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6篇麻醉
  • 5篇镇痛
  • 4篇全麻
  • 3篇血流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剖宫产
  • 3篇剖宫产术
  • 3篇酰胺类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腰麻
  • 2篇术后镇痛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量效
  • 2篇罗哌卡因

机构

  • 14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铁路中...
  • 1篇蚌埠铁路分局...

作者

  • 16篇赵汝有
  • 11篇周胜岐
  • 8篇刘松
  • 6篇崔新亮
  • 4篇赵继英
  • 2篇胡俊
  • 2篇刘婷婷
  • 2篇张琨
  • 2篇刘鸣
  • 1篇陈海燕
  • 1篇王巧玲
  • 1篇邵东梅
  • 1篇吴阳

传媒

  • 8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中的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ml;注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患侧在上侧卧位15min。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延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单侧腰麻,因为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
刘松周胜岐赵汝有崔新亮
关键词:轻比重腰麻单侧酰胺类
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中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明显。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周胜岐刘松赵汝有刘婷婷
关键词:硬膜外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
不同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S组,2~3vol%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观察比较麻醉期间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H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均有显著差异;同组内HR比较,K组术中明显高于术前,而S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SPO2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和术后无差别(P>0.05);而两组内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喉痉挛、低氧、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七氟醚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是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赵汝有刘松周胜岐王巧玲
关键词:唇腭裂修复术氯胺酮七氟醚麻醉
术中羊水栓塞抢救成功1例
1999年
患者女.26岁。因G1P0孕41周临产入院。既往史无异常。因产程停滞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胎儿取出顺利,Apgar10分。在胎盘取出时,发现血液颜色变暗,且病人出现寒战,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6/4kPa,考虑为羊水栓塞。立即给予面罩吸氧,静推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0.25g、麻黄碱20mg,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赵汝有
关键词:羊水栓塞抢救手术并发症剖宫产术
全文增补中
拇指血流灌注指数试验与改良Allen试验的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拇指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试验替代改良Allen试验(modified Allen’s test,MAT)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 108例拟行择期手术并需要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患者,在桡动脉穿刺前先后用MAT和拇指PI值试验分别评价患者试验侧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并将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在1 108例患者中MAT阴性患者1 035例(93.41%),阳性患者73例(6.59%);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1 090例(98.38%),其中包括57例MAT阳性患者,阳性患者18例(1.62%)。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行经该侧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5)。对2种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种试验方法结果阳性率均与年龄及性别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用拇指PI值试验筛选出1.62%的患者不宜行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其敏感性高于MAT,并且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可用于替代MAT来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
吴阳刘松胡俊赵汝有崔新亮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过程中监测HR、NBP等并分别于插管前(T0)、插入SLIPA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min(T1)、拔管前3min(T2)、拔管后3min(T3)、记录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结果气管插管组T2时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术后咽痛发生率高于喉罩组。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后恢复平稳,咽痛并发症少。
崔新亮刘松赵继英赵汝有周胜岐陈海燕
关键词: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全麻气道
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法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一个浓度级。注药30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有运动阻滞。结果本实验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95%的可信区间为(0.542%~0.584%)。结论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可以为国人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动力学参考。
刘松赵汝有周胜岐赵继英
关键词:酰胺类镇痛硬膜外剂量效应关系
曲马多预注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观察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曲马多预注对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 I~II级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分别于手术结束前40 min,观察组(T组)给予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10 mg+曲马多100 mg,对照组(C组)给予昂丹司琼4 mg+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躁动程度,对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和咽喉痛程度评分。结果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从62.5%显著降至20.0%(P<0.01),躁动程度T组较C组明显减轻(P<0.01),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程度发生率中、重度疼痛T组轻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咽喉痛程度T组比C组轻(P<0.01)。结论全麻结束前预注曲马多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苏醒拔管期不良反应和术后早期的疼痛。
赵汝有周胜岐崔新亮邵东梅
关键词:曲马多全麻
不同途径应用吗啡术后镇痛的比较
2007年
目的观察3种不同途径应用吗啡行术后镇痛的优缺点。方法150例随机分为3组的术后镇痛患者,术中均留置导尿。采用3种镇痛方法:PCEA(E组)、PCIA(I组)以及硬膜外复合静脉混合组(M组)。结果M组和E组均比I组镇痛效果好,且吗啡用量少;M组与E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区别,术后M组无需保留硬膜外导管,持续输注泵接静脉留置针即可。结论M组镇痛法比单独应用一种镇痛途径不仅镇痛效果好,且不必顾虑术后硬膜外导管引起的导管脱落及术后感染。
赵继英赵汝有周胜岐
关键词:吗啡术后镇痛硬膜外静脉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周胜岐刘松赵汝有崔新亮刘婷婷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麻醉全身腹部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