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亭竹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胎龄
  • 3篇佝偻病
  • 3篇小于胎龄
  • 3篇小于胎龄儿
  • 2篇月龄
  • 2篇免疫
  • 2篇儿童
  • 1篇大于胎龄儿
  • 1篇队列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营养性佝偻病
  • 1篇少数民族
  • 1篇身高
  • 1篇酸酶
  • 1篇胎儿
  • 1篇胎儿生长
  • 1篇胎儿生长受限
  • 1篇体格
  • 1篇体格生长
  • 1篇体液免疫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2篇凉山彝族自治...
  • 2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霍亭竹
  • 5篇毛萌
  • 5篇杨凡
  • 5篇熊菲
  • 4篇李平
  • 3篇吴康敏
  • 2篇陈静
  • 2篇杨尧
  • 1篇杨速飞
  • 1篇杨玉湘
  • 1篇王西蓉
  • 1篇石艳
  • 1篇冯玲
  • 1篇吴瑾
  • 1篇王勤

传媒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小于胎龄儿在出生至24月龄间的生长情况及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1年在本院建卡、无基础疾病并随访至24月龄的小于胎龄儿99名纳入研究,按出生胎龄、性别4:1配比25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小于胎...
霍亭竹冯玲吴瑾杨凡
西昌市城区0~4岁儿童佝偻病现况调查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西昌市0~4岁汉族和彝族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西昌市区随机选取来自5个幼儿园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常规保健就诊的1 235名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25-(OH)-D3骨密度,骨钙素、左手腕骨X拍片。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西昌市区0~4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为38.1%,婴儿佝偻病患病以早期、活动期为主,幼儿以恢复期、后遗症期为主。彝族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高,血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儿童。影响西昌城区儿童患病的因素主要有民族差异,彝族儿童患病因素有喂养及维生素AD添加方式。【结论】应加强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佝偻病的早期预防,尤其需加强彝族儿童健康管理。
霍亭竹杨尧陈静石艳王西蓉王勤杨玉湘吴康敏
关键词:营养性佝偻病少数民族儿童保健服务
骨健康与佝偻病被引量:2
2011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卫生部提出的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其极大的损害了儿童的骨骼健康和生长发育。在佝偻病的治疗中,应注重常规治疗,并兼以考虑补充骨骼其他组成成分,达到恢复骨骼健康的目的。
霍亭竹吴康敏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2000-2009年小于胎龄儿0~2岁体格生长趋势变化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2000-2009年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0~2岁的体格生长趋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华西第二医院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SGA,分别在3、6、12、18、24月龄测量体重、身长,采用Z积分计算生长速度,并评估生长偏离的发生情况。【结果】筛选出出生资料完整准确,并在规定的各随访时间范围内进行了体重、身长测量的SGA 592例。SGA男童在3、12、18月龄时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女童高,而女童在3月龄时超重的发生率高于男童(P<0.05)。无论男、女童,2000-2004年出生的SGA在3、6、12、18月龄时的身长及增长速度均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且2000-2004年出生的SGA男童在各年龄段身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男童,SGA女童在3、6、12月龄时身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女童,而体重水平、增长速度及体重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GA主要在生后3~6月龄出现追赶生长。儿童保健工作者应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保健重点。
熊菲霍亭竹杨凡杨速飞毛萌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
胎儿生长受限免疫功能改变的队列研究
目的研究胎儿生长受限(FGR)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与FGR的发病和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发育程序化'途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且临床均诊断为FGR的孕晚期孕妇60例,对照组孕妇20例。收集...
熊菲毛萌霍亭竹李平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25-(OH)D3、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 190名0~4岁儿童进行临床体检,随机选取部分儿童抽取静脉血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血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左手腕骨X片。比较其检测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通过ROC曲线对25-(OH)D3、骨密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佝偻病患儿血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3的ROC线下面积为0.633(95%CI:0.581~0.684),具有中度诊断性。针对西昌人群,维生素D不足诊断浓度最合适诊断点为72.86nmol/L。利用该界值点诊断佝偻病的灵敏度为65.35%,特异度56.02%。骨密度、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多种检查指标可做为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性稍差,联合25-(OH)D3和骨碱性磷酸酶诊断早期、活动期佝偻病灵敏度提高至76.67%,特异度90.91%。【结论】血25-(OH)D3浓度为诊断佝偻病的良好指标。骨碱性磷酸酶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优于其他指标,可用于人群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25-(OH)D3项目的条件下联合辅助诊断,提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识别性。
霍亭竹陈静杨尧吴康敏
关键词:佝偻病碱性磷酸酶骨化二醇
宫内发育迟缓儿6月龄免疫功能与追赶生长的队列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儿出生后6月免疫功能和追赶生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发育程序化"途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3~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且临床均诊断为IUGR的孕晚期孕妇60例,正常对照组孕妇20例。记录妊娠结局,随访出生儿童至6月龄,每月进行系统化的儿童保健,测量体质量、身长,并采用Z评分法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偏离状况。在6月龄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B淋巴细胞,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M、IgA、C3、C4,分析宫内和宫外的追赶生长情况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IUGR组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发生率为27.27%,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09%。IUGR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身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出生后6月,在矫正胎龄后,IUGR组男童出生体质量、1月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0~6月龄的身高低于对照组;IUGR组女童出生体质量,1、3、4、6月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出生身长、3~6月龄身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追赶生长与免疫功能指标关系的分析发现,宫内无追赶生长组B淋巴细胞的比例低于宫内即出现追赶生长的IUGR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未出现追赶生长儿童的B淋巴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出现了追赶生长儿童的B淋巴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和宫外未出现追赶生长的IUGR组婴儿到6月龄时部分免疫功能仍未恢复正常,但"发育程序化"的假说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及长期的队列研究证实。
熊菲霍亭竹李平杨凡毛萌
关键词:宫内发育迟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成都市高危出生与青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危出生与青春期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青春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成都市市区9~15岁的中小学生共7 194名,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确定高危出生儿童,测量高危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男生大于胎龄儿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小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P<0.05),男、女生巨大儿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而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儿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不仅是反映胎儿在宫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且也是决定其青春期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
熊菲杨凡毛萌霍亭竹李平
关键词:高危儿体质量指数青春期超重肥胖
成都市9~15岁儿童出生情况与体格指标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宫内环境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四川省成都市9~15岁儿童出生胎龄、体重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调查9~15岁的中小学学生共7194名,根据出生胎龄及体重对儿童进行分类(包括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测量身高、体重,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6.23%(448例),其中身高未出现"追赶生长"(低于均值两个标准差)为5.13%,且多个年龄段儿童平均身高低于适于胎龄儿(P<0.05)。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8.06%(1299例),大于胎龄儿中超重发生率为13.78%(179例),肥胖发生率为4.39%(57例),且多个年龄段儿童平均体重大于适于胎龄儿(P<0.05)。结论出生时为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的儿童在远期生长发育中,可以出现身高和体重异于正常儿童,应关注这类孩子在学龄期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
霍亭竹杨凡熊菲李平毛萌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身高体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