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倒卵叶青冈——广西壳斗科一新记录种
- 2011年
- 报道了广西壳斗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倒卵叶青冈,并对倒卵叶青冈的形态进行了补充描述,同时对该种的生存现状进行评价,为这一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邓敏曹明席世丽曹小燕
- 关键词:壳斗科新记录种
- 异子蓬二型性种子萌发对盐胁迫的响应被引量:7
- 2014年
- 异子蓬是中亚荒漠区系特有的一年生盐生植物,其种子具有二型性(棕色种子和黑色种子)。为了探讨异子蓬二型性种子萌发对不同盐分胁迫的响应,实验分析了二型性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盐胁迫下胚胎中Na+和K+的含量差异,以及不同NaCl浓度下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的生物量差异、Na+和K+的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1)棕色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和受盐离子的毒害程度显著高于黑色种子;2)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中N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但胚根的增加量显著高于胚芽,而对于K+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的伸长速度、含水量显著高于胚芽,但胚芽干重显著高于胚根干重。结果表明,异子蓬二型性种子对盐胁迫体现出了不同的生理生化响应;棕色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相应变化都显示出了其能够在高盐胁迫下迅速萌发的超强适应能力。
- 宋以刚李利曾歆花邓敏张希明
- 关键词:适应性
- 牛耳朵对不同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
- 2015年
- 以6个月苗龄牛耳朵组培苗为试材,置于温室高光、低光和室内条件下栽培4个月,每月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含水量等生理指标及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温室低光条件下牛耳朵叶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较高光条件下显著增加,室内弱光条件下则在后2个月显著下降;温室低光和室内弱光下牛耳朵叶片含水量不断升高,比叶重则逐渐降低;叶片变薄,栅栏组织变薄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更紧密;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快速光响应曲线参数α、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半饱和光强(Ik)在温室低光和室内弱光条件下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牛耳朵可以通过改变叶片色素、形态结构和光合性能来适应弱光环境。
- 孙国胜邓敏方俊李谦盛
- 关键词:弱光叶片解剖结构
- 弗吉尼亚栎种子萌发特性被引量:12
- 2015年
-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的吸水和失水速率较快,果实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种子已经失活;(2)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3)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弗吉尼亚栎种子的萌发;(4)0~10 cm的播种深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其萌发指数显著降低。表明,弗吉尼亚栎适合种子育苗,其萌发特性完全适应沿海地区的盐碱和沙埋等环境,有利于种群在沿海地区的更新和扩张,适于在我国亚热带海岸种植。
- 宋以刚邓敏王妍婷
- 关键词:埋藏深度种群更新盐胁迫种子萌发
- 壳斗科植物叶片高纯度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被引量:1
- 2020年
- 壳斗科植物叶片富含色素、多糖及多酚类等物质,采用常规CTAB法、SDS法虽然总DNA产率较高,但多酚类和多糖污染严重;采用进口试剂盒提取,虽能有效降低总DNA中多糖多酚类物质的污染,但DNA产率低,常伴有明显降解,不能满足测序要求,性价比差。因此,现有的DNA提取方法难以满足二代测序酶切法建库对DNA纯度和产量的要求。通过对4种CTAB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和改良,结合硅胶吸附法,对6种壳斗科植物叶片总DNA抽提进行测试和优化,对比不同方法所获DNA产率、纯度差异和对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和Rezadoost改良法所获DNA产率高,但多糖污染严重。Sahu改良法所获DNA纯度最高,除糖除酚效果最好,但产率损失最高。而本实验室的改良CTAB法,在细胞核裂解之前,加入含有抗坏血酸、Triton X-100等的漂洗液,有效去除多糖多酚等杂质,所提取的DNA纯度高,产率大,相比核裂解之后进行除杂的效果更优,最适于后期分子实验的应用。进一步采用硅胶吸附可有效纯化并获得高纯度DNA,能满足下游PCR及酶切实验。该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CTAB法和试剂盒在壳斗科植物提取中的困难。
- 郑斯斯李颖黄清俊邓敏
- 关键词:基因组DNA提取高通量测序酶切
- 濒危树种越南青冈的半致死温度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越南青冈为壳斗科濒危树种。通过越南青冈2年生温室容器苗叶片和茎段分别在9个高温和8个低温温度处理后,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叶片和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均呈"S"型曲线,Logistic方程拟合度较高;计算得到越南青冈2年生苗木叶片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2.04℃和-1.78℃,茎段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6.62℃和-9.72℃。研究结果可推测越南青冈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为该濒危树种的人工栽培、就地或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 李谦盛邓敏沈娟周纯亮
- 关键词:电解质渗出率半致死温度LOGISTIC方程
- 野生尼泊尔鸢尾种子发芽条件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对采集的野生尼泊尔鸢尾种子经过4个月的冷藏后进行种子发芽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尼泊尔鸢尾种子吸水性较好,种子经浸种24h即可萌发。光照对室温浸种的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而硝酸钾溶液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因此,成熟的野生尼泊尔鸢尾种子在秋季采集后可先进行4℃冷藏或低温层积处理,于翌年春经45~65℃的温汤浸种或0.3%~0.5%的硝酸钾溶液浸种后于25℃暗环境下发芽,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 邓敏唐晓静余旗李谦盛
- 关键词:种子发芽
- 乌冈栎的潜在分布模拟及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了解物种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广布东亚亚热带,是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研究根据乌冈栎134个分布点和9个环境变量,用MaxEnt预测、分析其在当前(1950—2000年)和未来(2060—2080年)气候下的潜在分布格局。综合利用百分比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刀切法检验气候因子对乌冈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潜在分布区与已知分布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最适宜分布区涵盖了中国东部、中国西南部及日本南部,占总适宜区的29.9%;最暖季度降水量和最暖月最高温对乌冈栎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未来随着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乌冈栎的潜在适宜分布区面积将逐渐减少,高度适宜区将锐减,特别东部沿海适宜区将逐渐丧失。本研究阐明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乌冈栎潜在分布的影响,可为东亚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资料。
- 李颖李颖姜小龙邓敏
- 关键词:气候变化常绿阔叶林
- 濒危树种倒卵叶青冈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 倒卵叶青冈Quercus arbutifolia Hickel&A.Camus属于栎属Quercus L.青冈亚属subgenus cyclobalanopsis(Oerst.)C.K.Schneid。该种分布局限,居群...
- 许瑾邓敏
- 关键词:濒危树种保护生物学居群遗传结构
- 文献传递
- 壳斗演化的假说及分子系统学和化石证据被引量:2
- 2008年
- 壳斗作为壳斗科Fagaceae的重要特征,其起源、演化和多样性形成长期以来为系统学家们所关注,有众多的观点和假说。本文在综合这些假说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系统学和大化石证据,讨论了壳斗演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支持壳斗具枝性性质,来源于二歧聚伞花序最外侧小枝的假说。在比较3个壳斗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根据4种分子系统关系的一致性重建了壳斗的演化历史:壳斗是单系起源;水青冈属的2果4裂瓣壳斗是最早分化的壳斗类型,三棱栎型壳斗是较晚分化的类型;并支持具有内裂瓣的金鳞果类型壳斗可能与其他横切面为圆形的壳斗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多个大化石证据的支持。壳斗科多个分子系统关系的一致性和壳斗化石证据共同证实了壳斗演化的规律是从开裂向裂瓣融合、逐步简化、多向发展;支持开裂壳斗、坚果三角形、较小、具棱或狭翅是祖征,融合壳斗、坚果圆形、较大、不具棱是衍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壳斗科的演化历史和系统发育提供了新的证据。
- 陈亚琼邓敏周浙昆
- 关键词:壳斗科化石分子系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