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韬文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权力结构、经济发展与新闻体制: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被引量:6
- 1997年
- 香港和新加坡经济上同样高度发达,在社会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两地的新闻自由却高低有别。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彼此有不同的总体权力结构。有关权力结构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关系:①国际政治系统与“国”内政治系统的关系;②“国”内政治系统的权力分布状态;③“国”内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整合程度。
- 陈韬文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闻自由权力结构新闻体制人民行动党政治系统
- 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困局:为什么与怎么办被引量:33
- 2008年
- 临近2007年岁尾,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携手,在深圳开了一个"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之未来"的学术圆桌会议,就中国传播学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邀请一批学者说短论长,互为切磋。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圆桌讨论气氛热烈收获丰丰。其中有拍案而起,有娓娓道来;有辩驳相争,也不乏会心一笑,不过所有与会者对于中国传播学进一步提高发展之殷切期待与拳拳之心,却是一致的。也正是应了这样的一种愿望和追求,学者们才会暂时搁置自己手头的要务,从四面八方急急赶到深圳,齐齐聚集一起,畅所己见,奉献智慧和思想,谁能说这不是我国传播学未来兴旺的基础和标志?为了不埋没与会学者的心血,同时也为了能够促动对于中国传播学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经与《新闻大学》编辑部商量,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开辟"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未来"之笔谈,陆续编发一些学者的稿子,还请大家留意。当然,犹如圆桌讨论意见纷呈一样,这些笔谈也都是一家之言,不必都同意。学术讨论不求整齐划一,更不可能有雷鸣般的掌声,惟不能缺的是思考与反省。所以,假若这些笔谈能触发灵机,鼓荡思绪,使得更多人按耐不住披挂上阵,参与到这个笔谈中来,则正是我们所求之不得的。很感谢《新闻大学》,去年组织了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状况的讨论,今年又为这个笔谈慷慨提供版面,这种为推动学术不遗馀力之举,必定能为同仁们铭感在心。
- 陈韬文
-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新闻史研究学术讨论学者
- 理论化是华人社会传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
- <正>一、为本土学术招魂从近代中国的历史看,中国对外来的文化多先是存疑、排拒, 继而接受、融合,始终懂憬自己的文化有弘扬天下的一天。这种现象或多或少也表现在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传入华人社会,...
- 陈韬文
- 文献传递
- 内地舆论与香港舆论的互动关系
- 2014年
- 刚才有老师提到现在存在三个舆论场,一个是官方舆论场,一个是民间舆论场,还有一个就是海外舆论场。今天,我着重讲一讲内地舆论跟香港舆论的互动关系。随着政治交流和经济交往的日益深入,现在香港与内地的融合进程正逐步加快,“自由行”开通后,内地的同胞可以随时去香港探亲、购物。“自由行”的开通对香港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催生了不少问题的发生,如香港的资源和设备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之前有不少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导致医院医疗资源紧张,香港妇女生子也很难订到床位。
- 陈韬文
- 关键词:舆论场医疗资源经济交往
- 大中华跨境电视与电视区域化
- 本文想透过大中华电视市场的构成,分析跨境电视广播的模式。本文发现,跨境电视受制于中、港、台三地的电视体制,而其电视体制又受到各自政治制度的影响。跨境电视广播者主要分全球、区域和国家(地区)三个层次,而跨境电视的发展很大程...
- 陈韬文
- 文献传递
- 中国新闻改革过程中的媒体范例评价、媒介角色信念、和工作满意度——对两个城市的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
- 作者在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2002年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城市对新闻从业者所做的问卷调查。在每一个城市,作者运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抽选广电和印刷媒体的新闻从业者样本。抽样框的建构将对象群体定义为在当地媒体(即不包括中央媒体或其它...
- 潘忠党陈韬文
- 文献传递
- 香港电视与内地电视:广州受众的选择
- 2007年
- 香港电视一直是广东本土电视强劲的竞争对手。从整体收视份额来看,十几年前香港电视一统江山的态势如今已经演变为二者势均力敌的竞争格局。广东电视观众的收视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因素导致这些变化,这些因素之间又有何关联?
- 陈韬文马汇莹
- 关键词:香港电视受众竞争对手收视份额电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