马艳
- 作品数:167 被引量:6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理论与实证研究
-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问题,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财产占有的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即提出:在财产占有较为平等的情况下,机会不平等可以造成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利用平均意义上的机会平等的概念...
- 马艳张建勋
- 关键词: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论“一带一路”的逆不平等性:驳中国“新殖民主义”质疑被引量:23
- 2020年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饱受国外媒体所谓“新殖民主义”的质疑和责难,亟待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基本逻辑,构建了“逆不平等性”数理模型,并利用动态数值模拟以及2001-2016年中国与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考察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缩小国际不平等性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实践的本质是抵抗、限制和约束超额剩余价值在全球各国之间不平等的转移,即逆不平等性过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技术和制度双重维度的逆不平等性,是缓解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加剧的重要举措,而非推行新殖民主义。
- 马艳李俊王琳
- 关键词:新殖民主义仿真模拟
- 《周易》的风险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7
- 2004年
- 文章从现代经济的视角,挖掘、归纳了《周易》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的理念以及它的现代价值。阐释了《周易》中作为风险理论的精华思想———关于应对风险的人格准备理念,在我国风险理论研究和风险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 李笑野马艳
- 关键词:周易风险观市场经济
-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问题的新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以其自主劳动和自主生成价值的方式引发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讨论。本文针对“超级模拟人类劳动的人工智能是否创造价值”“无人经济下劳资关系是否存在”“劳动主体缺位的资本积累一般规律是否变化”“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命题是否成立”等关键问题给予创新性回应:一是以数字劳动创造价值为基础命题,拓展了经典的虚拟价格理论,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价值源泉问题;二是以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的新型关系为核心理论,批判了“资机谬论”,阐释了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数字劳动异化等问题;三是以数字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来解析人工智能时代资本积累一般规律,探讨了不同所有制下数字资本积累形式上的新变化;四是以数字社会主义理论,阐释数字社会主义替代数字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马艳杨柔邬璟璟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被引量:5
- 2002年
- 马克思对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具体的分析 ,有些应加以深化 ,有些应继续发展。在研究中应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不能笼统地说资本家和资本创造价值或不创造价值 ,要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承认劳动价值论必须承认剩余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发展 。
- 洪远朋马艳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 “马学”“西学”“国学”的辩证逻辑分析
- 2021年
- 《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这篇文章,不仅梳理了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厘清和驳斥。该文在回应争议和误区的同时,通过严密的理论逻辑提出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所需要遵循的若干学术原则,尤其是“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核心原则,阐明了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中最为关键、最具决定性的内容,即以何为主导、以何为补充、以何为根本的问题。该文不仅系统阐述了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的作用定位和价值取向,也论证了在此基础上有效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以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并进行综合创新。
- 马艳
-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轨迹
- 2006年
-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界在20世纪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在全球经济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理解与创新,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精髓思想作为指导,依据中国国情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突破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理论框架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和新情况进行了科学地研究与探讨,深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理性认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创举,而且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卓有建树的辉煌一页。
- 马艳
- 《21世纪资本论》与中国机会不平等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相比,既具有一致性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皮凯蒂认识到财富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依据大量的数据探讨了资本积累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一种证实;另一方面由于皮凯蒂所处立场和研究视角与马克思不同,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由此提出的通过征收累进税、完善民主制度等资本主义改良措施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皮凯蒂的研究没有将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囊括在内,其分析并不适用于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于机会不平等,根据经验分析可以获知,中国的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具有较大的贡献性。而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和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其中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社会中的机会不平等。
- 马艳张建勋王琳
- 关键词:贫富差距机会不平等《资本论》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策略选择
- 2007年
- 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本质和后果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经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主导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在当下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 马艳霍艳斌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再探索被引量:9
- 2009年
- 国内外学者大都从资本有机构成差异、工资率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区位差异等角度,对国际不平等交换问题展开研究。经典马克思理论将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原因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技术上的垄断,理论的前提暗含着科技进步主要作用于劳动客观条件这一事实。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前提假设已发展为技术进步同时对劳动主观条件和劳动客观条件产生影响,继而交错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国际不平等交换应从形式和本质两个层面加以定义和讨论,国家间的技术差异、国际经济规则和制度制定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平等交换的主要原因。
- 李真马艳
- 关键词:国际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