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新生儿高胆红...
  • 2篇新生儿高胆红...
  • 2篇血清
  • 2篇红素
  • 2篇高胆红素
  • 2篇高胆红素血症
  • 1篇单绒毛膜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新生儿急性
  • 1篇新生儿急性肺...
  • 1篇新生儿细菌感...
  • 1篇新生儿细菌感...
  • 1篇心肌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20...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梅
  • 3篇杜凤兰
  • 1篇李楠
  • 1篇魏克伦
  • 1篇蔡艳华
  • 1篇何秀兰
  • 1篇张晓光
  • 1篇魏兵
  • 1篇胡冬梅

传媒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胎-胎输血综合征1例分析
2008年
陈梅
关键词:TTTSTWIN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孪生儿围生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汁酸(TBA)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例,经综合治疗前、后抽股静脉血,使用日本产OLMPUS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GT、ALP、TBA明显增高,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1);AST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胆汁淤积及血清酶、总胆汁酸代谢异常;高胆红素血症有轻度肝功异常,需早期给予治疗。
杜凤兰陈梅蔡艳华
关键词:婴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酶总胆汁酸
7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扩大化原因分析
2004年
回顾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的心肌炎、疑似心肌炎病例,并经对基层医院转诊72例的复核,发现诊断有扩大化的趋向,现将72例诊断扩大化原因分析如下.
何秀兰张晓光陈梅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扩大化儿童
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血SP-A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动态监测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选择符合ALI诊断标准且机械通气的患儿20例,于入组和出组时(即脱机或恢复期及退院或死亡前)抽取股静脉血,病情有明显变化时反复抽血,共收集标本70例次。计算PaO_2/FiO_2值及TPV/RVET值。对照组12例同期留取血清,用免疫印迹法测定SP-A浓度。ALI患儿入组时血清S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7例死于ALI患儿出组时血清SP-A明显高于11例存活患儿及其入组时测定值(P<0.005和P<0.05),而11例存活患儿出组时SP-A水平明显低于其入组时测定值(P<0.05)。整个观察期间ALI患儿血清SP-A水平与其相应的PaO_2/FiO_2和TPV/RVET比值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ALI新生儿血清SP-A水平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患儿血中SP-A水平有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李楠魏克伦杜凤兰陈梅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相关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9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率女高于男,黄疸持续时间2~3周,感染因素占首位,光疗及对因综合治疗效果佳。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并发症、预防感染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主要途径,对生理性黄疸合并其他疾病等高危因素,即使未达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也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治疗以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为主。
杜凤兰陈梅魏兵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PCT、IL-12及CRP对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质-12(IL-12)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新生儿细菌感染69例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8h进行PCT、IL-12、CRP水平测定,按出院诊断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另取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新生儿30例作PCT、IL-12、CRP测定,分析比较PCT、IL-12、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IL-12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以0.5 ng/mI为临界值时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89.75%,特异性66.67%,与CRP、IL-12相比,诊断感染特别是重症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新生儿入院48h血清PCT水平较入院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血清CRP下降幅度.结论 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对病情程度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价值,且效果优于CRP和IL-12.
陈梅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新生儿
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与局部感染发生率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早晚发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与局部感染发生率及各种病原菌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4例,其中早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内发病)35例,晚发新生儿败血症(出生7 d后发病)59例。对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常见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菌感染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高危因素、局部感染率和病原学特点。结果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脐带绕颈、宫内窘迫、羊水发臭或粪染和生后窒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主要存在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局部感染,晚发组患儿皮肤黏膜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晚发组患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早产及胎膜早破等,多伴随局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胡冬梅陈梅于航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因素病原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