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怀斌

作品数:47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胆囊
  • 12篇结石
  • 11篇胆囊结石
  • 9篇螺杆菌
  • 8篇幽门螺
  • 8篇幽门螺杆菌
  • 8篇细胞
  • 8篇结石形成
  • 7篇胆管
  • 7篇缺血
  • 7篇肿瘤
  • 6篇胆囊结石形成
  • 6篇再灌注
  • 6篇腺癌
  • 6篇灌注
  • 6篇肝脏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胆汁

机构

  • 44篇河北省人民医...
  • 5篇华北理工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邯郸钢铁集团...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46篇郭怀斌
  • 33篇张万星
  • 15篇王兰辉
  • 11篇彭彦辉
  • 11篇王春城
  • 10篇脱红芳
  • 9篇暴雷
  • 7篇曹月敏
  • 6篇温军业
  • 6篇江建军
  • 5篇翟瑜
  • 5篇郭贵军
  • 4篇谭文科
  • 4篇苏力
  • 4篇刘小帅
  • 3篇唐勇
  • 3篇宋光耀
  • 3篇宁殿宾
  • 2篇杨月卿
  • 2篇岳立辉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河北医药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山东医药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后处理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2017年
目的观察胆管组织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探讨缺血后处理诱导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组,每组8只。缺血后处理的方法:再灌注之前,预再灌注10 s、停灌注10 s,反复6次。检测血清中γ-谷氨酰胺转酞酶(γ-GT)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胆管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胆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34.64±3.28) U/L比较,IPO组血清内γ-GT活性(26.30±3.32) U/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IR组[(42.67±3.73)%]比较,IPO组胆管组织bcl-2蛋白[(77.94±5.25)%]表达增高,bax蛋白表达[(70.10±4.27)%比(90.17±2.1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IPO组凋亡指数(AI)[(58.90±2.75)%]较IR组[(79.31±1.12)%]下降(P=0.000),胆管细胞病理形态学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减少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胆管细胞凋亡,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对胆管细胞的损伤。
郭怀斌刘小帅暴雷王春城王兰辉张万星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胆管脱噬作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幽门螺杆菌(Hp)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曹月敏张万垦郭怀斌宁殿宾翟瑜彭彦辉等
该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基因-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提出了HP感染可能影响CCK-A受体,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在国内首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关键词:
关键词:胆囊结石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
多种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张万星郭怀斌彭彦辉尹雯暴雷王兰辉王春城脱红芳岳立辉
课题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两种方法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深入研究具体的机制;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科手术动物实验
胰岛素抵抗人群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表达减低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胰岛素抵抗人群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表达,探讨脂肪动员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选则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组27例和胰岛素抵抗组28例。在手术过程中取皮下脂肪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中ATGL、HSL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脂肪组织中ATGL、HSL蛋白的表达。结果胰岛素抵抗组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空腹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明显高于胰岛素敏感组,体质量指数25.31±1.54 vs 23.11±1.03,腰臀比0.98±0.24 vs 0.75±0.15,甘油三酯(1.98±0.56)mmol/L vs(1.04±0.24)mmol/L,空腹胰岛素(25.87±14.21)mU/Lvs(11.15±4.67)mU/L,游离脂肪酸(1.35±0.46)mmol/L vs(0.66±0.23)mmol/L(P<0.01)。胰岛素抵抗组皮下脂肪组织中ATG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敏感组,0.92±0.13 vs 2.03±0.21、1.03±0.08 vs1.98±0.11(P<0.01);HSL mRNA和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敏感组,1.35±0.21 vs 1.64±0.12、1.25±0.09 vs 1.42±0.15(P<0.01)。ATGL的蛋白表达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游离脂肪酸呈负相关(r=-0.235、-0.356和-0.214,P<0.01或<0.05);HSL的蛋白表达与空腹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和腰臀比呈负相关(r=-0.185、-0.246和-0.145,P<0.01或<0.05)。结论胰岛素抵抗状态时皮下脂肪组织中ATGL和HSL的表达减低。
唐勇张万星宋光耀郭怀斌张明明杨秀红
关键词:皮下脂肪胰岛素抵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0例人甲状腺癌中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术后随访5年,了解预后。结果THRA1位点MSI检出频率较高,为43.3%,D2S123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检出率为100%,没有检测到BAT-26;D18S58的检出率为26.7%;在直肠癌中高表达的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最低,为6.7%。术后随访5年,MSI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在2号和18号染色体中检测到微卫星阳性率较高;D2S123位点MSI与滤泡型甲状腺癌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在直肠癌中高表达的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最低。结论MSI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MSI阳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翟瑜苏力贾晓梅郭贵军郭怀斌王春城
关键词:甲状腺癌MSIPCR肿瘤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现状及GPC-1的研究进展
2019年
胰腺癌因其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已多为中晚期,病死率极高。多年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未寻找到最合适的早期诊断指标。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的有关指标,当前最为热门的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其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标志物。
李凤飞郭怀斌曾凡刚张万星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标志物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壁胆囊收缩素受体mRNA表达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胆囊结石的形成通常认为与细菌感染无关,直到Swid sinski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到人胆囊结石中细菌DNA,才使人们重新考虑细菌在胆囊结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在胆囊结石患者的结石,胆汁和胆囊壁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p)DNA。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张万星郭怀斌于莉曹月敏王兰辉彭彦辉孟会彦
关键词:胆囊结石形成幽门螺杆菌胆囊收缩素受体MRNA表达胆囊壁分子生物学方法
不同疝修补术在老年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比分析改进型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2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疝塞+平片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装置作为疝修补材料行疝修补术,对7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对2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18个月,2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及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均能较好地修补腹股沟疝,均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及再发率低的优点。改进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符合腹股沟管解剖和生理,达到了"全腹股沟区"的增强修复,具有术后疼痛轻,疗效满意、复发率低等特点,适合老年患者。
江建军郭怀斌杨月卿郭贵军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耻骨肌孔
胆囊结石与胆囊收缩素受体(CCK-A)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胆囊动力学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意选择胆囊结石患者3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5例,正常对照30例。B超测空腹胆囊容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胆囊黏膜中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数目。结果①胆囊结石组胆囊空腹体积明显大于其它两组(F=3.45,P=0.039);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F=5.747,P=0.005);③三组之间餐后VIP升高量无明显差异(F=0.768,P=0.47);④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明显低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t′=4.390,P=0.022),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胆囊结石组空腹胆囊体积增大与其胆囊结石形成有关;②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功能下降导致结石形成;③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表达低,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④血管活性肠肽(VIP)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无明显关系。
曹月敏宁殿宾张万星谭文科彭彦辉郭怀斌邢颖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受体血管活性肠肽放射免疫分析
幽门螺杆菌(Hp)在胆囊结石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胆囊结石是一常见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无论在全世界还是在我国范围内均有明显上升趋势。据报道,西方国家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15%~20%,我国的发病率为7%~10%,因此, 探讨胆囊结...
曹月敏张万星郭怀斌彭彦辉王兰辉
关键词:胆囊结石CCK胆囊壁幽门螺杆菌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