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玮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2篇术后
  • 2篇骨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研究
  • 1篇多发伤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腰椎间...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异位骨
  • 1篇异位骨化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疗法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5篇许玮
  • 4篇张旭鸣
  • 2篇庄颖峰
  • 2篇邱美光
  • 2篇林世水
  • 1篇柯铁
  • 1篇何武兵
  • 1篇杨新
  • 1篇高翔
  • 1篇蔡鸿儒
  • 1篇林志毅
  • 1篇施爱平
  • 1篇林昊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3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3例,外踝骨折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的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评价优良率84.8%,术后12个月评价优良率90.9%,无一例并发伤口感染,2例发生腓肠神经麻痹,2例发生腓骨肌腱炎。结论后外侧入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针对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
许玮张旭鸣施爱平庄颖峰
关键词:踝关节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
四肢严重损伤的骨科损害控制策略
2015年
目的探讨运用骨科损伤控制策略(DCO)治疗严重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果断截肢处理、复苏及确定性手术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对照组采用早期确定性治疗措施(ETC)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PT/APTT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结论对严重四肢骨折及时采取损害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成活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正确判断伤情,及时采取损害控制是抢救严重四肢骨折的关键。
邱美光张旭鸣林世水林昊何武兵许玮
关键词:多发伤骨折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45例)
目的:对我科近3年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诸多手术方案中撰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对45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及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术后...
许玮
关键词:脊椎关节病椎间盘突出手术疗法内固定术
文献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蛋白质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方法,通过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与未并发异位骨化患者血清蛋白,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筛选蛋白质标志物。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2年3月1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记为HO组,以未并发异位骨化为正常组,蛋白质芯片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每个质荷比峰值进行Wilconxon秩和检验,筛选P〈0.05的差异蛋白质峰。结果检测到154个高质量质谱蛋白质峰,其中质荷比为2748的蛋白点的峰值较正常组明显下调,匹配蛋白质为“一2一HS糖蛋白B链(Alpha一2一HS.glycoproteinchainB,AHSGB一链)。结论AHSGB一链的低表达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HO密切相关,可能为HO的敏感蛋白质标志物。
庄颖峰张旭鸣许玮林世水邱美光林志毅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异位骨化蛋白质组胎球蛋白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的对照性研究及术后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9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引起术后疼痛的因素,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方法收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均行关节镜治疗,其中行半月板成形术47例,行半月板修补缝合术33例。随访6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同时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对术后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治疗优良73例,优良率91.25%,其中44例(91.49%)行半月板成形术,30例(90.91%)行半月板修补缝合术,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及6月,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的IKDC及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开始负重的时间<7 d、术后未行肢体冷敷及行滑膜切除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冷敷时间<12 h与>12 h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冷敷时间不足亦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及修补缝合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良好,两种术式的疗效无差异。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软骨损伤、是否行滑膜切除术及冷敷等危险因素予以科学的干预,以降低术后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促进康复并改善预后。
许玮张旭鸣杨新柯铁蔡鸿儒高翔
关键词:关节膝关节膝损伤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