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水平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检测支原体感染和非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分析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肺炎患儿130例,其中支原体感染肺炎50例,非支原体感染肺炎80例,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支原体抗体,并对支原体感染肺炎和非支原体感染肺炎血清总Ig 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增高,这可能与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曹焕萍陆定
- 对3370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并发急性中耳炎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
- 2004年
- 徐玉珍刘诗强陆定
-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并发症急性中耳炎
- 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严重程度、激素治疗与非激素治疗、不同预后患儿的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患儿的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患儿,预后良好患儿的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儿,非激素治疗患儿的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h17/Treg、CD3^(+)CD56^(+)NKT联合检测预测不良预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单独检测的AUC(P<0.05),Th17/Treg、CD3^(+)CD56^(+)NKT的cut-off值分别为1.33%、36.91%。结论Th17/Treg、CD3^(+)CD56^(+)NKT细胞水平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作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 曹焕萍孙淑娜叶江艳朱耿云彭银花陆定
- 关键词:TH17/TREG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
- 微生态制剂对母乳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 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方法 ] 对 4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成治疗组 (2 8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2例 )。治疗组用微生态制剂在婴儿生后第 5天开始治疗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 ,同时作血清胆红素值治疗前后比较。 [结果 ] 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胆红素指数为 133 .6 8μmol/L和 136 .6 0 μmol/L ,治疗后 112 .78μmol/L和 6 8.2 0 μmol/L ,P <0 .0 5。[结论 ] 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满意的疗效 ,不需停母乳。
- 薛英周建元陆定
-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微生态制剂
- 124例小儿菌痢的菌群分布、药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陆定徐玉珍龚淑珍
- 关键词:菌痢菌群分布药敏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性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76例临床特点分析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为防治轮状病毒肠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急性轮状病毒肠炎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不同喂养方式的脱水程度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月组和13~24月组患儿脱水程度、代谢性酸中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文患儿等渗性脱水127例,低渗性脱水38例,高渗性脱水11例,轻度与中~重度脱水组发生低血钠的分别为14例(15.1%)、24例(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减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情。婴儿脱水程度重,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率高。轮状病毒肠炎以等渗性脱水为主,但是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低渗性脱水的发患者数明显增高。
- 阮善庄丽宝徐玉珍陆定
-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脱水
- dhfr基因过表达对乙醇致斑马鱼胚胎心血管发育异常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过表达对乙醇致斑马鱼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转录dhfr mRNA并将其显微注射入斑马鱼受精卵内使dhfr基因过表达,并进行过表达的效率验证。将野生型斑马鱼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处理组(400 mmol/L乙醇溶液)、乙醇+dhfr mRNA组(显微注射6 nL dhfr mRNA),观察各组胚胎的整体发育情况。按照上述分组,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心脏的转基因斑马鱼系Tg(cmlc2:mcherry)观察胚胎心房和心室的发育状况;利用荧光显微造影观察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心脏流出道及血管发育情况;通过心率和心室收缩指数评估心功能情况。构建基因探针并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胚胎nkx2.5、tbx1、flk-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乙醇处理组相比,乙醇+dhfr m RNA组斑马鱼胚胎发育异常百分率明显下降,存活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心房、心室、心脏流出道和血管发育的异常表型及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乙醇处理组nkx2.5、tbx1、flk-1 m 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5);乙醇+dhfr mRNA组nkx2.5、tbx1、flk-1 m RNA的表达较乙醇处理组上调,但仍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dhfr基因过表达可部分挽救乙醇所致胚胎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其机制可能与dhfr基因过表达后上调乙醇导致的nkx2.5、tbx1、flk-1水平降低有关。
- 孙淑娜蒋璆陆定桂永浩
- 关键词:乙醇NKX2.5FLK-1斑马鱼
- 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症1例
- 2003年
- 阮善庄丽宝彭美华陆定
- 关键词:儿童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对比
- 2023年
-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患儿均接受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以及生物学检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对感染现状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实施效果。结果≤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82.12%,其次为4~6岁患儿感染率为74.14%,7~11岁患感染率最低为66.15%,总感染率75.00%,≤3岁患儿生物学检测检出率更高,7~11岁患儿血清学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4~6岁患儿血清学检测、生物学检测准确率之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在≤3岁、4~6岁、7~11岁年龄段检出率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诊断率均较高,均可用于疾病诊断,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可以将3种检测方法进行结合,提升诊断准确率。
- 倪洁陆定
-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3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6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10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P<0.01),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1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1);14.8%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1岁以上小儿,主要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较易发展为肺炎。
- 陆定刘诗强庄丽宝龚淑珍阮善周颖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