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问青春

作品数:33 被引量:756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6篇岷江上游
  • 10篇污染
  • 6篇土壤
  • 5篇点源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4篇植被
  • 4篇生态
  • 4篇污染源
  • 4篇河流
  • 4篇干旱河谷
  • 3篇点源污染
  • 3篇水质
  • 3篇农业非点源
  • 3篇岷江上游干旱...
  • 3篇景观
  • 3篇花椒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辽宁省环境监...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密苏里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33篇问青春
  • 15篇李秀珍
  • 9篇李丽光
  • 8篇贺红士
  • 6篇杨兆平
  • 6篇何兴元
  • 6篇常禹
  • 5篇陈欣
  • 5篇胡远满
  • 4篇史奕
  • 4篇赵倩
  • 4篇马建
  • 3篇李月辉
  • 3篇鲁彩艳
  • 3篇杨孟
  • 3篇张峥
  • 2篇布仁仓
  • 2篇刘淼
  • 2篇卢雁
  • 2篇张文广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环境科学与管...
  • 3篇环境保护与循...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非点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滞后性和形成机理复杂等特征,目前以模型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介绍了比较著名的流域尺度的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模型、SWAT模型和输出系数模型。指出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以引进国外模型进行验证、应用为主。从研究区域上看,目前国内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多集中在南方地区。
问青春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AGNPSSWAT
工业污染源对大连地区酸雨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研究局地污染源对大连地区酸雨形成的影响,在市区及县级市布设监测点对酸雨进行监测,并获取酸雨点位附近局地污染源的酸性污染物排放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分析局地源对大连地区酸雨点位分布和频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距离大污染源较近的点位受局地源影响较明显,但市区酸雨频率高低与局地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大连地区酸雨的形成除了受本地源的影响外,还应存在其它更复杂的影响因素。
问青春
关键词:酸雨污染源
基于边界和结点的格局研究方法探讨-以岷江上游景观为例
问青春李秀珍贺红士胡远满陈砍常禹王炜布仁仓
关键词:景观结点
岷江上游森林景观边界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在景观尺度上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形成的林-农边界较清晰、其植被过渡明显,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影响域为60m,农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农田内部,边界效应范围为60~90m;自然形成的林-草边界过渡缓和,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而草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草地内部,边界效应对林地的影响范围为60m、对草地的影响范围为45~75m;林-灌边界的边界效应类似林-草边界,对林地影响域为60m,对灌木林地的影响域在45~75m之间.
问青春李秀珍贺红士李丽光李月辉杨孟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生物量
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结构与格局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掌握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与空间格局特征,应用输出系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种主要污染物,对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径流是研究区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在空间分布上,流域60%以上的污染负荷分布于辽河干流流域,而辽宁中西部的浑河下游、干流下游等子流域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东部丘陵区的浑河上游、太子河流域。
郑培生金福杰问青春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辽河流域生态景观结构变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对辽河流域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间,辽河流域自然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不明显,结构稳定;而人工景观变化明显,居民区、交通用地等人工表面持续增加,农田面积持续减少,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得到保护,为流域生态系统的演替提供了正向干扰;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作为流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工表面增加和农田面积减少及破碎化的直接原因。
问青春卢雁姜永伟李杨王朝霞
关键词:辽河流域景观结构驱动力
应用AnnAGNPS模型模拟柴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被引量:15
2010年
运用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对柴河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估算,并通过实地监测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流域上下游水质污染负荷总量及浓度变化,适合在该流域使用。运行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对总氮效果较好,对总磷的模拟结果较差。同时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地区8月份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浓度及负荷总量均达到最大值的特点,与实测值相符,但对该地区春季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突然增高的特点在模拟值中没有得以体现。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雨量有关,这说明气象因素在模型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模型自带的气象发生器不适合在该地区使用。
赵倩马建问青春陈欣史奕
关键词:ANNAGNPS农业非点源污染
一种净化山地小流域水体的多级生态透水坝
本发明涉及非点源污染治理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构建净化山地小流域水体的多级生态透水坝。具体为选择山地小流域两岸具有较强侵蚀潜力的农田区域,非主行洪河道无明显弯曲处或弯曲处下方构建透水坝,透水坝高0.6-1.2米,透水坝两端...
陈欣马建史奕赵倩鲁彩艳吴铁铮问青春赵牧秋
辽中南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以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评价指标,对辽中南城市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辽中南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且变化不明显,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变化是影响部分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问青春卢雁董贵华何立环
关键词:城市群环境质量
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被引量:463
2004年
探讨了在人为控制不同因子变量的条件下各景观格局指标对由中性随机模型产生的不同景观格局系列的反应 ,以评价一些常用指标的实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指标所指示的格局特征往往是不全面的 ,即它们只对格局系列中个别因子的变化敏感 ,而对另一些因子的变化反应迟钝。比较值得推荐的指标有 :总斑块数目 ,平均斑块大小 ,总边界密度 ,分维数 ,蔓延度 ,聚集度。但即使是这些指标 ,也各有其局限性 ,且存在冗余。由此提醒读者在运用景观格局指标时应在了解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学过程慎重选择和解释 ,避免陷于数字游戏。
李秀珍布仁仓常禹胡远满问青春王绪高徐崇刚李月辉贺红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