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雷
- 作品数:79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热处理领域。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9‑0.11%、Mn:3.6‑4.2%、Al:2‑2.5%、Ni:3.5‑4.3%、S≤0.006%、P≤0.015...
- 许哲峰丛炳鑫张林峰于金库郑春雷王天生松木一弘
- 38CrMoAl钢表面超细贝氏体组织的研究
- 本文研究了38CrMoAl钢表面获得超细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 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该钢渗碳8h,使钢表面的碳含量达到0.85wt%,渗层深度为2mm.将经过渗碳 ...
- 张朋张福成闫志刚郑春雷王天生郑炀曾
- 关键词:38CRMOAL钢超细晶贝氏体组织渗碳
- 38CRMOAL钢表面纳米级贝氏体组织的研究
- 本文研究了38CRMOAL钢表面获得纳米级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该钢渗碳8H,使钢表面的碳含量达到0.85WT[%],渗层深度为2MM。将经过渗...
- 张朋张福成闫志刚郑春雷王天生郑炀曾
- 关键词:38CRMOAL钢贝氏体渗碳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区域的定位方法
- 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区域的定位方法,其主要是:将标记好的样品放入配有侧插式样品台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杆,确保样品上标记的直线平行于样品杆的轴向方向。样品检测时,每完成一个检测区域的数据采集工作时,需记录样品杆参数:X、...
- 闫志刚郑春雷林耀军
- 一种提高铁路辙叉寿命的在线热处理方法
- 一种提高铁路辙叉使用寿命的在线热处理方法,其主要是用常规的氧气-乙炔火焰对在线路上服役的高锰钢辙叉或者贝氏体钢辙叉工作表面加热到300~400℃,保温10~30min后空冷,使已经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和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 张福成吕博王艳辉康杰郑春雷
- 文献传递
- 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厚度的测量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射电镜样品厚度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孪晶面的第一模型;步骤二、建立孪晶面的第二模型;步骤三、通过将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组合获得孪晶面的第三模型;步骤四、将透射电镜样品放入电镜后,不倾转样品,...
- 郑春雷闫志刚
- 文献传递
- 辙叉用含钨铝贝氏体钢的热处理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将商业辙叉用贝氏体钢中的钼用钨代替,部分硅用铝替代,开发了含钨铝辙叉用贝氏体钢,通过对其进行热处理,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辙叉用贝氏体钢锻造后进行去氢热处理,再经900℃正火和350℃回火处理。含钨铝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较商业含钼贝氏体钢具有较低的氢脆敏感性。含钨铝贝氏体钢辙叉的预期寿命和使用安全稳定性能要高于商业含钼贝氏体钢辙叉。
- 郑春雷吕博张福成张明郑炀曾
- 关键词:铁路辙叉氢脆贝氏体钢
- 预热温度对Q960E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以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 2024年
- 工程机械用高强钢Q960E的焊接热影响区存在脆化和软化等焊接性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设置不同的预热温度与线能量参数,获得焊接热影响区并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预热温度以及线能量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960E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以低碳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为主。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含量增加,并开始出现粒状贝氏体脆性组织。焊接热影响区的抗拉强度随预热温度的升高略有降低。预热温度对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的影响不大。低温冲击韧性随预热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试验条件下,焊接线能量为1.5 kJ mm和预热温度为150℃时,获得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 王越洋李硕妍王鑫杨永强郑春雷
- 关键词:焊接热影响区预热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一种利用相变速度差制备耐冲击钢制零件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相变速度差制备耐冲击钢制零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初始钢制零件,初始钢制零件包括相连接的表层和心部;对初始钢制零件进行第一热处理,使初始钢制零件生成马氏体组织,且马氏体组织仅位于初始钢制零件的表层;对初始...
- 杨志南张福成郑春雷李艳国尤蕾蕾康杰张明庞碧涛王建军龙晓燕栾天岭
- 文献传递
- 铝含量对钢渗碳动力学和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井式渗碳炉和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4种不同铝含量贝氏体钢的渗碳动力学和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研究了铝含量对其渗碳及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渗碳动力学方程为ξ=e(11.3-Q/RT)τ0.5,改变钢中铝含量对钢的渗碳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随钢中铝含量增加,其贝氏体相变驱动力增大,使贝氏体转变加快,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闫志刚张福成张朋郑春雷刘峰超张明
- 关键词:渗碳贝氏体相变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