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皮素-1在脂多糖致大鼠门脉高压症中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脂多糖致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星状细胞,培养在胶原凝胶上,应用ET-1-ASON和LPS序贯共培养(实验组),以正义、错义ASON作为对照,检测凝胶收缩情况;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查培养上清液的ET-1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α-actin表达情况;RT-PCR检测各组细胞ET-1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孔胶原直径缩小至93.3%±3.8%,胶原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实验组HSC培养基上清液ET-1为(49.8±7.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SC表达β-ac-tin较对照组弱;实验组HSC表达ET-1 mR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T-1在脂多糖致门脉高压中通过抑制星状细胞活化而起重要作用,ET-1-ASON在控制脂多糖致门脉高压中具有应用前景。
- 毕向军陈旻湖陈文红陈为王锦辉朱森林
- 关键词:脂多糖类内皮缩血管肽1寡核苷酸类反义
- 肠炎清治疗DSS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 2002年
- 陈文红吕永慧等
- 关键词:肠炎清中药
- 内皮素反义基因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内皮素-1反义寡核苷酸(ET1-ASON)在内毒素(LPS)致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 ET1-ASON 预处理后将 LPS 以1 mg/kg 体重腹腔注射大鼠,以正义、错义 ET1-ASON 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 h 后检测大鼠 PVF、PVP、PVR 和 IVCP应用放射免疫法、RT-PCR 检测各组门静脉血和肝脏的 ET1表达情况。结果 ET1-ASON 处理组大鼠门静脉血浆和肝脏组织ET1表达减低;PVR 和 PVP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VF 无明显改变。结论 ET1-ASON 在内毒素致门脉高压中主要通过降低 PVR 起作用。
- 毕向军陈旻湖陈文红陈为王锦辉朱森林
- 关键词:内毒素内皮素-1反义寡核苷酸
- 肠炎清治疗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验证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作用的中药制剂肠炎清(主要由黄连、黄芪、蒲黄、白芨、元胡等中药组成)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观察该药对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RO)活性的影响。【结果】肠炎清可降低DAI和MPO活性,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疗效相当。【结论】肠炎清对DSS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MPO的活性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 吕永慧陈文红胡品津胡胜
- 关键词:肠炎清中医药治疗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小鼠
- 肝纤宁颗粒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陈文红喻长远李家邦田永立
- 关键词:肝纤维化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
- 中药肠炎清治疗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的机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肠炎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法复制小鼠实验性结肠炎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肠炎清中药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西药组、肠炎清和SASP中西药结合组和模型组.观察肠炎清(灌胃剂量为0.2mL/(20g?d)、1次/d、疗程7d)对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肠炎清可降低DAI(1.413±0.835vs2.167±0.911,P<0.05)和MPO活性(72.4±0.590nkat/gvs117.0±0.902nkat/g,P<0.05),并降低肠组织TNF-α(0.841±0.190vs1.320±0.282,P<0.05)、IL-1β(0.641±0.095vs0.920±0.082,P<0.05)和IL-6mRNA(1.241±0.247vs1.620±0.312,P<0.05)的表达,中西医结合组以上指标下降更为明显(DAI:0.608±0.449;MPO:27.3±0.211;TNF-α:0.339±0.081;IL-1β:0.239±0.073;IL-6:0.639±0.141)(P<0.01).肠炎清与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肠炎清可治疗DSS结肠炎,其降低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 吕永慧胡品津陈文红毕向军庞瑞萍
-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肠炎清TNF-ΑIL-1ΒIL-6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层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TIPS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原因和特点。方法 对 3 2例TIPSS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 1%的患者术后出现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术后门静脉血液流向有关 (P <0 0 1) ;与患者术前肝功能及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无明显关系 (P >0 0 5 )。所有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都存在诱因。
- 陈文红农玉新刘阳生
- 关键词:TIPSS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