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战军

作品数:68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2篇肿瘤
  • 22篇膀胱
  • 14篇膀胱肿瘤
  • 10篇文献复习
  • 10篇细胞
  • 10篇复习
  • 10篇病理
  • 9篇手术
  • 9篇尿管
  • 8篇膀胱癌
  • 7篇预后
  • 7篇原发性
  • 7篇输尿管
  • 7篇腺癌
  • 6篇肾肿瘤
  • 6篇前列腺
  • 6篇切除
  • 5篇诊治
  • 5篇上皮
  • 5篇上皮癌

机构

  • 64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泌尿外...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淄博市中心医...
  • 2篇天津市奶牛发...
  • 2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环县人民医院
  • 1篇辽源市中医院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68篇郭战军
  • 56篇孙光
  • 38篇王一
  • 30篇刘晓强
  • 17篇刘雨
  • 13篇吴长利
  • 8篇王滨帅
  • 8篇李常颖
  • 7篇邹雲
  • 6篇林英立
  • 6篇牛远杰
  • 5篇李涛
  • 5篇梁博
  • 5篇韩兴宝
  • 5篇蔡启亮
  • 4篇胡海龙
  • 4篇张振丰
  • 4篇张淑敏
  • 4篇陈业刚
  • 4篇李刚

传媒

  • 24篇中华泌尿外科...
  • 12篇临床泌尿外科...
  • 5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大同医学专科...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和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变性高压色相分析(DHPLC)及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98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FGFR3第7、10、15外显子及p53第5、6、7、8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FGFR3及p53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预后关系,Logrank检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经DHPLC初步筛选,DNA测序发现癌组织FGFR3突变44例(44.9%),p53突变34例(34.6%)。FGFR3突变表达率Ta~T1为75.6%(34/45)、T2~T4为26.6%(10/53),G1 84.6%(11/13)、G261.4%(27/44)、G2 14.6%(6/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分期分级增高,突变率降低。p53突变率Ta~T1为20.0%(9/45)、T2~T4为47.2%(25/53),G17.7%(1/13)、G218.2%(8/44)、G358.1%(25/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分期分级增高,突变率增加。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FGFR3、p53突变表达率为0(1/1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GFR3突变组复发间隔长于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突变组复发间隔短于未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3mut/p53wt组复发间隔长于FGFR3wt/p53wt及FGFR3wt/p53mut2组(P〈0.05),其他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GFR3突变多见于低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其突变提示复发间隔较长,预后较好。p53突变多见于高分期分级的膀胱肿瘤,其突变提示复发间隔较短,预后较差。
王一孙光刘晓强郭战军乔宝民畅继武张淑敏王瑾牛海涛
关键词:膀胱肿瘤预后突变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0~48岁,平均38岁。8例以经期尿路刺激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其中伴血尿6例,伴下腹痛2例;2例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发现。病程1—36个月,平均18个月。B超检查提示膀胱壁内边界欠清的低或中低回声肿物,单发,宽基底,内部回声不均,无明显血流信号。CT检查提示突人膀胱内的软组织密度肿物。结果10例患者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行经尿道电切治疗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0—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0±5.6)个月,均无复发及远处异位。结论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少见,结合影像学资料能够初步诊断,确诊依靠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
梁博刘晓强王一孙光张振丰林英立郭战军
关键词: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miR-200c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miR-200c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58例膀胱癌患者及17例年龄和性别均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膀胱癌组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39~78岁,中位年龄67岁.正常对照组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1~ 72岁,中位年龄64岁.对比两组miR-200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外周血miR-200c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miR-200c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膀胱癌组外周血中miR-200c相对表达水平(11.68 ±6.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37 +4.32)(t=4.843,P<0.01).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a~1,n =24)miR-200c表达水平(13.65±7.07)高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2~4,n=34,10.29±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9,P=0.038);低级别膀胱癌患者miR-200c表达水平(14.40±6.87,n=23)高于高级别组(9.89±4.86,n=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05).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8.miR-200c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分别为79.20%、77.30%及72.00%.结论 miR-200c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较正常人群减低,可作为潜在的膀胱癌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王一邢庆菲刘晓强郭战军韩兴宝邹雲李常颖吴长利刘雨孙光
关键词:膀胱癌微小RNA外周血
膀胱癌中锌指结构转录因子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锌指结构转录因子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和E钙黏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8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男51例,女35例.年龄36 ~72岁,平均(64.1±10.2)岁.其中>65岁40例,≤65岁46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G128例,G2~G358例.TNM分期:Ta~T1期34例,T2~T4期52例.肿瘤单发49例,多发37例.初发55例,复发31例.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取自BPH患者开放手术标本.年龄51 ~75岁,平均(58.6±18.4)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ZEB1和E钙黏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ZEB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5%(34/86)和0(0/16);在高分级(G2 ~ G3)和低分级(G1)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8.3%(28/58)和21.4%(6/28);在T2~T4期和Ta~T1期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9% (27/52)和20.6%(7/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异常率分别为61.6% (53/86)和81.2%(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分级(G2 ~ G3)和低分级(G1)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异常率分别为53.4%(31/58)和78.6%(22/28);在T2~ T4期和Ta~T1期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异常率分别为51.9%(27/52)和76.5%(2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ZEB1的阳性表达与E钙黏蛋白的异常表达间呈负相关(r =0.247,P<0.05).结论 ZEB1和E钙黏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且两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王一刘晓强郭战军梁博李常颖吴长利刘雨孙光
关键词:E钙黏蛋白膀胱癌免疫组织化学
后腹腔镜手术联合下腹部斜切口治疗输尿管癌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切口治疗输尿管癌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首先,采用下腹部斜切口将输尿管下段和膀胱壁段输尿管及膀胱内输尿管开口周围1cm的膀胱全层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再将患者改为健侧卧位(同肾切除术体位),在腹腔镜下行患肾切除术。将切除之肾脏放入标本袋,拆除下腹切口的缝线,自原下腹斜切口将患肾取出。结果:手术时间为150~180min,平均为140min;术中出血量为10~60ml,平均为20ml。肠道恢复时间为术后1~3天,平均为1.5天。术后2~4天开始进食。手术后7~10天痊愈出院。手术后病理报告:12例均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Ⅱ级,侵及固有膜。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19个月,一般状况均良好,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手术联合下腹斜切口治疗输尿管癌,具有创伤小、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吴长利邱志磊陈业刚郭战军乔宝民刘春雨张卫孙光徐勇韩瑞发
关键词:腹腔镜尿管
右归胶囊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模型,研究右归胶囊对DED大鼠阴茎组织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糖尿病组。给药12周后所有大鼠颈部皮下阿扑吗啡观察勃起情况并筛选ED模型,应用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各组之间勃起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与糖尿病组相比,GSH含量增高、SOD、GSH-Px的活性提高;右归胶囊高剂量组与糖尿病组相比,Bcl-2阳性细胞率较高,Bax表达较低,Bcl-2/bax比值较高。结论:右归胶囊可通过提高阴茎海绵体抗氧化能力并调控细胞凋亡,改善DM大鼠勃起功能障碍氧化损伤。
刘晓强吕峥孙光郭宗华郭战军周晓亮
关键词:糖尿病细胞凋亡
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2(55~78)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8例,其中黏液血尿4例;体检发现1例。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发现膀胱肿物9例,取活检5例,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黏液腺癌。肿瘤直径平均3.1(1.9~4.7)cm。手术治疗8例,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3例,TURBt1例。TURBt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1例体弱患者未手术。结果9例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病理分期T2a5例、T2b2例、T3a2例。病理分级高分化5例、中分化4例。9例平均随访16.5(3~60)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4例,1例未手术者随访4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行TURBt患者,再行根治术术后3个月死于肺转移;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分别于术后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5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少见,预后差。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复发或转移患者,配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江伟凡孙光刘晓强郭战军王一杨宇明李晨光
关键词:膀胱肿瘤腺癌黏液
膀胱恶性肾源性腺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67岁.2012年5月31日因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伴血块1周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排尿困难,无发热及腰痛.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极高危型,慢性贫血.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尿细胞学检查阴性.B超检查:膀胱后壁约4.1 cm×3.0 cm中低回声团块,基底宽,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CT检查:膀胱后壁隆起性中等密度肿物,凸向膀胱腔内,精囊三角区锐利,未见盆腔淋巴结肿大.IVU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王一刘晓强郭战军杨宇明郭嘉宁张淑敏李常颖畅继武吴长利刘雨孙光
关键词:膀胱后壁肾源性恶性尿路刺激症状尿细胞学检查IVU检查
睾丸表皮样囊肿1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2年
睾丸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睾丸表皮样囊肿13例,结合本组病例及文献复习,以探讨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梁博刘晓强孙光刘雨林英立王一郭战军
关键词:睾丸肿瘤表皮样囊肿
肾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肾平滑肌肉瘤(LMSK)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MSK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LMSK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患者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腰部阵发性疼痛8天,B超和CT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肿瘤直径6 cm,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平行束状或交织束状排列的嗜酸性梭形细胞,胞核钝圆,胞浆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阳性,细胞角蛋白(CK)和黑色素瘤抗体(HMB-45)阴性。TNM分期为T_(2b)N_0M_0分级为G_2。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局部肿瘤复发和肺转移。结论:LMSK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通常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和放疗效果尚有争议。
赵为广孙光刘晓强项明峰王一郭战军刘雨
关键词:肾肿瘤平滑肌肉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