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作品数:15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1年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庄剑辉 李晓波 王美鸿 张哲焱 季晓微 金鑫 钱缙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结肠息肉 结直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定性诊断,并与X线钡剂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②取其中75例结肠癌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放射剂量与低放射剂量结肠MSCT检查,并比较两者在结肠成像上的差别;③运用低放射剂量CT对84例结肠肿瘤病人进行TNM分期,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264例同时接受MSCT与钡剂灌肠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中,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6.2%(254/264),钡剂灌肠的定位准确率为89.4%(236/264);284例同时接受MSCT与电子肠镜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的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0%(267/284),而其电子肠镜的定位准确率达90.1%(256/284)。可见,MSCT对结肠直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钡剂灌肠和电子肠镜。在结肠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结肠直肠MSCT的诊断率(87.5%)高于钡剂灌肠(85.2%),而低于电子肠镜检查(95.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②对75例同时接受常规剂量结肠CT和低剂量CT检查病人的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低剂量结肠CT在结肠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9.8%,与术后病理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对32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随访2年,MSCT发现其中6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剂量结肠CT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安全性提高,结合仿真结肠镜和展平显示技术能基本满足结肠直肠病变的筛查和分期要求。 曹晖 刘申 金鑫 刘骅 王少华 庄治国 冯琦关键词:多层螺旋CT TNM分期 结肠直肠肿瘤 局部皮瓣在鼻部缺损修复中的精准运用——实用与功能的平衡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外鼻不同亚单位缺损的效果,总结最佳皮瓣修复方式。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科收治的外鼻皮肤肿瘤切除后行皮瓣修复的患者45例,其中良性肿瘤11例(棘皮瘤3例,脂溢性病变6例,色素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34例(基底细胞癌19例,鳞状细胞癌1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肿瘤位于鼻尖9例,鼻翼13例,鼻根6例,鼻背9例,鼻唇沟8例。均行病变切除+不同皮瓣修复外鼻不同亚单位缺损。结果 本组45例鼻部缺损均一期皮瓣修复,其中双叶皮瓣修复14例,旋转易位皮瓣修复19例,滑行推进皮瓣修复9例,A-T皮瓣修复3例。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瓣血运良好。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皮瓣色泽良好,无色素沉着,鼻外形正常,鼻通气功能良好,供受区疤痕不明显。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 对于外鼻不同亚单位的缺损,应根据鼻部解剖特点、缺损部位、面积、是否损伤通气功能等精准选择合适的局部邻近皮瓣修复,从而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外形及功能效果。 金鑫 陈蕊 周碧玉 周帆 黄一雄关键词:鼻缺损 鼻肿瘤 局部皮瓣 邻位皮瓣 胃肝样腺癌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5 2009年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是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的原发性胃癌.在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出甲胎蛋白(AFP)增高,仅1抗胰蛋白酶(α1-AAT)和011抗糜蛋白酶(α1-ACT)阳性。临床以老年男性病人多见,血清AFP可不同程度升高,肝和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普通胃癌差。 金鑫 花荣 曹晖关键词:胃肝样腺癌 胃肿瘤 甲胎蛋白 Notchl和NUM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Notchl和NUM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内Notchl和NUMB的表达。结果Notchl mRNA在胃癌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是正常胃组织的1.67倍(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NUMB mRNA在胃癌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仅是正常胃组织的0.597倍(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Notchl和NUM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59,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Notchl蛋白的相对含量为(0.348±0.13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Notchl蛋白的相对含量(0.208±0.140)(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NUMB蛋白的相对含量为(0.490±0.440),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NUMB蛋白的相对含量(0.746±0.390)(P〈0.05)。结论在胃癌中存在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活化,Notchl的上调和NUMB的下调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赵恩昊 金鑫 刘骅 沈志勇 曹晖关键词:胃肿瘤 NOTCHL NUMB 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的根治性治疗方法,随着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成功应用,该疾病已成为现代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经典模型。GIST的生物学特征复杂,很难用传统的良、恶性加以区分,目前一般认为该肿瘤均具有潜在恶性倾向,而高度恶性的GIST术后极易复发或转移。GIST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腹腔内直接播散及经血行转移至肝脏。不同于胃肠道上皮源性肿瘤的是,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国内外文献中偶见报道,其发生率为1%~4%。 汪明 曹晖 金鑫 张云 吴志勇 沈艳莹 刘强 沈镭 戈之铮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淋巴结转移 伊马替尼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病人预后间的关系,分析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微创治疗、缩小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1例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早期胃癌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单发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6%(36/231),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7%(4/70),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9%(32/16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P=0.038,OR=1.351)和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P=0.027,OR=3.635)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人,其术后3年生存率为98.6%,显著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其中有1~3枚淋巴结转移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95.0%;有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3年生存率仅为44.4%。血行转移是早期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另一主要途径。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直径>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术前应用影像学技术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金鑫 赵恩昊 曹晖 沈志勇 庄捷 陈治平 吴志勇关键词: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大鼠BMSC与ADSC体外Transwell共培养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脂肪来源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体外Transwell共培养后对于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来源于同一只6周龄SD雄性大鼠的ADSCs及BMSCs,培养传代至第2代后按1∶1比例共培养(共培养组),下室植入ADSCs,上室植入BMSCs;同时设置单纯ADSCs组及BMSCs组为对照组。21 d时成骨诱导分化,然后行茜素红染色,比较共培养后BMSCs对于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组茜素红半定量测定结果与ADSC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BMSC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SCs和BMSCs体外Transwell共培养后,其成骨矿化能力增强,BMSCs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促进ADSCs成骨分化。 金鑫 张志亮 陆毅 黄一雄 范志宏 陈蕊关键词:骨组织工程 共培养 脂肪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胃十二指肠管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胃切除术的72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8h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和12d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7d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 EN+Gln组与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3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4天时EN+Gln组与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EN+Gln组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IgM、IgG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较EN组和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刘骅 凌伟 沈志勇 金鑫 曹晖关键词: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全胃切除 免疫功能 胃癌合并胃肠间质瘤的治疗 被引量:2 2011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近年来,GIST同时合并其他类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胃癌合并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规范化治疗。 赵恩昊 汪明 金鑫 曹晖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胃癌 GIST 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