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兆成

作品数:45 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遥感
  • 9篇滑坡
  • 7篇地质
  • 6篇DEM
  • 5篇地震
  • 5篇岩溶
  • 5篇遥感调查
  • 4篇地质灾害
  • 4篇灾害
  • 4篇石漠化
  • 3篇遥感影像
  • 3篇石流
  • 3篇图像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解译
  • 3篇冰川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貌

机构

  • 35篇中国国土资源...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四川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地质研...
  • 2篇湖南省遥感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北京市水文地...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河北省地质矿...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5篇郭兆成
  • 23篇童立强
  • 11篇涂杰楠
  • 7篇王珊珊
  • 6篇贺鹏
  • 5篇范景辉
  • 4篇郑雄伟
  • 4篇王治华
  • 4篇贺鹏
  • 4篇赵红丽
  • 3篇周成虎
  • 3篇侯敏
  • 3篇李建存
  • 3篇孙晓宇
  • 3篇聂洪峰
  • 3篇袁蔚林
  • 3篇张俊
  • 3篇杜明亮
  • 2篇安国英
  • 2篇刘春玲

传媒

  • 13篇国土资源遥感
  • 4篇现代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3篇中国岩溶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应急救援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地面沉降光栅立体图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面沉降光栅立体图制作方法,涉及地面沉降防治领域。该方法包括专题数据准备、光栅选择、光栅底图制作、印刷及后处理步骤,从InSAR监测点文件开始进行数据处理,同时,通过将二维平面成果图中的等值线插值处理为栅...
范景辉赵红丽郭小方童立强郭兆成
文献传递
利用机载LiDAR数据提取与分析地裂缝被引量:6
2014年
机载激光扫描可获取植被茂密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DTM),但将其用于茂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提取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以湖南冷水江市浪石滩为试验区,基于机载Li DAR的激光点云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首先对离散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依次进行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滤波、高程滤波及回波信息强度滤波提取地面点,以保留完整的微地貌微特征;然后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反距离加权内插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裂缝识别参数,同时基于最小曲率对地裂缝进行线性探测,提取地裂缝的长度信息,且利用地裂缝剖面信息分析其微特征,结合识别参数分析地裂缝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 DAR点云数据提取的地裂缝识别参数,能够确定地裂缝的位置、坡度坡向、长度和深度信息,有助于判定地裂缝的稳定性;在植被较为茂密、地面点密度稀疏的区域,保留一定的低矮植被所提取到的DEM能更好地保留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
肖春蕾郭兆成张宗贵李迁尚博譞吴芳
关键词:LIDAR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1999—2015年期间动态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1999年ETM、2014/2015年GF-1为主的2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完成了2期冰川编目成果,并对最近15年(1999—2015)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年至2015年间,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呈退缩趋势,以东段海洋型冰川退缩为主,西段亚大陆型冰川相对稳定。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 32km2,减少变化率为0. 67%;有10条冰川消失,减少变化率为0. 16%;冰储量减少5. 315 km3,减少变化率为0. 78%。调查结果还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冰川各朝向均呈退缩趋势,偏南向和东向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大于偏北向和西向的;平均坡度在20°~35°范围的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海拔介于4 500~5 5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退缩最明显。在恒河流域和萨尔温江流域的冰川消退最显著。总体上,不同规模冰川均有退缩,规模≤5. 0 km2的冰川是念青唐古拉山地区退缩最多的。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选取念青唐古拉山脉附近3个气象台站,对最近50多年以来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分析表明,自1961年以来,念青唐古拉山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变化不一,有增有减。气温上升而降水减少,可能是导致念青唐古拉山地区东段冰川退缩的一个因素。
安国英韩磊黄树春谷延群郭兆成王珊珊
关键词:冰川变化冰川编目遥感调查
基于遥感长时间序列下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演化分裂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巴丹吉林沙漠内湖泊已存在达千年尺度,其地表残留的湖泊演化分裂特征可部分反映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往研究多依赖水化学特征的解释,本次基于国产高分卫星数据,从遥感的角度对巴丹吉林沙漠内124个古湖的演化分裂特征进行提取。研究区湖泊水体分裂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内湖泊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演变分裂特征明显、分类聚合形式显著,宏观上各演化分裂特征区间由东南向西北展布,但与研究区地形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二者在局部存在显著差异。
贺鹏童立强童立强郭兆成涂杰楠于峻川张涛
关键词:遥感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演化地下水系统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地形图分块纠正技术
2010年
针对传统的地形图精纠正技术是建立在整体基础上,无法实现快速的高精度纠正,在传统三角网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对地形图采取分块处理,结合地面控制点(GCP),利用三角形最大角度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实现了地形图分块精纠正模型的构建。实例测试显示,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地形图分块纠正方法,能提高地形图纠正的精度和速度,纠正精度可控制在1个最小数据单元之内。
苏媛媛刘建东张国栋郭兆成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面控制点不规则三角网地形图
基于机载LiDAR点云滤波的矿区DEM构建方法被引量:10
2015年
机载Li DAR数据是进行矿山高植被覆盖区地面塌陷调查的有效工具。利用湖南某矿区的机载Li DAR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构建DEM的方法。首先,对原始机载Li DAR点云数据进行重新组织,以提高邻域点计算效率;其次,结合高程差计算区域统计值,按照地形情况分割测区内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利用地面点构建初始稀疏TIN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其他点与TIN的距离,渐进加密三角网,提取地面点;最后,剔除孤立点,生成格网间距为1 m的DEM。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分割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构建的DEM能够较为精细地表达地形信息,特别在高植被覆盖区域,能够提取出高精度的真实地表DEM,可更加准确地表达出矿区高植被覆盖区的地表塌陷位置和范围等信息。
吴芳张宗贵郭兆成安志宏于坤李婷
关键词:机载LIDARDEM构建数据滤波
缓倾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以冯店滑坡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在国内外缓倾滑坡研究的基础上,从滑坡形成机制出发,建立缓倾滑坡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数字滑坡技术结合地面调查获取滑坡规模、滑动面倾角、后缘拉裂槽积水深度等参数,代入模型表达式可获得滑坡的临界摩擦系数,进而获取滑坡的总下滑力和总阻滑力。提出临界摩擦系数的概念及求取方法,临界摩擦系数与缓倾滑坡的易滑性(或稳定性)直接相关,分析表明滑坡的临界摩擦系数与滑体规模(滑动面长与宽)、滑动面倾角正相关,与滑体重量反相关,滑坡后壁倾角在60°—90°范围的变化对缓倾滑坡易滑性的影响很微弱。
王治华杜明亮郭兆成贾伟洁
关键词:地质力学模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石漠化演变趋势分析--以蒙自东山生态治理区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小区域高精度、大比例尺岩溶石漠化的演变趋势,为小区域岩溶石漠化的定量评价和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选择岩溶石漠化典型地区——蒙自东山生态治理研究区为例,基于2006年11月SPOT5和2015年1月Pleiades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VC)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得到生态治理区2006年与2015年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期FVC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生态治理区石漠化的演变趋势。遥感调查表明,研究区内石漠化十分严重,重度石漠化面积占比73.55%,中度石漠化5.36%,轻度石漠化0.53%,无石漠化14.86%,阴影及水域面积5.71%。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的变化情况显示,2006-2015年,重度石漠化和无石漠化面积比例增加,重度石漠化由72.37%增加到73.55%,无石漠化从6.06%增加到14.86%,而中度、轻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减少,中度石漠化面积从11.58%减小到5.36%,轻度石漠化面积从4.35%减小到0.53%。轻度、中度和无石漠化区变幅明显。研究区石漠化发生率从88.27%降低到79.43%,总体呈降低趋势。
涂杰楠王毅童立强裴丽鑫王珊珊郭兆成贺鹏马祖陆
关键词:石漠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FVC
基于遥感技术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降水入渗补给条件在地下水资源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构建基于专家经验知识的评价系统和模型,以30 m×30 m栅格单元、一级岩溶水系统的基岩山区及其碳酸盐岩区3个尺度评价分析北京市各区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最优;基岩山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为房山、门头沟、延庆、平谷和怀柔;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是怀柔、门头沟、房山、延庆和平谷;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因子是影响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的关键因素。
曹颖郭兆成王强强焦润成
关键词:遥感降水入渗补给条件
汶川5.12大地震地表次生灾害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针对汶川5.12大地震,对由地震引起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坡度和坡向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表破坏的易发坡度、坡向及其与震中的关系等。另外,分别以不同震中距为缓冲区、以平行中央断裂带的各级缓冲区、以等烈度区为缓冲区对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生地表破坏的坡度在各级缓冲区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地震引发的滑坡及滑坡群共5093个,总面积大约958km2;②在30°~44°坡度区间地表破坏发生的数量最大,42°坡度为地表破坏发生概率的拐点。主要的地表破坏发生在迎着地震波传播的坡向上;③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表破坏的发生概率逐渐减小,震中距40km以内的速度减小非常迅速,40km以外则整体上缓慢减少,局部略有起伏。各缓冲区中发生地表破坏的平均坡度比缓冲区内的地形平均坡度大4°左右。④地震引发的地表破坏主要受到断裂带的控制,有64.17%的地表破坏发生在中央断裂带两侧10km范围内。⑤高地震烈度区域引发的地表破坏率远远大于低烈度区域,在烈度为Ⅺ度的区域内发生地表破坏率达到14.5%,而Ⅶ度烈度带上引发地表破坏率仅为0.01%。
孙晓宇周成虎郭兆成张俊苏奋振仉天宇张丹丹吕婷婷
关键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缓冲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