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 作品数:77 被引量:9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被引量:35
- 2017年
- 商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空间形态与发展规律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2年、2014年、2016年的城市商业设施兴趣点(POI)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距离等方法,探究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各类商业设施数量均有增加;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向外扩散,且发展速度不均衡。(2)整体上,商业设施集聚程度不断增加,向城市外围蔓延;商业中心高密度区呈"面域+极核"发展,数量不断变化;商业设施的范围呈放射型面状扩张。(3)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商业布局呈"圈层+组团"的空间集聚状态,商业布局总体上是以中央大街商圈为中心向外扩张的;各类商业设施的集聚程度有明显变化。
- 李阳陈晓红
- 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动态模拟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被引量:54
- 2014年
- 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的典型地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作为研究区域,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4~2010年指标数据,在对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了2013~202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鹤岗、双鸭山、鸡西具有较重脆弱度,并且有向中度脆弱度过渡的趋势;佳木斯以中度脆弱度为主,但是向较轻脆弱度发展比较缓慢;七台河、牡丹江则以较轻脆弱度为主,但七台河重度脆弱度和较重脆弱度所占比重也比较大,牡丹江脆弱度情况明显优于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佳木斯与七台河协调度等级为濒临失调;牡丹江的协调度等级为良好协调。而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比较中,七台河脆弱性趋小值与协调性发展值关系为同时退化发展,但趋势比较缓慢;牡丹江则基本保持现有状态;其它城市均为同时向良好等级发展的趋势,但发展的速率和波动略有不同。
- 陈晓红吴广斌万鲁河
- 关键词:脆弱性
- 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采用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相结合并借助碎石图的方法,并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特点,建立了包括经济和环境两大系统的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分级标准,并对哈大齐三个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指标在选取时的信息重叠和筛选后的指标存在片面性的问题;(2)哈大齐三个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综合脆弱性总体上随着城市的发展由重度脆弱逐渐过渡到轻度脆弱状态,且经济系统脆弱性基本好于环境系统脆弱性;(3)2007年,制约哈尔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脆弱性主要是环境治理指数,制约大庆和齐齐哈尔的主要是环境污染指数。
- 万鲁河张茜陈晓红
-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脆弱性
- 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及调控途径研究——以大庆市为例被引量:34
- 2015年
- 石油城市是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在对典型石油城市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 17 a间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目前已处在较低脆弱水平。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仅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石油城市。2经济系统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刚性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投资结构。3预测未来10 a,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先升后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依据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脆弱性演变规律,提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拮抗、适应等调控途径。
- 杨艳茹王士君陈晓红
- 关键词:经济系统脆弱性石油城市
- 一种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制备非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的工艺严重污染环境,产品离子选择透过性差、电化学性能差及抗污染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由聚砜、聚四氟乙烯、环氧...
- 杨旭万鲁河张雪萍周海瑛刘硕陈晓红
- 文献传递
- 基于生态文明的县域环境—经济—社会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研究——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例被引量:34
- 2018年
- 选取2005—2015年齐齐哈尔市县域环境、经济和社会数据,构建包含三大子系统,9项要素,27个指标的县域环境—经济—社会系统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细分判别标准对其生态文明及内部三大子系统的协调性进行评价;采用脆弱性模型对2015年县域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脆弱性分级;运用ArcGIS对2015年生态文明指数和内部协调性可视化对比。结果表明:(1)齐齐哈尔多数县域生态文明质量逐年提升,但远未达良好水平;(2)县域环境、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年份居多,协调年份极少,社会滞后型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类型;(3)县域耦合脆弱性问题严峻,部分县域脆弱性出现两极分化;(4)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三大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匹配现象严重,协调度有待提升。
- 陈晓红周宏浩王秀
- 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县(市)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哈长城市群63个县(市)为研究区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高质量发展测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与驱动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五大维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其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开放程度与共享繁荣四大维度呈波动下降态势,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趋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黑龙江省的37个县(市)地区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绿色发展与开放程度维度则呈“U型”发展态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吉林省的26个县(市)中,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态势,开放程度维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2)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性显著,呈现团块式、圈层式的格局特征,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主要以块状形式分布在哈长城市群的西北及东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主要呈以东北—西南为走向的条带状分布,大部分县(市)高质量发展呈现集聚不明显、不平衡态势。(3)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包括经济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集聚能力,根据驱动力排序为经济开放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各驱动因子对哈长城市群、隶属黑龙江省县(市)及隶属吉林省县(市)的驱动力大小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经济开放水平是促进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开放水平与集聚能力是推动哈长城市群内隶属黑龙江省的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关�
- 杜悦陈晓红刘艳军王颖朱萱刘爽
- 关键词:驱动力
- 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67
- 2020年
- 哈长城市群作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城市韧性的提升对提高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韧性及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8年哈长城市群1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工程"的评估框架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BP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动态模拟。结果表明:①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整体水平较低;较高、高度韧性主要分布在核心地区,呈"点状零散"分布,低度、较低韧性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呈"边缘广泛分布"的空间格局。②从其演化趋势类型特征看,2010—2018年,呈发散趋势的城市多于呈收敛趋势的城市,表明城市韧性在演化过程中空间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③经济恢复力、工资收入、金融资本、公共资源保障、教育水平、交通设施水平等是影响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④在动态模拟方面,2020—2030年,城市韧性发展较缓慢,韧性等级逐渐降低,且以一级韧性和二级韧性为主,韧性等级较高的城市所占比重较少。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城市韧性时空差异明显,东西方向上呈现"东高西低"态势,在南北方向上呈"倒U型"式分布,表明哈长城市群内部核心城市韧性高点突出,多数外围城市韧性偏低。
- 陈晓红娄金男王颖
-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模型
- “美丽中国”视域下区域发展实践能力的新动向——以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生为例
- 2018年
-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愿景后,加快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文章从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人文地理学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从个人、家庭、教师和学校角度提出加快人文地理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深化人地协调关系认识,响应"美丽中国"这一民生福祉号召。
- 陈晓红魏璐瑶
- 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以新的科学发展观视角,充分发挥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中的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内涵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了100年来其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阶段性与互动性特征。
- 陈晓红满强由明远姜美芳肖海丰周嘉
- 关键词:生态环境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