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病患者肝组织内CMV感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2年
-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0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MV抗原,发现15例阳性(10.7%),有9例同时存在HBV感染,其中3例为三重感染。15例CMV抗原阳性肝炎中,11例为慢性肝炎。以同法检测2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MV抗原,发现1例阳性。结果提示CMV感染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CMV肝炎与其他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肝脏疾病可同时存在;CMV肝炎可能存在慢性化倾向。
- 鄢璞张永源汪由坤宋佩辉郝连杰陈光华黄炜王一力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免疫病理
- 肝细胞浆内HBV DNA与HBV感染状态关系的探讨
- 1991年
- 在原位杂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慢性乙肝患者胞浆型HBV DNA及肝内其它乙肝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胞浆型HBV DNA可分3种类型:①肝内同时有核衣壳蛋白(HBcAg)与包膜蛋白(HBsAg)表达,此与HBV复制的产物表达特征一致;②肝内仅有HBsAg表达,此与HBVDNA和宿主基因组整合后的表达特点相似;③肝内HBsAg、HBcAg表达均缺如,可能代表一种HBV非复制状态。由此表明在HBV非复制期,出现胞浆HBV DNA杂交信号可能系DNA RNA杂交体所致。
- 张永源鄢璞喻植群汪由坤郝连杰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肝细胞
- 4074例儿童尸体解剖资料分析被引量:16
- 1994年
- 对广州市儿童医院1958年5月~1992年12月间的4074例儿童尸体解剖(简称尸检)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总的尸检率为23.9%。尸检率以1965年以前为高,1966~1976年间低。1977年以后尸检率逐步回升,1992年达到48.1%。总的临床误诊率为22%。1969年以前的误诊率低于1970年以后,80年代误诊率又高于70年代。三个不同时期的误诊率分别为15.3%、25%及25.8%。影响误诊率的因素为:(1)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降低;(2)疾病的种类增多。因此,那种依靠近代先进仪器和设备进行诊断就能使诊断率提高至废弃尸检的观点是错误的。尸检仍是检验临床诊断的关键手段。
- 陈光华张美德何坚娘鄢璞黄炜曾荣新郑秀霞
- 关键词:尸体解剖数据收集儿童
- 病毒性肝炎患者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抗微粒体自身抗体主要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小叶型肝炎(CLH)中检出,其中以CAH检出率最高(18.9%)。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急性肝炎患者中未能查出这种自身抗体。3例肝内HDAg阳性病例,2例出现抗微粒体抗体阳性。提示:抗微粒体抗体存在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脏病变及HDV二重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 汪由坤张永源鄢璞郝连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自身抗体
-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四例尸检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探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病理改变。方法通过尸体解剖证实4例均为SCID患者。结果4例均为男性,死亡时平均年龄5个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病毒、霉菌及卡氏肺囊虫等反复严重感染。尸检发现这4例的胸腺及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发育缺陷。1例死于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卡介苗病,1例死于T细胞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另2例死于严重的全身感染。结论提示诊断SCID的关键在于T、B淋巴细胞发育缺陷,其所造成的病理损害较为复杂。
- 鄢璞陈光华张美德
- 关键词:免疫缺陷病尸体解剖SCID病理
- 小儿乙型肝炎血清、病理及免疫病理分析
- 1996年
- 本文通过检测15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V、HBV、HCV标志及肝组织内HBsAg、HBcAg发现HAV和HCV标志全部阴性,HBV标志全部阳性,15例HBV感染中,血清HBVDNA阳性11例。其中HBsAg(+)、HBeAg(+)g例,HBsAg(+)、HBsAb(+)2例。综合血清其它的感染指标与肝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对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例作了重点分析。进一步证实HBeg为临床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并推测本组两例HBeAb(+)、HBVDNA(+)病例由前C变异株所致。
- 鄢璞苏燕莉陈光华张美德黄炜曾荣新郑秀霞赵西平郝连杰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病理免疫病理
-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4例尸检分析
- 1998年
- 目的:探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病理改变。方法:通过尸体解剖证实4例均为SCID患者。结果:4例均为男性,死亡时平均年龄5个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病毒、霉菌及卡氏肺囊虫等反复严重感染。尸检发现这4例的胸腺及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发育缺陷。1例死于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卡介苗病,1例死于T细胞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另2例死于严重的全身感染。结论:提示诊断SCID的关键在于T、B淋巴细胞发育缺陷,其所造成的病理损害较为复杂。
- 鄢璞陈光华张美德
- 关键词:尸体解剖
- 105例小儿血液病骨髓纤维化观察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病与骨髓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查105例患儿骨髓穿刺活体组织。结果:81例发生不同程度骨髓纤维化。不同疾病的纤维化例数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白血病(不能分类)2例,恶性淋巴瘤(淋巴瘤/白血病)10例,有3例骨髓活检组织中全片呈纤维化改变。经骨髓涂片检查,分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 张美德陈光华鄢璞曾荣新郑秀霞彭婧陈峥嵘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儿童血液病
- 肝组织内HBsAg、HBcAg双重免疫染色方法及其意义
- 1990年
- 本研究建立了非洗脱法显示同一肝组织切片中HBsxg、HBcAg的双重兔疫染色方法,使两种抗原分别呈棕色和蓝色。双染色过程中,第一次反应选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方法显示表达量少的抗原及DAB作为显色剂,效果良好。文中讨论了肝组织中HBsAg、HBcAg双重免疫染色的关键步骤及双染色技术在乙肝免疫病理中的意义。
- 鄢璞张永源郝连杰
- 关键词:免疫酶技术HBSAGHBCAG肝组织
- 肝细胞内HBV DNA原位杂交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应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作探针,对129例肝病患者肝组织作原位杂交研究。HBV DNA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检出率最高(80.7%),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小叶性肝炎、急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组。具有乙肝复制指标阳性患者的肝细胞内HBV DNA检出率(82.0%)明显高于非复制组(63.0%),P<0.05。本研究观察到;HBB 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多位于肝细胞坏死灶中间或(和)周边,其中以局灶型分布的HBVDNA阳性肝细胞与肝细胞坏死灶关系密切。提示HBV复制与肝细胞坏死有关。
- 张永源鄢璞沈汉馨李淋汪由坤石淑仙宋佩辉郝连杰
- 关键词:乙肝病毒肝细胞DNA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