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思杰

作品数:58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煤层气
  • 10篇地质
  • 10篇储层
  • 9篇地质封存
  • 7篇CO
  • 6篇地层
  • 5篇煤层
  • 5篇煤储层
  • 5篇勘探
  • 4篇盆地
  • 4篇沁水盆地
  • 4篇煤系
  • 4篇模拟装置
  • 4篇二氧化碳
  • 4篇SUB
  • 3篇压裂
  • 3篇岩心
  • 3篇岩心夹持器
  • 3篇氧化碳
  • 3篇应力

机构

  • 57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7篇韩思杰
  • 47篇桑树勋
  • 27篇周效志
  • 26篇刘世奇
  • 10篇刘统
  • 9篇黄华州
  • 6篇王冉
  • 5篇王冉
  • 4篇刘亚东
  • 4篇王猛
  • 4篇张琨
  • 3篇刘晓斐
  • 3篇曹丽文
  • 3篇王培生
  • 3篇刘旭东
  • 2篇张涛
  • 2篇潘冬明
  • 2篇赵立明
  • 2篇朱前林
  • 2篇陈同俊

传媒

  • 7篇煤田地质与勘...
  • 7篇煤炭学报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环球市场信息...
  • 1篇能源与节能
  • 1篇2016年煤...

年份

  • 8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煤矿采空区游离煤层气富集区地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区游离煤层气富集区地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计工区地表初探采样网格测线、确定初探采样点,按土壤游离气采集步骤,在初探采样点获得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甄别浓度异常点、划分初探异常区;利...
黄华州周效志刘世奇王冉韩思杰
一种水平井应力释放开采构造煤煤层气的方法
一种水平井应力释放开采构造煤煤层气的方法,包括:(a)沿地层走向施工L型水平井,水平井段于构造煤顶板中钻进,完钻后下入技术套管固井;(b)下入水力喷射器自远端向近端进行水力喷砂定向射孔;(c)射孔后采用光套管压裂方式自井...
周效志桑树勋赵福平孙钊赵凌云王梓良魏元龙韩忠勤韩思杰莫有新陈畅然刘旭东张琨谢红刘小锋
文献传递
改进的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3^(#)煤层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煤层CO_(2)地质封存作为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短期内降低大气CO_(2)浓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次研究以郑庄区块3#煤为例,开展不同温度条件煤岩CO_(2)等温吸附试验,建立了改进的煤层CO_(2)封存容量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吸附封存量与游离量之和的变化规律与CO_(2)吸附机理,计算了沁水盆地郑庄区块3#煤CO_(2)理论封存容量和有效封存量.研究结果表明:CZ煤和SH煤不同温度下的CO_(2)吸附能力分别为1.58~2.47 mmol/g和1.51~2.38 mmol/g;CZ煤和SH煤CO_(2)的改进计算封存量(吸附+游离)随埋深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最大值分别为2.71 mmol/g和2.80 mmol/g,2000 m煤储层条件下,二者改进计算封存量仍有最大值的76%和67%,表明深部煤层仍具有较大封存潜力;埋深剖面上CO_(2)吸附状态具有三分特点:分别为低密度表面覆盖式吸附,高密度微孔填充式吸附和高密度表面覆盖式吸附;郑庄区块3#煤层CO_(2)理论封存容量为428.7 Mt,气态-类气态超临界区和类液态超临界区煤层分别为277.91 Mt和150.79 Mt;区块总的有效封存容量为340.59 Mt,两分区的有效封存容量分别为250.12 Mt和90.47 Mt.建议优先考虑在高渗透率与保存条件良好的煤层发育区域实施CO_(2)-ECBM工程.
韩思杰桑树勋段飘飘徐昂张金超向文鑫
关键词:深部煤层储层条件
煤层亚临界/超临界CO_(2)吸附特征与封存模式
2024年
大规模高效CO_(2)地质封存是短期内快速实现CO_(2)减排的关键途径之一,以吸附特征为主要封存机制的深部不可采煤层CO_(2)封存具有规模化实施的潜力。为研究深部煤层CO_(2)封存机制,以沁水盆地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温高压CO_(2)吸附实验,并采用简化局部密度模型(SLD-PR)拟合,分析了温压变化下不同孔隙的吸附相密度分布特征,揭示了以吸附相密度和最大吸附层厚度协同变化为核心的煤层CO_(2)封存机理,最后通过准确划分孔内吸附空间与自由空间,预测了不同埋深下煤层CO_(2)封存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下超临界CO_(2)吸附曲线均表现出典型的超临界气体吸附特征,过剩吸附量(最大值介于1·25~1·75 mmol/g)在达到最大值后下降;(2)孔隙内CO_(2)吸附层分为接触层、内层和过渡层,亚临界CO_(2)在孔内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超临界CO_(2)吸附方式为多分子层吸附;(3)最大吸附层厚度随埋深增加而减小,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压力呈负相关;(4)CO_(2)平均吸附相密度随埋深“先增后减”,总封存量与绝对吸附量曲线在CO_(2)处于超临界状态下存在差异。结论认为:(1)在吸附空间与吸附相密度协变下,煤层CO_(2)微观封存模式随埋深可分为亚临界单分子层吸附、超临界类气态多分子层吸附型以及超临界类液态多分子层吸附3种类型,自由相封存量对总封存量的贡献随埋深增加,但吸附封存仍是煤层CO_(2)封存的主要方式;(2)研究成果揭示了原位煤层超临界CO_(2)封存机理,能够为深部煤层CO_(2)封存能力评价提供新认识。
王帅峰韩思杰桑树勋郭常建郭庆徐昂张金超
关键词:超临界深部煤层
一种煤低温氧化的模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低温氧化的模拟装置及方法,通过调压阀的调节来配置不同浓度的气体于参考缸中;通过变频环流泵来实现三个相互独立的气体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前端的调压阀实现了回路内气体压力的可控;变频环流泵实现了循环回路内气体流...
牛庆合桑树勋周效志于海秋雷剑波赵希雨谷德忠韩思杰方辉煌张琨高德燚
文献传递
一种便捷式粉碎球磨装置
一种便捷式粉碎球磨装置,它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它是由转轴、料罐、配重平衡块、抽吸泵、料管、料口、减速机和电机组成,料罐两端设置有转轴,转轴内部中空设置有与料罐内部相通的料口,料罐内壁均匀且对称的设置有数个配重平衡块,料罐右...
刘亚东韩思杰王培生
文献传递
济阳坳陷深部煤储层吸附效应及物质平衡关系
煤层气是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模拟深部条件下的煤层等温吸附实验为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气在温压单因素控制条件下的吸附效应,阐述了深部环境下煤层气多相态赋存形式,建立了煤成气物质平衡关系,确立了煤层...
韩思杰桑树勋周培明
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
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Sub>2</Sub>注入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Sub>2</Sub>注入能力的方法,属于CO<Sub>2</Sub>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烷偶联剂改性SiO<Sub>2</Sub>纳米流体注...
皇凡生桑树勋刘世奇陆诗建韩思杰郑司建
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深化研究被引量:25
2022年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煤层气资源的重要禀赋之一,实现高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突破是中国煤层气产业的世界贡献。以沁水盆地为代表的高煤阶煤层气生产基地是目前中国煤层气产量的主体来源,基于沁水盆地等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实践数据和大量研究工作积累,开展了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系统深化研究。研究工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成因高阶煤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基本地质背景,沁水盆地南部(晋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延川南)、沁水盆地北端(寿阳—阳泉)、黔北—川南(织金—筠连)等中国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区煤储层均以区域岩浆热变质成因为主;高煤阶煤层气富集规律是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在不同埋深和构造条件下耦合配置的结果,在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向斜富集模式、褶曲翼部斜坡带富集模式、构造高位富集模式分别对应于煤层埋深约500 m以浅、500~800 m埋深、约800 m以深;决定高阶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地质因素构成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主要为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含构造应力场)、煤体结构等;煤层渗透率随埋深呈负指数关系减小,煤层拉张裂隙发育且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构造部位煤层渗透率高,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中碎裂煤渗透率最高;埋深、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等关键主控地质因素通过煤储层地应力变化、裂隙发育与应变破坏等方式控制高阶煤储层渗透性,这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机理,在地应力场作用下煤岩应变破坏过程对煤层中裂隙发育的自然改造作用是高阶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桑树勋韩思杰刘世奇周效志李梦溪胡秋嘉张聪
关键词:富集区
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20年
构造煤煤层气高效开发是我国煤层气资源禀赋的选择,构造煤储层与煤层气赋存特征决定了疏水降压煤层气开发理论技术不再适合构造煤储层,应力释放(原位)煤层气开发理论技术是新的技术方向,有望将构造煤煤储层从煤层气开发禁区变为新领域,同时也有望成为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治理、煤矿区甲烷温室气体减排的治本之策。依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以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关键实验平台和工程装备原理机为基本定位,以开发理论创新、技术原理探索为先导,以装置、装备及其工艺技术为研究核心,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取得重要和实质性进展。探索构建了应力释放煤层气开发理论技术基础,阐明了水平井造洞穴应力释放构造煤原位煤层气开发的工程原理。水平井造洞穴应力释放构造煤原位煤层气开发模拟试验系统已完成设计进入加工阶段,系列配套基础实验取得了重要数据;探索建立了构造煤储层应力释放与煤层气解吸扩散关系模型;揭示了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发形成了构造煤储层大口径水平井双向往复式钻进+多级扩孔+复杂循环钻井液成井、水平井泵注+喷射诱导控制造洞穴应力释放与储层激励、气/水/高浓度煤粉混合物直井射流泵+配套井底装置组合高效举升、产出物地面高效重力分离+回收+水循环、煤层气应力释放开发装置(装备)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等应力释放构造煤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
桑树勋周效志刘世奇王海文曹丽文刘会虎李自成朱术云刘长江黄华州徐宏杰王冉王冉贾金龙韩思杰
关键词:构造煤煤与瓦斯突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