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敬华

作品数:63 被引量:56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中尺度
  • 13篇热带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值模拟
  • 10篇气旋
  • 10篇热带气旋
  • 9篇台风
  • 9篇暴雨
  • 6篇雷暴
  • 5篇中尺度模式
  • 5篇同化
  • 5篇珠江三角
  • 5篇珠江三角洲
  • 5篇夏季
  • 4篇气象
  • 4篇气象场
  • 4篇局地
  • 4篇黄蜂
  • 3篇性能分析
  • 3篇中尺度对流

机构

  • 53篇中国气象局广...
  • 9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国家海洋局
  • 5篇广东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绵阳市气象局
  • 2篇澳门地球物理...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江门市...
  • 1篇澳门地球物理...

作者

  • 63篇闫敬华
  • 15篇蒙伟光
  • 15篇丁伟钰
  • 13篇陈子通
  • 11篇万齐林
  • 7篇黄燕燕
  • 5篇吴迪生
  • 5篇戴光丰
  • 5篇徐燚
  • 4篇梁建茵
  • 4篇王安宇
  • 4篇冯伟忠
  • 4篇扈海波
  • 4篇赵雪
  • 3篇李江南
  • 3篇张红梅
  • 3篇徐建平
  • 3篇白毅平
  • 3篇邓雪娇
  • 2篇张俊峰

传媒

  • 14篇热带气象学报
  • 5篇大气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广东气象
  • 3篇2007年中...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第二届广东青...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西部大开发:...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12篇2007
  • 16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形辐合及中层扰动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启动和发展的影响
在已有的一些研究中,人们发现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活动经常与低层涡旋系统的发展有联系,长时间存在的低层涡旋往往引起对流云团的反复发生,并组织发展成为MCS,因此低层的涡旋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组织发展无疑是...
蒙伟光闫敬华陈子通丁伟钰王在志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暖湿气流华南暴雨
文献传递
从气象规律谈粤西生态公益林发展
闫敬华
关键词:防护林生态公益林
文献传递
1986年南海季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被引量:5
2006年
为探索南海与季风相互作用,用观测资料,计算了1986年南海季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结果:南海夏季风爆发及其控制南海时,位于(20.49°N,114.14°E)附近海域,在热带辐合带和热带气旋系统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潜热迅速跃升,1986年5月23日在台风系统内,感热出现正值,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主要贡献来自潜热.夏季风控制南海天气晴好时,海面温度虽然较高,感热却出现负值,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是主要现象,主要贡献来自海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和感热,结果与闫俊岳等的不同.夏季风结束后,南海受东北季风控制时,海气界面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南海对大气加热是主要现象,主要贡献来自潜热,冷空气到达海面时,感热量值迅速跃升均为正值.结论: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的变化与海面温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季风控制南海时,南海对夏季风响应为主.
吴迪生冯伟忠许建平闫敬华赵雪张纪伟乔贯宇林复吕桕明
关键词:夏季风
BDA方案对台风背景高温天气预报的改进
广州地区的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所致。本文采用BDA(Bogus Data Assimilation)方法,探讨BDA方案对广州地区台风背景条件下高温预报的改进能力。选取2005年7月中旬广州...
黄燕燕闫敬华蒙伟光万齐林
关键词:BDA方案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华南暖区暴雨的一种低层重力波触发机制被引量:39
2013年
利用观测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对华南一次锋前暖区暴雨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锋区和暖区逐时降水呈波列状分布,锋区和暖区850hPa散度在各区降水开始之前1~2h出现剧烈振动,暖区振动比锋区约晚1h;降水时锋区和暖区间各点850hPa逐时散度增量也呈明显的波状分布。小波分析证实锋区和暖区存在周期相同且差半个位相的波动,波动的特性属于重力波。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暖区暴雨发生之前3h左右,锋区到暖区之间存在一非常浅薄的低层稳定层,位于950~850hPa之间。这一浅薄稳定层的存在满足重力波传播的条件,使锋区对流激发的低层重力波沿稳定层从锋区向暖区传播,激发了暖区低层的上升运动,并触发暖区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导致暖区暴雨的发生。
徐燚徐燚闫敬华王谦谦
关键词:数值模拟
热带气旋背景条件下的城市效应与广州夏季雷暴
利用广州地区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观测网资料、广州雷达回波料以及卫星T56资料等,分析了2005年8月初受热带气旋外围气流影响条件下广州地区“城市热岛”(UHI)的演变特征,并主要对期间8月4日夜间和7日午后发生在广州城区的两...
蒙伟光闫敬华扈海波
关键词:夏季雷暴城市热岛效应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华南地区降水与雾的关系初探被引量:21
2001年
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雾 (能见度 )的影响因子 ,重点分析降水与雾的联系。分析表明 ,华南地区降水与雾有显著的关系 ,有无降水反映了不同过程和类型的雾 ,其形成条件和机理相应也不同。轻雾和浓雾在形成条件和机理上有重要差别 ,而不仅仅是程度的不同。在成因和因子分析基础上对雾 (能见度 )
闫敬华徐建平
台风“尤特”螺旋结构的中尺度分析
螺旋结构是台风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常的表现形式为螺旋云带及与其相对应的螺旋雨带。由于螺旋雨(云)带与台风的主要灾害之一——暴雨紧密关联,同时,螺旋结构本身与台风动力学密切关联,所以螺旋结构的特征和形成演变机理是台风研究中重...
闫敬华徐燚
关键词:台风
文献传递
“5·17”梅州局地致洪大暴雨过程分析
受锋面低槽的影响,2003年5月16日20时到17日20时广东省北部出现了大暴雨,其中梅州市有5站大暴雨,梅州市的自动站也有5站出现大暴雨和1站出现暴雨降水,最大24小时雨量是梅县站190.6mm。梅县站17日2~8时6...
闫敬华郑彬苏百兴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大暴雨
文献传递
对流天气系统自动站雨量资料同化对降雨预报的影响
利用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针对对流天气系统特点,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同化广东省自动站记录的对流天气系统的雨量资料,并且与同化探空资料进行了比较。在雨带有明显改进的区域,分别同化这两种资料都可...
丁伟钰万齐林闫敬华蒙伟光陈子通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