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茂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脊柱外科用翻身辅助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用翻身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二床板,所述调节机构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两侧的底部分别...
- 陈春茂李海俊黄爱兵
- 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39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男11例,女28例;年龄18~62岁,平均34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62.2±7.8)分,术后随访时平均为(92.6±4.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
- 朱伟朱礼贤陈春茂
- 关键词:关节镜盘状半月板
- 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对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例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例。A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进行放疗、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存活率、平均出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进行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临床采用手术加放疗、化疗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虽然患者会出现骨髓移植的放疗、化疗常见并发症,但是可以使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存治疗得到更好的保障,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 魏海峰冯大鹏滕红林卞建李海俊陈春茂
- 关键词:脊柱
- 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进钉点与固定方式的选择
- 2012年
-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 魏海峰滕红林卞建李海俊陈春茂
- 关键词: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侧块螺钉
-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21例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12例,颈后路手术冶疗6例,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7—40个月,骨折端复位满意、愈合好,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钛板松动等现象。结论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使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骨折脱位的Hangman骨折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更为可靠。
- 魏海峰桂斌捷李海俊卞建陈春茂
- 关键词:HANGMAN骨折脱位前路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