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流 作品数:8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少突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病理反应和作用 2007年 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营养和保护轴突,但近年研究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尚有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等作用,从而调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甚至少突胶质细胞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再生、髓鞘化和形成胶质瘢痕等反应在脊髓损伤继发性病理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针对少突胶质细胞这一角色制定继发性脊髓损伤治疗新策略,有望成为解决这一医学难题的新切入点。该文就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损伤后的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虞海流 蒋赞利 茅祖斌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 脊髓损伤 凋亡 髓鞘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全反式维甲酸(RA)的联合诱导剂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体外条件下诱导BMSCs向神... 虞海流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体外培养 文献传递 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体内实验研究 卢遥 王静成 顾加祥 颜连启 冯新民 戴善和 王强 虞海流17β-雌二醇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PBS对照组)和B组(E2治疗组),每组42只,B组造模成功后15min及24h腹腔注射E2(4.0mg/kg,以PBS溶解),A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无菌PBS。分别于伤后7d、14d、21d及28d,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伤后6h、24h、3d、7d、14d及28d时处死动物,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材,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从伤后14d起,B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法检测表明,大鼠SCI后存在细胞凋亡,3d时达高峰,与caspase-3的表达基本一致,B组伤后24h、3d及7d时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伤后24h、3d、7d、14d及28d时caspase-3表达低于A组(P<0.01或P<0.05),而Bcl-2表达高于A组(P<0.01或P<0.05)。结论:E2能促进大鼠SCI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E2可能是通过减少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作用的。 周开锋 蒋赞利 茅祖斌 张立峰 虞海流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保护 CASPASE-3 BCL-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离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出生4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3组:A组,bFGF+EGF+RA进行诱导分化;B组,BMP-7进行诱导分化;C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鉴定。结果A组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而B组、C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SE阳性细胞。结论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而BMP-7在此种诱导条件下未见明显的诱导BMSCs向NSCs分化的作用。 虞海流 蒋赞利 茅祖斌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全反式维甲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全反式维甲酸(RA)联合诱导下分化成的神经细胞样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出生4周SD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利用bFGF+EGF+RA在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鉴定。实验动物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在造模后立即将诱导后的BMSCs悬液多点缓慢注入到损伤节段的头侧和尾侧,B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C组不造模,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伤后1~5周,按照BBB法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处死动物取材,用HE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有NSE阳性细胞表达;细胞移植后1~5周,A、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示A组损伤脊髓恢复较好。结论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将其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可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虞海流 茅祖斌 蒋赞利 郭开今 周开锋 张立峰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脊髓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活体示踪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PIO)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样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条件下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并用SPIO标记。实验动物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A)、模型对照组(B)、正常对照组(C);A、B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伤后按照BBB法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于细胞移植后第1、3、5周行MRI检查。结果诱导7 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细胞样细胞形态;细胞移植后1~5周,A、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T MRI检查见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3周时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5周时可在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结论bFGF、EGF和RA可以联合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将其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区,MR技术可以活体追踪干细胞显示:随着损伤处移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损伤的脊髓功能可逐渐恢复。 虞海流 郭开今 蒋赞利 茅祖斌 张立峰 周开锋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基质细胞 诱导分化 脊髓损伤 兔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兔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于兔双侧桡骨中下段制造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左侧骨缺损用P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实验组),右侧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桥接(对照组)。实验动物双侧于术后2、4、8、12周摄X线片和取材,对双侧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分;对取材行大体、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X线评分平均分别为(3.72±0.24)和(3.49±0.29)分、(6.24±0.41)和(5.91±0.45)分、(8.15±0.67)和(8.87±0.59)分、(11.39±0.86)和(12.04±0.9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均参与了双侧骨缺损愈合的成骨过程,但以软骨内化骨为主。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最大载荷平均分别为(48.76±6.03)和(56.17±4.10)N、(65.64±4.49)和(74.67±7.69)N、(101.04±3.35)和(90.77±6.91)N、(131.35±6.91)和(150.61±21.41)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都可以较快地修复长骨临界大小节段性骨缺损,PMSCs与BMSCs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 卢遥 王静成 顾加祥 颜连启 冯新民 戴善和 王强 虞海流 解慧琪 李秀群 杨志明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胎盘 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