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荔芬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慢性
  • 3篇炎症
  • 3篇源性
  • 3篇输入性
  • 3篇慢性丙型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黄热病
  • 3篇肝源性
  • 3篇肝源性糖尿病
  • 3篇表达及意义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蛋白
  • 2篇炎症因子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诱导蛋白

机构

  • 10篇福州市传染病...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莆田学院附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韩荔芬
  • 4篇刘晓燕
  • 4篇姚履枫
  • 3篇李芹
  • 3篇官升灿
  • 3篇吕勇
  • 3篇谢守云
  • 3篇王玉海
  • 3篇王艳丽
  • 3篇熊伟
  • 3篇崔永良
  • 3篇朱金照
  • 3篇刘路
  • 3篇郑玲
  • 2篇俞晓玲
  • 2篇丘仲琼
  • 2篇何彩玲
  • 2篇潘晨
  • 2篇柴一红
  • 2篇林春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福建省输入性黄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探讨输入性黄热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福建省5例确诊黄热病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来自安哥拉罗安达省,1...
韩荔芬赵芝萍丘仲琼何彩玲官升灿谢守云王玉海刘路李芹
文献传递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e protein 10,IP-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Real-time 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P-1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ELISA法检测血清中IP-10的表达水平为(239.542±28.6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341±26.952)pg/ml(P<0.05);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P-10 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P-10表达阳性率,肝源性糖尿病组为30.0%(18/60),高于普通肝病组的11.7%(7/60)(P<0.05)。结论 IP-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着高水平表达。
刘晓燕吕勇王艳丽朱金照崔永良熊伟吴旭伟韩荔芬
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10肝源性糖尿病炎症因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os,PBC)是一种累及肝小叶和间隔胆管的慢性肝病,其特征为胆管呈进行性炎症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肝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除非进行有效治疗或肝移植,门脉高压和终末期肝病的其他并发症将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实际上PBC是一个不恰当的名称,在疾病早期没有肝硬化。
韩荔芬林春
关键词:内科学肝硬化胆汁性
肝豆状核变性32例临床分析
2012年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韩荔芬姚履枫柴一红陈丽霞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脏损害病变特点体内蓄积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7例(其中35例为吸毒丙肝患者,32例为非吸毒丙肝患者),健康体检人员32例作...
韩荔芬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临床诊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CV患者67例,并根据是否吸毒分为吸毒丙肝组35例和非吸毒丙肝组32例;健康体检人员32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HCV RNA含量。结果慢性HCV患者中的吸毒感染组与非吸毒感染组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分别为:3.84±1.95%、4.44±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65%(P<0.01);而吸毒组与非吸毒组慢性HCV患者血液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前血液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CV患者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升高,说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CV患者的机体免疫过程,而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监测HCV患者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指标。
韩荔芬林国贤陈怡陈清邱荣仙郑玲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式细胞术
1993—2002年福州市传染病院入院肝炎病例分型及流行趋势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与分析福州市传染病院 10年入院患者各型肝炎的流行趋势。[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病例数逐年上升 ,乙肝病例数逐年增高 ,甲肝病例逐年减少 ,戊肝病例呈波动性变化 ;乙肝、甲肝和戊肝 ,占总数的 90 %左右。 [结论 ]肝炎疫情仍然严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 ;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在乙肝、甲肝和戊肝。
周天喜韩荔芬吴善群王枝新何家鑫
关键词:肝炎
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果糖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71例CHB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以250m L的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3 U胰岛素作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或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溶媒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以250 m L的10%果糖注射液作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或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溶媒静脉滴注。监测第1天和第5天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同时监测患者血、尿常规、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平衡、心电图乳酸、动脉血p H值。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之差的双侧90%置信区间结果为血肌酐(-6.94,6.58)和血尿酸(-50.81,36.29)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在其等效性界值置信区间(-△,△)范围内,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相等,尿素氮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之差置信区间下限(-0.38)大于-△(-0.86),提示实验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的疗效,但不能得出其等效性结论。无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果糖注射液对CHB合并T2DM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无影响,果糖注射液作为甘草酸类制剂的溶媒输液用于CHB合并T2DM患者安全可靠。
俞晓玲韩荔芬林云萍林彩文吕勇刘晓燕林辰青郑玲
关键词:果糖注射液慢性乙型肝炎2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尿酸
IL-8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IL-8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关系。方法应用ELISA、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每组均包括30例普通肝炎患者和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L-8浓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LISA、Real-time PCR、免疫组化3种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IL-8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刘晓燕崔永良王艳丽朱金照熊伟吴旭伟韩荔芬
关键词:IL-8肝源性糖尿病炎症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孕妇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临床上常用肝功能(ALT、AST)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HBVDNA定量判断HBV复制水平及传染性的强弱,并把两者作为选择抗病毒治疗及评价药物疗效和治疗方案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对于HBVDNA定量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研究通过对142例未经治疗的临床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血清HBVDNA定量和肝功能(ALT、AST)的测定,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陈丽霞姚履枫韩荔芬郑磊徐庆玲
关键词:HBVDNA定量孕妇血清肝功能肝细胞损伤抗病毒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