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光轩

作品数:42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基因
  • 8篇野生
  • 8篇野生稻
  • 8篇油菜
  • 6篇农杆菌
  • 6篇小麦
  • 6篇番茄
  • 6篇分子标记
  • 5篇克隆
  • 5篇基因组
  • 4篇野生番茄
  • 4篇有效氯
  • 4篇杂交
  • 4篇载体介导
  • 4篇植物
  • 4篇农杆菌转化
  • 4篇介导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 4篇甘蓝型油菜

机构

  • 33篇周口师范学院
  • 10篇武汉大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周口市农业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2篇谭光轩
  • 27篇李成伟
  • 19篇张怡
  • 16篇徐克东
  • 16篇刘坤
  • 15篇张菊
  • 11篇王俊生
  • 11篇于德水
  • 10篇张福丽
  • 10篇陈璨
  • 9篇廖立冰
  • 6篇王健
  • 6篇何光存
  • 4篇常云霞
  • 4篇范小芳
  • 4篇黄晓晖
  • 4篇吴曼曼
  • 3篇陈龙
  • 3篇祝莉莉
  • 2篇翁清妹

传媒

  • 2篇遗传
  • 2篇Journa...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南方农业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用野生稻重要基因的转移与定位
药用野生稻是最具研究和利用价值的中国3种野生稻资源之一,为了把药用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渗入到栽培稻中,并为克隆抗稻飞虱和抗白叶枯病基因奠定基础,该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利用RFLP和GISH分析建立完整的一套药用野生稻异源单...
谭光轩
关键词:药用野生稻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基因定位
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的新型工具——异源单体附加系被引量:7
2008年
在高等植物中,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通过回交形成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渗入系重叠群,用于建立以受体物种基因组为载体的外源物种基因组文库。另外,一套完整的异源单体附加系也可看作是一个拥有分散供体基因组成为单个染色体单位的文库,便于精确高通量地将标记分配到单个供体染色体上,从而可以比较供体染色体和各自的直向同源受体染色体之间的标记位置和同线性关系。同时,也便于研究同源染色体的渗入机制和配对状态。文中介绍了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培育和特性,并着重阐明了它在遗传育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谭光轩
关键词:基因组研究
小麦糯性基因的多重PCR分子鉴定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多重PCR的方法,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用于小麦糯性(Wx)基因分析的稳定PCR体系。应用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小麦Wx-A1、Wx-B1、Wx-D1基因,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30bp/265bp、854bp和204bp。经反复验证,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成本低,可以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3个Wx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该体系可用于Wx蛋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提高小麦淀粉品质评价和糯麦选育的效率。
卢龙斗侯彩玲陈龙殷贵鸿邓传良高武军杨绪勤谭光轩
关键词:小麦WX基因多重PC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5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定位被引量:15
2003年
通过抗病虫害水稻品系"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一个187个F8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连锁图,对水稻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农艺性状2、2、4、4、4个QTLs,并分别解释各表型性状总变异的50.6%、74.9%、34.1%、47.3%和46.2%.其中,控制抽穗期的Hd 6基因,控制株高的Ph 7基因和控制剑叶长的Fll 2b基因分别是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座位,其余的为微效基因座位.相关性状的QTLs大多聚集在染色体的相近或相同区间,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现象.这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可以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的遗传信息.
祝莉莉谭光轩任翔翁清妹何光存
关键词:农艺性状重组自交系QTL基因定位水稻
一种植物RNAi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RNAi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商业化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和pHANNIBIAL为基础,构建了含有CaMV35S启动子、内含子、OCS终止子、两个方...
李成伟廖立冰于德水张菊张怡徐克东刘坤谭光轩陈璨何勇付贝贝
文献传递
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品系下胚轴再生体系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合以及AgNO3质量浓度5种不同因素对其下胚轴芽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gNO3质量浓度外,其他4种因素对2个油菜品系下胚轴芽苗再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个油菜品系间和不同处理间的芽苗再生频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油菜品系与处理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4d苗龄,在MS+6-BA 0.5mg/L+2,4-D 0.5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在添加NAA 0.05mg/L+6-B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中芽苗再生频率最高,GY1和GY2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分别为45.2%和41.7%。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系的下胚轴再生体系,为高含油量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王俊生范小芳谭光轩李成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黄籽油菜高含油量下胚轴
一种玉米整株TRV载体介导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整株TRV载体介导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取玉米种子50粒,用刀片将胚上方的种皮划开;用有效氯为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进行种子消毒,备用;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扩增后...
李成伟张菊于德水王健陈璨刘坤徐克东张怡谭光轩张福丽廖立冰
玉米两个RFLP标记的原位单杂交与共杂交定位的比较被引量:6
1999年
RFLP标记bn18.23和 umc111位于玉米遗传日第 4连锁群近端,彼此密切连锁但次序尚未确定。用生物素标记对它们进行了原位单杂交和共杂交的比较定位。在植物中,这类原位共杂交的研究为首次报道。在单一探针的原位杂交中 umc111被定位在第 1、 4和9染色体长上,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7.36±2.65、63.67±1.07、47.87±2.90。bn18.23被定位在第4和8染色体长臂上,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87.42±2.45和27.60±1.75,清楚地表明了这两个标记在第4染色体上的次序。bn18.23和umc111分别与编码过氧化氢酶的cat3基因和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cde2A基因紧密连锁。根据供试RFLP标记检出位点推断了基因cdc2A和cat3的物理位置。原位共杂交在第 4染色体长臂上同时显示出了umc111和bn18.23两个标记的杂交信号,它们的位置分别与单一探针原位杂交的位置基本吻合。这为低拷贝或单一拷贝等小片段DNA物理定位的可靠性以及它们共杂交的可行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杭超宋运淳刘立华丁毅谭光轩
关键词:玉米RFLP标记生物素标记
一种野生番茄里基茄体胚发生诱导方法
本发明涉及遗传转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野生番茄里基茄体胚诱导方法及体胚遗传转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培养里基茄无菌苗;(2)在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ECIM上,暗培养诱导里基茄的根、茎(无腋芽)和叶产生胚性愈伤组织;...
李成伟徐克东刘坤张怡张菊张福丽常云霞谭光轩黄晓晖吴曼曼
文献传递
与Glh,Bph-3和xa-5连锁的BAC克隆在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中的比较物理定位被引量:1
2004年
疣粒野生稻(O.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是分布于我国的3种最具研究和利用价值的野生稻资源之一.利用southern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水稻抗绿叶蝉基因Glh,抗褐飞虱基因Bph-3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5在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疣粒野生稻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进行了比较分析.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疣粒野生稻中存在与水稻抗性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的同源序列.RFLP标记筛选出来的3个BAC克隆怍专探针.在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中均检测到杂交信号.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个BAC克隆中的2个(14E16和38J9)在疣粒野生稻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且这2个克隆在栽培稻和疣粒稻染色体上还存在共线性.另一个BAC克隆(44B4)被定位到2个物种的另一染色体短臂末端.虽然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但疣粒野生稻被检出的染色体在相对长度、臂比和BAC克隆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栽培稻的结果相似.
熊志勇谭光轩游艾青何光源佘朝文李立家宋运淳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荧光原位杂交BAC克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