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娜 作品数:21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双重翻译中的改写与杂合现象——以影片《一剪梅》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1 2011年 在我国无声电影的制作拍摄中,外国文学作品是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源泉之一。我国早期的电影人具有非凡的国际视野,很多无声电影在制作时就直接在影片中加入了汉英双语字幕,以便于国际观众的欣赏,并利于输入国际市场。对于改编自外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来说,就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双重翻译现象。以影片《一剪梅》为例,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早期电影制作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写。在电影的对外翻译中,以国际观众为目标群体,译文中既存在对原著的尊重与保留,对目标语语言与文化的贴近,同时也保留了汉语中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使中英语言文化在杂合中得以融合。 金海娜关键词:无声电影 字幕翻译 改写 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 被引量:30 2013年 Linda Jaivin(中文名:贾佩琳)是一位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汉学家和翻译家。她自幼热爱写作和电影,在美国布朗大学修读亚洲历史专业,继而去台湾学习中文,贾佩琳与中国的缘分就此开始。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贾佩琳初到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导演在同一时期崛起,热爱电影的她就此结识了徐克、杨德昌、侯孝贤、罗大佑、侯德健等众多电影人。同时,担任《亚洲周刊》记者的贾佩琳开始在香港电影节担任评委。 金海娜关键词:《一代宗师》 《霸王别姬》 访谈录 《亚洲周刊》 译者 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的应用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语言学的很多理论被积极地引介到国内。这些被引介过来的理论不仅引起了我国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而且也为国内译界的研究取向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国内译界对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汲取、吸收和应... 金海娜关键词:翻译研究 语篇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 西方语言学 东方情调化的翻译倾向与改写——以电影《天伦》英译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3 2011年 早期电影翻译中存在着有趣的东方情调化的翻译倾向与改写。这种翻译倾向主要存在于西方电影公司购买我国电影后进行翻译的文本之中。电影《天伦》的翻译与改写就充满着东方情调化的倾向,好莱坞译者表面上刻意营造东方情调,突出中国文化的异质特征,而从深层上来看,却将翻译的文本进行了改写,使之更加符合目标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心理预期与审美需求。 金海娜关键词:电影翻译 改写 新十年民族语译制的大发展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少数民族语电影的译制工作,并且逐渐建立了专业的译制单位,培养专业的配音演员。在2006—2015年新十年间,随着国家对民族语译制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也纷纷成立译制中心,译制力量... 金海娜 田佳慧关键词:民族语 影视节目制作 发行放映 故事片 科教片 浅论无声电影的字幕形式与功能 被引量:2 2014年 字幕在无声电影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在一部无声电影中,少则插入数十条字幕,多则出现百余条字幕。①可以说,字幕就是无声电影的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无声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发展繁荣于二三十年代,其历史长达三十多年。1930年,有声影片在美国诞生,但由于我国电影界技术落后,经济力量薄弱,再加上时局动荡,无声电影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继续发展,数年后才逐渐被无声电影所替代。 金海娜 邵海静关键词: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古装剧 人物身份 影视英译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2013年 一、我国多媒体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
影视译制已有百年历史,但影视译制作为一种专业存在,则是近20年来才发生的。随着影视译制事业的发展,国外已有二三十所高校开设影视译制专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培养课程。这些高校主要集中在有着悠久的译制历史的欧洲地区,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洛翰普顿大学、英国萨里大学、伦敦米德塞斯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意大利帕尔马大学、葡国莱里亚理工大学等。 金海娜 付江关键词:课程教学 英译 “延边经验”: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电影解说员的配音实践(1949—1966) 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如何看懂社会主义电影”问题上的关键,以配音为主要解说形式的“延边经验”于20世纪60年代被国家发现,并被冠以典范之名、赋予先进意义。在中央和地方的要求与配合下,“延边经验”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掀起各少数民族地区电影解说员“向延边学习”的热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电影解说员展开的配音工作,特别是“将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声音和“学男象男,学女象女”的情感的配合,成功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观影障碍的同时,也推动新中国电影在疏通民族关系、传播先进文化、构筑民族认同,建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海娜 柳谦关键词:配音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雏形:中国无声电影外译模式探析 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电影外译并非是新兴的事物,而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丰富的翻译活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便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具有相当规模的外译活动,主要集中在无声电影的字幕翻译上。考察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外译的主要翻译模式,剖析不同模式中呈现的不同的赞助人、出发动机、历史使命、目标观众和接受效果,可以为今天的影视外译提供了史学参照,对促进中国影视走出去,增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重要借鉴意义。 金海娜关键词:中国电影 无声电影 翻译 中国早期国产电影英译研究(1905~1949) 我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迄今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1905年电影《定军山》的问世开创了中国人拍摄电影之先河,15年之后,《庄子试妻》在美国上映,拉开了我国的电影对外传播的序幕。相关统计研究显示,1905年至1949年我国大陆电影... 金海娜关键词:国产电影 英语翻译 审美意识 民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