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仪

作品数:14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手术
  • 4篇化疗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胃癌
  • 3篇疗效
  • 2篇胆道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外科学
  • 2篇晚期

机构

  • 14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4篇郭仪
  • 9篇刘晓飞
  • 8篇龙孝斌
  • 8篇罗吉辉
  • 8篇邓治洲
  • 4篇刘辉
  • 4篇卢衡凭
  • 1篇刘光军
  • 1篇李汉贤
  • 1篇潘桂华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引流管侧孔修剪方式引流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引流管的放置通常是在外科手术(如乳腺癌手术、腹腔手术等)后,用以充分引流渗血、渗液[1],从而减少术区液体残留、预防感染等,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引流管端孔形状基本固定,而侧孔则变化性较大,不同的修剪方式将出现不同形状的侧孔。本文分析笔者科室3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区引流情况,对比不同形状侧孔的引流效果。
邓治洲郭仪卢衡凭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管侧孔
40例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及预后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冈素,以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40例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凶素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R0切除30例,R1切除10例,无R2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无术后大出血及死亡病例。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15/40)、10.0%(4/4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胃周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分布、转移灶直径、肝转移类型、肝切除方式和手术根治程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直径和手术根治程度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胃癌未侵犯浆膜、无血管癌栓、无神经侵犯、肝转移灶直径<5 cm和R0切除者可能是胃癌肝转移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受益人群,亦可能是较佳的手术适应证。
郭仪罗吉辉杨熙华刘晓飞龙孝斌邓治洲刘辉
关键词:胃肿瘤肝转移外科手术治疗预后
开腹胆道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因胆道疾病住院并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116例,其中男59例,女57例;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者97例,其中21例加行左肝外叶切除术;胆总管肿瘤切除加空肠胆管内引流术者1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加内引流术7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开腹胆道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35例,总发生率为30.2%。分析原因显示:与年龄>60岁、BMI≥25、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下降、术中出血量>400 mL和手术时间>3 h有关(均P<0.05)。结论:年龄大、肥胖、有吸烟史、术前有肺部基础疾病及营养不良、术中出血量多及手术时间长均为开腹胆道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郭仪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2年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对17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征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消化不良等,少数以其他症状就诊或合并其他疾病。行胃、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4例,胃壁部分切除7例,小肠部分切除2例,4例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超声内镜(EUS)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声像学主要特征为:病变多起自粘膜下层,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中等回声,边界清楚无包膜。高频电凝切除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目前对异位胰腺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EUS对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郭仪邓治洲刘晓飞刘辉龙孝斌罗吉辉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位胰腺超声内镜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0例和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9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术后感染及并发症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罗吉辉郭仪刘晓飞龙孝斌刘辉邓治洲
关键词: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
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factor-2α,HIF-2αα)基因下调DLK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原位注射RNAi慢病毒载体和空载体慢病毒载体至裸鼠左右侧背部移植瘤组织中,定期观察成瘤时间、瘤体体积及重量,进一步绘制生长曲线及计算抑瘤率.HE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IF-2α、DLK1及CD4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BCSCs裸鼠移植瘤模型.与空载体组相比,RNAi组移植瘤生长速率、瘤体体积和重量均明显降低(15.1% vs 21.6%,5.80 cm3 vs 3.30 cm3,3.0 g vs 1.7 g,P<0.05),抑瘤率为43.1%;HE染色显示RNAi组出现明显缺血坏死;RT-PCR结果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59 ±0.02 vs 0.21 ±0.01,0.32 ±0.01 vs 0.08 ±0.01,0.76 ±0.03 vs0.04 ±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RNAi组移植瘤组织中HIF-2α、DLK1及CD44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0.49 ±0.02 vs 0.28 ±0.01,0.43 ±0.02 vs0.11 ±0.01,0.62±0.03 vs 0.23±0.01,P<0.05).结论 沉默HIF-2α基因下调DLK1表达有效抑制BCSCs裸鼠移植瘤生长,DLK1可能参与BCSCs未分化表型维持,并增强其致瘤性.
龙孝斌郭仪卢衡凭邓治洲刘辉刘晓飞罗吉辉李汉贤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DLK1移植瘤
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腹腔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 探究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腹腔转移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腹腔转移晚期胃癌患者64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HIPEC,并于腹腔内注入贝伐珠单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水平、KPS评分、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与治疗期间死亡率,同时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HIPEC对不同病理类型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与CA125等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KPS评分与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皆提高(P<0.05),而治疗期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贝伐珠单抗联合HIPEC在乳头状腺癌与黏液腺癌中的疗效显著(P<0.05),而对管状腺癌的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 在FOLFOX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HIPEC对腹腔转移晚期胃癌患者(乳头状腺癌与黏液腺癌)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龙孝斌刘晓飞郭仪
关键词:晚期胃癌腹腔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
电视腹腔镜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电视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方法  1 8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疑胆总管结石在全麻下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 ,经胆囊管以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取石或探查术。结果 探查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及梗阻 4例 ,余 1 4例胆总管结石均在 1 0mm以内 ,均顺利取石成功 ,无并发症。结论 联合应用电视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成功率高、安全。避免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危险性 ,缩短了住院时间。
郭仪
关键词:电视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
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关键解剖标志、手术层面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等认识的深入,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头尾侧联合手术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期进一步提高该手术的疗效与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术中采用头尾侧联合入路(观察组),52例采用传统中间入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0.9 min vs.150.9 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5.5 mL vs.50.8 mL,P<0.05),但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手术标本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在肥胖或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的患者中,观察组除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外,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随着腹腔镜设备广泛普及和器械不断改进,加之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杨熙华罗吉辉肖方涛郭仪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2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28例仅接受TME手术,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切缘无癌细胞(R0)切除率、保肛率、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后TNM分期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960,P=0.000);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76、8.716、9.420、6.512,均P<0.01)。观察组R0切除率(89.28%vs 60.71%,χ2=6.095,P=0.014)及保肛率(75.00%vs 32.14%,χ2=10.338,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7.14%vs 28.57%,χ2=4.383,P=0.036)及远处转移率(21.43%vs 46.43%,χ2=3.903,P=0.04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罗吉辉郭仪刘晓飞潘桂华龙孝斌杨熙华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