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鹏
-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辨肺CT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中的意义
- :研究高分辨肺CT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至2012年4月临床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147例患儿高分辨肺CT征象,与同期诊断为儿童哮喘的107例患儿的高分辨...
- 赵志鹏刘秀云
-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
-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特点分析:2007-2015
- 吴喜蓉殷菊刘秀云秦强郭琰刘军姚瑶贺建新王昊陈兰勤赵志鹏徐保平
- 儿童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临床和遗传特征及鉴别诊断
- 2021年
-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常染色体显性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特征及基因改变。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高IgE综合征评分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具体如下:(1)NIH评分>40分,存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基因(STAT3)致病突变;(2)NIH评分20~40分,存在明确已报道STAT3致病突变;(3)NIH评分<20分,排除。结果男3例,女4例。7例患儿发病年龄均在出生2个月内,平均诊断年龄3岁。7例患儿均有反复皮肤或肺感染。其中4例同时有皮肤和肺部感染,1例仅有皮肤卡介苗接种处脓肿,2例无皮肤感染患儿均有反复肺炎。5例患儿出现皮肤脓肿的平均年龄为1岁6个月,其中3例脓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存在肺部感染患儿中,4例患儿形成了肺大疱。4例有中耳炎,4例有鹅口疮。1例同时有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者,出现肝脓肿和脓毒症。7例患儿均有湿疹,6例于新生儿期出现湿疹,且4例湿疹是首次就诊症状。2例患儿同时有食物过敏症状。1例于1岁内有反复喘息。7例患儿血清IgE水平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患儿均存在信号转导及STAT3杂合致病突变,6例为新生突变,共有6个不同突变位点。4个突变位点为已报道位点,其中c.1145G>A、c.1144C>T、c.1699A>G,均为错义突变;c.1139+5G>A为剪切突变。2例突变未见报道,其中c.1031A>C为错义突变;c.2050G>T为无义突变,致病评级均为可能致病,且NIH评分>40分,符合高IgE综合征的诊断。结论湿疹是高IgE综合征常见和早发的临床表现,同时存在血IgE水平和嗜酸细胞计数增高需要与特异性皮炎相鉴别。但其常先后出现反复皮肤脓肿或肺炎,易形成肺大疱。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
- 赵志鹏贺建新王昊殷菊徐保平刘秀云申昆玲
- 关键词:高IGE综合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湿疹
- EB病毒感染相关肺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EB病毒(EBV)感染相关肺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EBV感染相关肺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的临床特点。结果2名男童,就诊年龄分别为7岁4个月和5岁,病程分别为1.5年和2个月余。2例患儿均有间断发热、肝大,1例伴腹痛。2例患儿EBV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BV—CA—IgG)、EBV核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BV—NA—IgG)均阳性。2例血液中EBV—DNA均为阳性。1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其肺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x线摄影术显示为弥散性小结节影和磨玻璃影,肺组织病理为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疾病,病情迁延,经更昔洛韦及免疫球蛋白治疗肺内结节影吸收,随访5年反复出现肝脾大,血EBV-DNA阳性。另1例发热持续病史超过2个月,肝肋下2cm,肺内多发性大结节影,经抗感染和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情仍持续进展,肺组织病理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结论儿童EBV感染可以引起肺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满意,预后均不佳。
- 赵志鹏刘秀云
- 关键词:EB病毒肺疾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147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情轻重的临床特征比较
- 目的寻找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情轻重的可能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统计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至2012年4月临床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147例病例资料。根据其住院期间病情轻重进行分组,探讨不同组在一般特征、肺功能、肺...
- 赵志鹏刘秀云
- 不同病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临床表现,总结二者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至2012年4月临床诊断为BO的147例患儿病情资料。根据其病情轻重进行分组,重症组44例,轻症组103例。比较并分析不同病情患儿在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重症组年龄分布中位数为14个月,轻症组年龄分布中位数为2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CT支气管扩张征象,重症组为70.50%,轻症组为4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达峰时间比(t PTEF/t E)、达峰容积比(VPTEF/VE)、吸气时间/呼气时间(Ti/Te)较轻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中期流速比(TEF50/TIF50)较轻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呼吸系统阻力(Rrs)较轻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病例均为重症组。结论重症病例患儿年龄偏小,肺高分辨CT支气管扩张比例较高,小气道功能差,预后较差。
- 赵志鹏刘秀云
-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儿童
- 儿童呼吸科临床药师参与药物咨询223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解答的部分药物咨询问题,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间223例有临床药师参与、于我院呼吸科就诊并住院的患者用药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问题来源按咨询问题者职称分布可分为主任医师15例(6.73%)、副主任医师26例(11.66%)、主治医师38例(17.04%)、住院医师124例(55.61%)、护士20例(8.97%)。咨询问题内容按咨询药物种类分为抗菌药物107例(47.98%)、抗病毒药物14例(6.28%)、止咳平喘化痰药14例(6.28%)、保肝药10例(4.48%)、抗过敏药9例(4.04%)、抗凝药物7例(3.14%)、利胆药6例(2.69%)、其他类别56例(25.11%)。咨询问题内容按咨询问题类别分为用法、用量类101例(45.29%)、药物选择类19例(8.15%)、药物不良反应类15例(6.73%)、其他类别占比88例(39.46%)。结论儿童呼吸科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是临床工作的重点。
- 刘小会刘军姚瑶赵志鹏王晓玲徐保平
-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咨询呼吸科
-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感染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及脓胸)及非感染组,同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岁、>3~7岁和>7岁组,分类统计,回顾分析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结果 1 165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746例(64.0%),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697例(697/746例,93.4%)。肺炎旁胸腔积液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57例(61.3%)。感染性胸腔积液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339/479例,70.8%),非感染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188/324例,5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3,P<0.05)。非感染性胸腔积液419例(36.0%),其中多系统疾病239例(57.0%)、恶性胸腔积液97例(23.2%)。18例死亡患儿均为非感染性胸腔积液者。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中最多见的为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 吴喜蓉刘秀云刘军赵志鹏陈兰勤王昊尹青琴高琦郭思远徐保平
- 关键词:胸腔积液病因住院儿童
- 儿童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2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恢复期是否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分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组和非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7.57%(98/206)的腺病毒肺炎患儿在恢复期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因素分析发现,热程、急性期肺部喘鸣音、呼吸机使用时间、全身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既往喘息病史、急性期乳酸脱氢酶、发病年龄等8个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3个自变量纳入最佳回归方程,分别是呼吸机使用时间、既往喘息病史、急性期肺部喘鸣音,提示其为儿童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腺病毒肺炎患儿恢复期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较高,早期预测其后遗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急性期应用呼吸机时间、肺部闻及喘鸣音以及既往有喘息病史的患儿易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李娟刘秀云刘秀云徐保平殷菊刘军
- 关键词:儿童腺病毒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评价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在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CAP患儿354例,采集痰液等标本,采用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并分别评价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和病毒性肺炎中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分析其与七项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155例MPP组患儿,152例病原体核酸检测MP阳性,即灵敏度为98.1%;以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儿为非MPP对照组,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显示MP阳性4例,特异性为98.0%(195/199)。158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病原体核酸检测出病毒141例,灵敏度为89.2%。以MPP和细菌性肺炎患儿为非病毒性肺炎对照组,196例患儿病原体核酸检测检出病毒39例(19.9%),特异性为80.1%。158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中99份标本其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与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完全一致。59例不一致结果以病毒抗原检测为单一感染而病毒核酸检测为混合感染为主(30例),且主要来源于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所不涵盖的其他病毒感染。结论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在MPP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传统的病毒抗原检测相比,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但具有高通量检测的优势,可同时完成更多种病毒类型的检出;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提供很好的证据。
- 赵延如李洁琼刘芳吴喜蓉赵志鹏尹青琴王咏红马琦全舒婷王亚翠孙琳申阿东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