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圳宾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并发症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GSMT)的并发症与安全性,并探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ESD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与处理情况;对术中并发出血、穿孔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的肿瘤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出血31例、穿孔8例,未发生延迟性出血及穿孔。术中出血、穿孔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未中转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独立危险因素为:贲门-胃底、异位胰腺、肿瘤直径;术中穿孔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操作时间、病变深度、贲门-胃底。结论 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并发症少,其并发症多可通过内镜下及其他内科手段成功治疗,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可靠的方法。肿瘤位于贲门胃底、病理为异位胰腺、肿瘤直径较大的胃黏膜下肿瘤行ESD治疗发生术中出血风险较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来源于固有肌层、直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者发生穿孔的风险可能更大。
- 赖圳宾何洁罗忠金李小华杨芳曾建国张杰郭晨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黏膜下肿瘤并发症
- 内镜黏膜下剥离联合内镜超声在胃黏膜下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胃镜检查中发现135例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均行EUS检查,排除外压性改变、血管性病变或进展期癌变(癌变累及固有肌层、浆膜层及临近或远处转移)患者34例,对101例黏膜下肿瘤患者行ESD治疗,并将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57例,胃异位胰腺23例,胃脂肪瘤15例,胃神经纤维瘤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1例。结论 EUS指导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的好方法。
- 李小华何洁罗忠金杨芳赖圳宾曾建国郭晨张杰
-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黏膜下肿瘤
- 厦门市孕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内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孕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内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4月-2015年7月在厦门市某医院妇产科招募1064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孕期生活方式以及妊娠信息,并收集孕妇外周静脉血和分娩时的脐带血样本,最终完成问卷且有配对的外周血和脐带血的样本共600名,以此为抽样人群,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15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联用电子捕获器检测DDTs 6种同系物:对,对.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p,p’-DDT)、邻,对-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o,p'-DDT)、对,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烷(p,p'-DDD)、邻,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烷(o,p'-DDD)、对,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烯(p,p'-DDE)、邻,对-二氯二苯基二氯乙烯(p,p'-DDE)并计算总和,以总DDTs的P50为界将孕妇分为低浓度组(≤P50)和高浓度组(〉P50)。同时结合调查问卷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DDTs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50名孕妇中外周血中6种DDTs同系物p,p’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25名)、29.3%(44名)、58.0%(87名)、24.0%(36名)、82.0%(123名)和34.7%(52名),6种DDTs同系物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6、0.03、0.07、0.03、0.93和0.03μg/ml;脐带血中6种DDTs同系物p,p'-DDT、o,p’DDT、p,p’DDD、o,p'-DDD、p,p'-DDE和o,p'-DDE的检出率分别为69.3%(104名)、10.7%(16名)、29.3%(44名)、20.7%(31名)、81.3%(122名)和45.3%(68名),6种DDTs同系物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41、0.03、0.03、0.03、0.42和0.03μg/ml。DDTs高、低浓度组各有75名调查对象,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3.69、3.74—82.09μg/ml。单
- 于晓姗何洁陈江慧赖圳宾苏艳华施明明黄桢翔程祺峻柯遐义赵本华
- 关键词:孕妇影响因素
- 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疗效观察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慢性末端回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末端回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症状和末端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68.6%(χ~2=6.245,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泻和腹胀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3.73,-4.95;P<0.05);两组患者回肠末端炎症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41,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末端回肠炎安全、有效,可作为末端回肠炎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
- 杨芳罗忠金林园园赖圳宾曾建国张杰
- 关键词:末端回肠炎双歧杆菌谷氨酰胺
- Barrett食管进展到食管腺癌的凋亡机制
- 2007年
- 赖圳宾王雯
- 关键词: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凋亡
- 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相关的p53蛋白表达与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的50例巴雷特食管患者及25例食管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食管病灶处黏膜组织,另取上述患者(各10例)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巴雷特食管的凋亡指数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而食管腺癌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巴雷特食管和正常食管上皮(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不表达,在巴雷特食管上皮细胞核中呈弱表达,而在食管腺癌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食管及巴雷特食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r s=0.621,P〈0.01)。在巴雷特食管与食管腺癌中,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 s=-0.660,P〈0.01)。结论巴雷特食管发生并向食管腺癌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而突变型p5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巴雷特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
- 张冬梅赖圳宾王雯郑林福
- 关键词:食管腺癌细胞凋亡P53蛋白
-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P53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
通过对人Barrett食管(BE)及食管腺癌(EA)标本进行细胞凋亡与其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情况的检测,揭示Barrett食管发生并进展到食管腺癌过程中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表达...
- 赖圳宾
- 关键词:食管腺癌细胞凋亡凋亡蛋白
- 文献传递
- 瘦素基因G2548A多态性及相关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究瘦素基因(LEP)启动子区第2548位核苷酸G>A变异及相关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性,分析基因与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NAFLD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200例作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作基因分型并对结果进行测序验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NAFLD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发生的相关因素;利用叉生分析对基因-相关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后NAFLD危险因素为血清总胆固醇(OR=1.609,95%CI=1.104~2.347)、瘦素(leptin)水平(OR=1.510,95%CI=1.025~2.224)、高血糖(OR=2.381,95%CI=1.182~4.797)、吸烟(OR=1.717,95%CI=1.074~2.748);坚持锻炼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66,95%CI=0.461~0.961)。叉生分析结果显示,携带AA基因型的血清高leptin水平者(O及=2.247,95%CI=1.349~3.743)及携带AA基因型的高血糖者(OR=4.202,95%CI=1.810~9.755)发病风险均明显增加,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1)。结论血清高leptin水平以及LEP G2548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是NAFLD的易感因素,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及血清leptin水平交互作用增加了NAFLD发病风险。
- 何洁郭小榕陈静赖圳宾彭东旭江尧苏艳华赵本华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 产前滴滴涕或多氯联苯暴露与出生缺陷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产前暴露于滴滴涕(DDT)或多氯联苯(PCBs)与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产前DDT或PCBs暴露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2238例出生缺陷新生儿和2355例对照新生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DDT会导致新生儿隐睾发生率增加[OR=I.12,95%CI(1.09,1.15),P〈0.001]。而DDT暴露与尿道下裂和神经管畸形发生没有相关性。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PCBs与隐睾、尿道下裂、神经管畸形发生也没有相关性。结论孕妇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的DDT可能是隐睾发生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林瑜何洁赵本华赖圳宾赵泽宇于晓姗陈江慧林修羽苏艳华
- 关键词:多氯联苯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发生并进展到食管腺癌(EA)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Barrett食管上皮和食管腺癌3组标本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EA的凋亡指数(AI)低于BE和正常食管上皮(P<0.01);bcl-2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BE及EA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r=0.406,P<0.01);在BE与EA中,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507,P<0.01)。结论BE发生并向EA发展过程中,凋亡抑制机制可能起重要作用,而bcl-2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参与BE及EA的发生发展。
- 赖圳宾王雯
- 关键词: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细胞凋亡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