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梅
- 作品数:32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BMI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BMI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照射±化疗+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方法依据GEC-ESTRO推荐方案,靶区包括高危(HR)和中危(IR)临床靶区(CTV),OAR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靶区剂量以HR-CTV D90%进行评价。OAR体积剂量采用D_(2cm^(3))进行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比较BMI与直肠、结肠、小肠、膀胱D_(2cm^(3))、D_(1cm^(3))、D_(0.1cm^(3))的剂量学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究BMI是否为其影响因素。结果BMI与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呈负相关(P=0.034、0.024、0.034),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0.255、-0.2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并非影响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每增加1 Gy,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6.6%、15.1%、12.7%。结论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中,患者BMI与小肠D_(2cm^(3))、D_(1cm^(3))、D_(0.1cm^(3))呈负相关,随着患者BMI下降,小肠受照剂量呈现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发生急性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
- 张钊铭韩东梅毛壮张宁程光惠
- 关键词:体重指数剂量学
- 超声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或将替代MRI/CT定位的新方式被引量:2
- 2018年
- 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在宫颈癌根治性治疗中的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其中,通过模拟定位获得影像信息是3D-BT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MRI或CT定位技术,这2种技术在放射外科手术中会显示出各自的缺点。因此,探寻一项精准、高效、简便的新型定位技术十分必要。超声是继MRI与CT后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定位技术。笔者查阅了20余篇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在3D-B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邹昳岑张宁程光惠韩东梅
- 关键词:放射外科立体定位技术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4
- 2010年
- [目的]比较研究体表画线、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及真空垫4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总共1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实施不同体位固定技术,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对患者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4种体位固定技术中,体表画线组的摆位误差最大,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最小,在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上误差均小于其他三组,与体表画线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度。
- 程光惠武宁韩东梅赵洪福姜德福
- 关键词:体位固定技术胸腹部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
- 金因肽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7
- 2009年
- 韩东梅姜德福程光惠
- 关键词:金因肽恶性肿瘤口腔溃疡
- 超声引导施源器植入在宫颈癌BT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施源器的精准植入是宫颈癌BT的关键步骤,影像引导的加入保证了施源器植入的准确性。目前用于引导施源器植入的影像主要包括超声、CT、X线,部分单位也报道了MRI、腹腔镜的应用,但国际上无标准推荐影像。本文查阅近50篇文献及调查研究,发现各引导影像中超声引导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及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针对超声引导施源器植入在宫颈癌BT的应用作一综述。
- 张宁韩东梅程光惠
- 关键词:图像引导施源器超声
- 近距离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和放疗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案。放疗对各期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外照射放疗是主要方法,近距离放疗(BT)作为放疗的分支,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由于食管是人体的自然管腔,食管局部肿瘤可采用腔内BT进行治疗;复发转移病灶可采用组织间插植BT进行治疗。笔者从BT技术、施源器、靶区勾画以及剂量方案等方面对B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郭昕韩东梅赵红福程光惠
- 关键词:食管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肿瘤治疗方案
-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ICRU参考点剂量与OAR体积剂量参数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膀胱、直肠不同充盈状态下OAR的ICRU参考点剂量与体积剂量参数之间关系。方法MRI引导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患者31例,共96分次,在TPS中确定ICRU直肠、膀胱参考点,记录其剂量,分别与直肠、膀胱体积剂量参数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膀胱DICRU小于膀胱D0.1cm^3,和D1cm^3,(P=0.000、0.000),大于D5cm^3和D10cm^3(P=0.000、0.000),与D2cm^3相近(P=0.345)。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的DICRU小于膀胱D2cm^3。直肠DICRU小于直肠D0.1cm^3和D1cm^3(P=0.000、0.002),大于D5cm^3和D10cm^3(P=0.000、0.000),与D2cm^3相近(P=0.058)。膀胱、直肠ICRU参考点剂量与各自的D2cm^3呈正相关。膀胱体积≥200cm^3,ICRU膀胱参考点会低估膀胱的D2cm^3剂量。直肠体积≥37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低估直肠的D2cm^3,剂量;直肠体积〈37cm^3,ICRU直肠参考点会高估直肠的D2cm^3剂量。结论在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采用D2cm^3,作为评价OAR指标是基本安全的,但当膀胱、直肠处于排空状态时还需分别参考膀胱、直肠ICRU点剂量。
- 赵红福韩东梅程光惠施丹朱永刚赵志鹏葛禹辛
- 关键词:剂量学
- 施源器材料对192Ir后装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应用3D打印支架联合人造金刚石探头测量施源器材料对高剂量率后装192Ir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将金刚石探头与塑料插植针分别固定在3D打印支架上,金刚石探头的中心轴与塑料插植针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模拟源尺测量实测驻留位置为248 mm,该驻留位置与逐点测量的最大响应位置吻合。测量材料有304不锈钢、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材料、有机玻璃(PMMA)材料和3D打印聚乳酸(PLA)材质。测量水中不同厚度或不同填充率的材料对吸收剂量的衰减。结果304不锈钢和PPSU材料厚度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分别为y=-0.0297x+1.0003,y=-0.0023x+1.0102;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253和0.7222。10 mm以内PMMA材料对剂量的影响均<1.5%。3D打印材料填充率(%)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y=-0.0004x+1.0246,拟合优度R2为0.8545。结论施源器材料,尤其是高密度材料(如304不锈钢)和新型技术材料(如3D打印PLA),对192Ir后装源的吸收剂量影响需引起施源器开发人员和临床应用者的足够重视。
- 赵红福程光惠赵志鹏韩东梅
- 直肠癌根治性外照射与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对比研究
- 何明远程光惠韩东梅冯丽刘韬
- 舌活动部癌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 2021年
- 舌活动部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射治疗(RT),舌活动部癌的RT包括体外放射治疗(EBRT)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ISBT)。早期舌活动部癌患者应用单纯ISBT或EBRT联合ISBT可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LC)率的同时保留舌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舌活动部癌患者采用EBRT联合ISBT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肿瘤LC率,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各期舌活动部癌术后具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ISBT可有效提高肿瘤的LC率;局部复发性舌活动部癌患者可行ISBT或与EBRT联合的方式行挽救性治疗。现总结和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高剂量率(HDR)-ISBT治疗舌活动部癌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对HDR-ISBT治疗舌活动部癌的适应证、靶区勾画、处方剂量、正常组织剂量限值、相关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
- 宋姗珊王学峰刘宝财韩东梅程光惠
- 关键词:高剂量率体外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