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献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成像
  • 4篇血管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成像
  • 3篇神经功能
  • 3篇偏瘫
  • 3篇缺血
  • 3篇连续护理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意外
  • 3篇脑卒中偏瘫
  • 3篇护理
  • 3篇干预
  • 3篇病人
  • 2篇动脉
  • 2篇血性
  • 2篇早期神经功能...

机构

  • 10篇徐州市第一人...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韩献军
  • 5篇石霞
  • 4篇刘玉玲
  • 4篇沈霞
  • 4篇王雪梅
  • 3篇徐凯
  • 3篇杨春
  • 2篇杨秀华
  • 2篇侯玉
  • 2篇黄红莉
  • 2篇崔桂云
  • 1篇刘美玲
  • 1篇张春宁
  • 1篇耿建英
  • 1篇高丽

传媒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缺血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24小时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与CT灌注成像(CTPI)检查,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增强(PE)各个灌注参数图。结果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异常34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97.14%(34/35)。35例35组CTPI参数CBF、CBV、MTT、TTP和PE异常者分别为34,28,33,32和27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97.14%、80.00%、94.29%、91.43%和77.14%。35例140层面灌注参数图像单层面CTPI上述参数异常者分别为108、84、106、98和76例次;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60.00%、75.71%、70.00%和54.3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I的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相关性较好。结论CTPI能够早期准确显示急性脑缺血存在与否及部位、范围,对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韩献军沈霞
关键词:脑缺血脑血管意外CT灌注成像
早期红细胞压积水平对预测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对预测脑桥急性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桥梗死患者156例,根据入院72 h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比较2组人口学、影像学及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15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END的有45例(28.85%)。END组和和非END组患者相比,END组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率高(P=0.013),基线NIHSS评分高(P=0.013),血清Hct(P=0.020)和C-反应蛋白(P=0.009)水平高。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水平的Hct(OR=1.114,95%CI:1.014-1.223,P=0.024)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作为血液粘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Hct水平高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病程不稳定,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END。早期Hct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后急性期进展发生的预测指标。
韩献军
关键词: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红细胞压积粘度
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在昏迷病人促醒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昏迷病人的促醒作用。[方法]将64例病人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听觉呼唤、视觉呼唤、味觉呼唤、嗅觉呼唤、触觉呼唤、电刺激呼唤等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清醒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呼唤治疗-护理模式为主的综合刺激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明显作用。
刘玉玲石霞韩献军杨秀华王雪梅
关键词:昏迷促醒
对脑卒中病人实施连续护理干预的实践与效果被引量:10
2011年
脑卒中发病率及致残率均高,大约半数的脑卒中病人是带着终身残疾出院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由于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及病人经济能力的限制,多数病人只能在急性期住院。而现在病人出院之后的生活几乎和医院脱离了联系[2]。而家属长期护理产生厌烦心理[3]。为此,我科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出院后连续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刘美玲石霞刘玉玲韩献军王雪梅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病人出院经济能力医疗资源长期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干预。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评分,于干预12个月后由小组成员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的复发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服用依从性、疾病复发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运动功能,降低复发率。
石霞刘玉玲韩献军王雪梅侯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连续护理
磁敏感加权成像毛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反应性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N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显示的患侧侧脑室旁深部髓质静脉(deepmedullaryvein,DMV)数量与同侧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系统大动脉狭窄程度和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在住院期间接受SWI、脑血管造影以及经颅多普勒CO,激发试验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SWI图像中可辨别的侧脑室旁DMV数量分为3级:1级,〈5条;2级:5~10条;3级:〉10条。分析DMV分级与同侧ICA/MCA狭窄程度和CV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DMV1级24例,2级15例,3级5例,患侧ICA系统主干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40.52±30.62)%,MCA平均CVR为0.41±0.16。DMV1级、2级和3级组血管狭窄程度分别为(31.31±26.02)%、(44.93±31.03)%和(71.76±26.68)%,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4.589,P=0.018),且DMV3级组显著性高于DMV1级组(P=0.014)。DMV1级、2级和3级组CVR分别为(0.45±0.12)、(0.41±0.18)和(0.22±0.12),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6.179,P=0.005),且DMV3级组显著性低于DMV1级组(P=0.006)和DMV2级组(P=0.03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MV分级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s-=0.381,P=0.013),与CVR呈显著负相关(rs=-0.375,P=0.012)。结论脑梗死患者DMV分级与责任大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联系,与责任侧MCACVR呈负相关。
韩献军黄红莉单树崇
关键词:卒中颅内动脉硬化脑静脉大脑中动脉
简易偏瘫康复带的制作
2007年
临床上常常发现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时,往往由于缺少简易便利的康复辅助器具,同时患者因害怕造成伤害又不愿意求助他人的心理,而放弃了锻炼的机会,减少了锻炼的时间,延误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机,延长了康复的时间,最终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或致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设计了一组简易有效的系列康复带,现介绍如下。
杨秀华石霞韩献军耿建英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带功能康复锻炼神经功能康复神经功能缺损
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24h)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结果CT平扫:敏感度46.67%,特异度72.41%。CTPI:敏感度97.78%,特异度100%。四格表X^2检验证明CTPI较CT平扫检出脑内缺血病灶更敏感(X^2=29.298,P=0.000〈0.001)。CTPI的rCBF、rCBV、rMTT、rTIP和rPE的95%置信区间(95%CI):缺血半暗带区(IP)分别为45.45%,59.61,55.78%~67.38%,116.25%,130.55%,111.65%,118.1l%,100.33%~125.03%;梗死区分别为10.37%~15.63%,19.11%。25.15%,246.80%~294.31%,132.48%~145.92%,56.28%~76.28%。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灌注参数值相关性:CBF与CBV最好,CBF与MTT及TIP与PE较好,而CBV与MTF稍差。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定量分析,可区分梗死区及半暗带区。对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预测患者预后。
韩献军沈霞崔桂云徐凯杨春
关键词:卒中灌注成像半暗带
椎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梗死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单发小梗死(SSI)的分布模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SSI患者126例,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END组36例和非END组90例.以3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反映患者短期功能预后,去除5例失访患者,预后良好组102例(mRS 0~2分),预后不良组19例(mRS≥3分).结果 与非END组比较,END组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灶直径、动脉主干病变、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近端SSI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端SSI与END独立相关(OR=3.222,95%CI:1.170~8.874,P=0.024).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5.44±2.69)分vs (7.00±1.91)分]、近端SSI(51.0% vs 78.9%)、END(22.5% vs 52.6%)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ND与30 d的不良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4.126,95%CI:1.241~13.713,P=0.021).结论 椎基底动脉穿支供血近端区域的SSI患者早期容易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短期预后.
韩献军张春宁黄红莉单树崇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干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沈霞韩献军崔桂云徐凯杨春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