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疫情
  • 2篇霍乱
  • 2篇艾滋病
  • 1篇毒效
  • 1篇性疾病
  • 1篇疫情调查
  • 1篇疫情分析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水质
  • 1篇治疗管理
  • 1篇生活饮用
  • 1篇生活饮用水
  • 1篇食品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市售
  • 1篇市售食品
  • 1篇农村

机构

  • 7篇浙江省海盐县...
  • 3篇海盐县疾病预...

作者

  • 10篇陆文彪
  • 9篇孙明华
  • 5篇徐佩华
  • 5篇周晓红
  • 2篇蒋卫
  • 2篇陈鸣芳
  • 2篇沈珠明
  • 1篇蒋卫
  • 1篇倪春苗
  • 1篇张礼根
  • 1篇许军华
  • 1篇郑健
  • 1篇楼银伟
  • 1篇俞显庭
  • 1篇戴林晔

传媒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盐县2011年流感样病例监测
2013年
目的:了解海盐县流感病毒优势株的亚型变化和流感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和漱口液168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4份,其中,新甲型H1N1流感5份,B型流感9份。2011年1月-2011年3月是海盐县流感流行的高峰期,新甲型H1N1、B型流感病毒交替出现。结论:2011年流感阳性率8.33%。1月-3月新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毒株,9月份后以乙型流感为优势毒株。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速度快,活动力强,25~岁年龄组人群是此流行期的高危人群。
孙明华陆文彪徐佩华周晓红倪春苗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
2008年海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了解海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盐县8个乡镇25个监测点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并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采样检测,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08年海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率4.5%,污染指标超标率30.9%;细菌学指标超标率28.5%;消毒剂指标超标率25%。超标率较高的项目主要是氨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亚硝酸盐氮、肉眼可见物等。深井水和浅井水超标项目铁、氨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总硬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丰水期和枯水期超标项目铁、氨氮、菌落总数、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有机物污染和农村地区供水消毒处理不到位现状,农村生活饮用水质不容乐观,应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采取相应措施,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理和监督检测,让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孙明华陆文彪徐佩华周晓红楼银伟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
海盐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解海盐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探讨影响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因素,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水平,防控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给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海盐县14家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孙明华陆文彪徐佩华周晓红蒋卫
关键词:消毒管理工作消毒效果感染性疾病
2005年海盐县霍乱疫情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2005年9~10月.我县先后发现并报告7例霍乱确诊病例,均为散发病例,分布在我县4个乡镇。疫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在县卫生局的统一指挥下、通过采取传染源隔离,接触者管理,验便与服药,环境监测,疫点消毒.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等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7例霍乱患者先后治愈出院,71名密切接触者相继隔离.11个疫点分别宣布撤消。现将2005年海盐县霍乱疫情分析如下:
陆文彪孙明华俞显庭沈珠明
关键词:霍乱
浙江省海盐县艾滋病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掌握海盐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方法利用现有监测资料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海盐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2009年12月底累计发现感染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本地居民9例,外来务工人员11例。性途径传播18例。结论外来人群流动频繁、性观念开放、防治知识缺乏是海盐县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流行趋势为婚外向婚内转移;中年人向青年人转移;输血传播向性传播转移,外地人向本地人转移;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陆文彪孙明华戴林晔蒋卫陈鸣芳
关键词:艾滋病
海盐县普通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调查
2007年
目的对海盐县各类普通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应用多种宣传形式对各类普通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用无记名问卷进行两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增加了各类人群从各种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频次。对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对"握手"、"共同进餐"、"共用浴缸、游泳池","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P值均<0.01)。对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措施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干预后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情况,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
陆文彪孙明华郑健沈珠明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浙江省海盐县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海盐县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疫情原因,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根据GB15984-1995标准培养鉴定霍乱弧菌;对患者、带菌者、聚餐人员、密切接触者、周围人群、外环境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餐食物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病1例,健康带菌者9例,为小川型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5f,毒力基因ctx为阳性。结论本次是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霍乱疫情,聚餐人员感染的霍乱弧菌具有产生霍乱肠毒素的能力,是一种少见的非流行株,聚餐时所用的白鸡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而引发。
陆文彪孙明华蒋卫
关键词:聚餐霍乱疫情
2008年浙江省海盐县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盐县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海盐县6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2个超市采集7大类13个食品品种601份,进行7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海盐县7大类13个品种601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38株,检出率为6.32%,其中沙门菌16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生肉和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2.94%和7.95%;16株沙门菌,除2株未分型外,另14株均为B群,分7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结论生肉和水产品是海盐县主要污染食品;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是该县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海盐县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的血清型分布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印地安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
孙明华陆文彪徐佩华周晓红陈鸣芳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海盐县首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调查报告被引量:6
2012年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菌病)为法定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2010年3月19日海盐县经浙江省布病防治中心确认首例人感染羊种布菌病的病例,为查明感染来源,海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组织人员按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和监测,积极落实防治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孙明华陆文彪许军华徐佩华周晓红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海盐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被引量:1
2005年
陆文彪张礼根
关键词:结核病控制项目传染性肺结核治疗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