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灿
- 作品数:72 被引量:234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南宋城市的官方救助体制被引量:1
- 2011年
- 南宋时期,随着市民贫困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城市社会救助问题进一步引起官方的重视,其救助类型有面向贫民和穷民的预防性救助、面向灾荒民众的补救性救助、面向特定群体的补偿性救助,救助机构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之分,救助形式和方法有无偿、有偿、放免、收养、资助等。与传统荒政的既有模式相比,南宋城市的官方救助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行为的规范性等特点,但就其体制而言是不成熟的,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局限。
- 陈国灿
- 关键词:南宋城市
- 南宋太湖流域市镇的社区结构与社会生活——宋代太湖流域市镇研究之四被引量:3
- 2006年
- 南宋时期,太湖流域的镇级中心地和规模较大的草市,在空间规模上大多达到或超过了县级城市,并呈现出类似州县城市的社区结构和街区布局特点。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一般乡村的行政、税收、治安、户籍、役法等制度。同时,市镇的文化教育日趋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重商逐利、追求富裕的观念颇为流行,竞奢好侈、尚慕虚荣的风气相当普遍。
- 陈国灿
- 关键词:南宋太湖流域社会生活
-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被引量:14
- 2004年
- 进入近代以后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 ,近代城市和交通的兴起 ,农村经济的变化 ,江南农村市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机遇 ,走上了曲折转型的道路。一方面 ,由传统的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发展 ;另一方面 ,在社会领域上也出现部分近代特征。同时 ,不同类型的市镇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 ,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 ,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 ,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
- 陈国灿
- 关键词:近代化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经济领域
- 南宋绍兴地区的市镇与农村经济被引量:2
- 2011年
- 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的市镇发展十分活跃,不仅工商业兴盛,而且市镇类型趋于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包括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在内的两级体系。随着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小农经济逐渐突破以家庭为单元的封闭的自给自足体系,呈现出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从历史的角度讲,这只是小农经济的自我调整,而不是本质上的转变。
- 姚培锋陈国灿裘珂雁
- 关键词:南宋市镇农村经济
- 南宋江南市镇与农村城镇化现象被引量:4
- 2006年
-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掀起一个发展热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农村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模式和封闭单一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城镇文明的部分特征和发展趋向。但发展水平有限,仍处于起步阶段。
- 陈国灿
- 关键词:南宋市镇农村城镇化
- 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市镇经济被引量:1
- 2003年
- 两宋时期 ,太湖流域不同类型的市镇在经济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中表现出多种发展趋向。就市镇商业而言 ,北宋时总体水平尚相当有限 ,南宋时逐渐走向繁荣 ,发展形态也趋于成熟。就市镇手工业而言 ,行业种类繁多 ,专业化特点日趋明显 ,经营方式方主要有个体生产和作坊生产两种。就市镇的市场形态而言 ,由草市和镇构成了农村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两级市场体系 。
- 陈国灿
- 关键词:宋代太湖流域市镇经济
- 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社会的城市化特征被引量:4
- 2004年
- 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空前兴盛。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其社会形态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居民结构、社区布局、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日益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
- 陈国灿
- 关键词:明朝清朝文化教育社会生活
-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城市化是以城市为核心的社会变革现象。城市的产生意味着社会体系中城市现象的出现,不管这种现象是零散的还是普遍的,是不成熟的还是成熟的,都意味着城市化的起步。从历史学的角度讲,城市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城市...
- 陈国灿
- 文献传递
- 南宋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南宋时期 ,两浙地区城镇居民的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 ,贫富分化和社会等级十分明显 ,贫富之间的变化相当频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但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城镇 。
- 陈国灿
- 关键词:南宋社会等级贫富分化
- 陈亮的反理学思想和“朱陈之辩”被引量:7
- 2009年
- 陈亮是南宋事功之学的著名学者,其反理学思想的形成,既继承和发展了早期事功学者的有关观点,又与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发展道路密切相关。随着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入,他对理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激烈,最终引发与朱熹的辩论。"朱陈之辩"主要围绕对"道"的理解、"王道"与"霸道"、义理与利欲、成人之道等问题展开,反映出两人在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理论分歧。这场辩论是事功之学和理学两种思潮尖锐对立的一个缩影,其实质是双方对社会现实看法的差异和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儒学的不同改造与发挥。
- 陈国灿吴锡标
- 关键词:事功之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