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雯
- 作品数:9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被引量:14
- 2007年
-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是较大尺度应用USLE/RUSLE进行土壤侵蚀评价研究的必要内容。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建立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自变量中降雨量和降雨时间表示方式的改变,模型的拟合优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不同因变量而言,以ΣEI30(或lg(ΣEI30))和以ΣEI10(或lg(ΣEI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而以ΣE60I10(或lg(ΣE60I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略低;就尺度效应而言,在时间尺度上,整个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低于1个月份或多个月份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空间尺度上,区域模型中的拟合优度低于至少1个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以ΣEI30为因变量的月降雨侵蚀力公式对该区域进行土壤侵蚀评价。
- 赵文武朱婧郭雯雯
- 关键词:降雨量黄土丘陵沟壑区
- 水土保持地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影响的估算被引量:31
- 2008年
- 人类活动对于流域水文要素时变过程的影响显著,确定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要素时序的显著转折点、选出相对'天然'的序列,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估获取人类活动影响下汛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以显著转折点前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汛期径流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其差值即为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的影响程度。较之传统研究方法,本文以汛期水文数据取代年均数据,以汛期降水径流综合系数代替年径流系数,从而减弱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径流变化幅度巨大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1970年为人类活动下延河流域径流时序的显著转折点,1970年以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更显著,1981年达到最大值,为72.04%。20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对延河汛期径流量的影响一直处于负面减流状态。人为因素是延河径流量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 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郭雯雯
- 关键词:水土保持延河流域汛期
- 基于GIS和SL的县域尺度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以及林草植被的过度开垦,黄土丘陵沟壑区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同时该...
- 郭雯雯
- 关键词:土地利用林草植被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土壤侵蚀
- 水利水保措施对延河流域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河流域为例,研究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侵蚀、泥沙输移、沉积过程的影响。水利水保措施能改变流域的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过程,影响流域的泥沙收支平衡。分析表明:(1)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规模水土保持建设工程,使得延河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显著下降,最小值为0.26;到80年代末,泥沙输移比有所回升,介于0.50~0.71之间;(2)泥沙输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系流域内淤地坝、水库等沟道工程措施的拦沙作用所致,其波动变化主要受库坝质量及拦蓄库容变化的影响;(3)沟道措施的拦沙作用远大于坡面措施的减蚀作用,前者约相当于后者的1.68~16.98倍,因而坡面治理及相应措施尚有待加强。
- 朱恒峰康慕谊赵文武郭雯雯
- 关键词:泥沙输移比坡面措施延河流域
- 延河流域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用汛期水文数据代替年均数据,用汛期输沙量与汛期平均降水侵蚀力的比值代替年输沙量作为分析人为驱动干扰点的基础资料序列,运用斯波曼秩相关检验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推估了延河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结果表明:①1970年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人为驱动下延河流域输沙时变过程的显著干扰点;②黄土高原地区水沙变化研究中应以汛期降水、输沙数据代替年降水、输沙数据。
- 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郭雯雯
- 关键词:水土保持延河流域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基于逐旬NDV I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以陕北延安市为例,分析了降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NDV I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10日的降雨、温度能够影响NDV I的变化,同时,NDV I的变化也能够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产生影响;NDV I与风速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较差。所拟合的NDV I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中,NDV I与降雨量的模型拟合优度最低,而与温度的模型拟合优度最高。
- 赵文武吕一河郭雯雯徐广才
-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相关系数黄土丘陵
-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20
- 2008年
-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延河流域1985~200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1985年至2000年,耕地、草地仍占据明显的优势,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8%以上。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转化比例较大,草场退化严重。2)延河流域15年间平均斑块面积在增加,斑块密度增大,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多样性减小,优势度增加,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降低。3)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毁林(草)开荒与退耕还林(草)并存,人为开荒活动仍在加剧;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于农村住宅和开发油田等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张。4)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因素及人口压力、宏观政策等人文因素。
- 朱恒峰赵文武康慕谊郭雯雯
- 关键词:GIS延河流域
- 内蒙古大青山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7年
- 选取内蒙古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和数量分析。通过野外工作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群落特征和环境数据,并将野外所采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常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5个群丛:百里香+羊草+细叶苔草群丛、蒙古蒿+细叶苔草+二裂委陵菜群丛、细叶苔草+白莲蒿+光稃茅香群丛、细叶苔草+硬质早熟禾群丛和蒙古蒿+鹅绒委陵菜+光稃茅香群丛。DCCA样方排序的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其中排序第一轴主要指示海拔和土壤pH值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第二轴着重反映年太阳总辐射、相对地形湿润指数(TRM I)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DCCA结果揭示出各植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递变规律,表明海拔与土壤的湿润及营养状况是控制研究区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 徐广才康慕谊马敏刘全儒朱源王好郭雯雯徐丹
- 碳量子点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 2023年
- 总结碳量子点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并梳理了其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碳量子点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包括静电纺丝法、湿法纺丝法和熔融纺丝法。针对碳量子点复合纤维优异的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环境友好性、高水溶性等,梳理总结了其在防伪安全、分析检测、光学传感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认为:随着碳量子点复合纤维材料研发的不断展开,其未来还有望在智能可穿戴、能源存储、光催化、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中表现出较大的应用价值。
- 郭雯雯力一颖韦炜
- 关键词:复合纤维静电纺丝生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