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则怡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理性低碳科学发展
- 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这就是高碳环境。全球平均温度20世纪增加了0.74℃。我国在1905—2001年的97年中,年平均气温上升了O.79℃。科学家对全球逐年地面平均气温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指出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
- 周家斌王庚辰任丽新李鸿洲蔡则怡朱瑛
- 关键词:全球变暖现象低碳环境可持续发展
- 沙尘暴与人类活动
- 2008年
- 一、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地面上大量的沙粒、尘土被强阵风或大风吹起,飞扬到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气象上表示可见最远目标物的距离)小于1千米的风暴。在我国西北新疆。
- 蔡则怡
- 关键词: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沙尘天气气象条件
- 人工智能睡眠大气环境控制系统
- 睡眠是重要的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的大部分新陈代谢在睡眠状态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保证,而低质量的睡眠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要达到高质量的睡眠,除了人体本身的条件外,良好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 周家斌蔡则怡李鸿洲任丽新金攻
- 关键词:环境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睡眠状态
- 文献传递
- 199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与环境预测研究中心汛期暴雨短期数值预测被引量:6
- 1998年
- 对1998年夏季汛期(6~8月)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6~8月期间用IAP-ETA暴雨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每天的24小时的降水实时预报;首次采用从Internet网上获取的NCEP资料,作为初值。预报的结果表明,ETA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NCEP资料是有用的,尤其是在高原和广大海洋资料稀少地区。
- 陈红孙建华贝耐芳王俊张宝严杜长萱蔡则怡赵思雄
- 理性低碳科学发展
-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受疟疾影响的范围将从1990年的45%增加到2100年的60%。平流层臭氧的减少会引起皮肤癌、白内障,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对农业(影响光合作用)和水...
- 周家斌王庚辰任丽新李鸿洲蔡则怡朱瑛
- 关键词:低碳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
- 关于气象与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
- 许多研究认为,已经发生和仍将继续的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全球变暖也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关于气象条件与疾...
- 周家斌李鸿洲任丽新蔡则怡徐永福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大气污染
- 文献传递
- 梅雨期间强对流暴雨与锋面暴雨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梅雨期间一种难以预报的强对流暴雨的物理特征。这类发生在远离锋区的暖区內的强对流暴雨,高层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经常不同步移动。当高层辐散区沿副高边缘东移叠加在低层准静止辐合区上空时,暴雨发生;当它移离辐合区时暴雨结束。因此,对这类暴雨要着重对200hPa以上辐散场的分析,配以低层辐合条件,才可获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 蔡则怡李吉顺
- 关键词:暴雨梅雨锋中尺度锋面暴雨
- 关于气象与人体健康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1
- 2010年
- 关于气象、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可总结为如下几个问题:1)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3)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4)关于气象条件与疾病的机理研究,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作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国学者予以关注:1)气象与健康问题的检测,2)气侯变化与人类健康,3)气象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机理研究,4)应用数值模式研究气象与健康问题,5)环境与健康危险度评价,6)疾病预测和预警研究,7)多学科交叉研究和更多部门对气象与健康问题的介入。
- 周家斌徐永福王喜全李鸿洲任丽新蔡则怡王庚辰孔琴心朱瑛
- 沙尘暴与人类活动
- <正>一、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是地面上大量的沙粒、尘土被强阵风或大风吹起,飞扬到空中, 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在我国西北新疆、甘肃一带强的沙尘暴有时可以形成高数十到数百米的沙尘暴墙,黄沙滚滚昏天暗日,有时会使能...
- 蔡则怡
- 文献传递
- 不同暴雨系统中潜热反馈作用的对比研究
- 1994年
- 选择两种类型的暴雨个例用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潜热反馈作用的大小,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暴雨系统,潜热作用差别很大,“626”(1986年6月26日)京津冀暴雨中它使雨量增加约一倍,而“758”(1975年8月7日)河南暴雨却增加约四倍。此外,潜热反馈对高低空急流强度、位置,以及对上升运动大小的影响程度,也都是在“758”暴雨过程中较大。数值试验证明了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是高空急流强度和风速铅直切变。“626”暴雨靠近高空急流,高层风速及风速铅直切变大,释放的潜热不易积累,CISK过程得不到充分发展,不利于暴雨的增强。“758”暴雨则与此相反。另外,试验还表明高低空急流和暴雨的相互影响,暴雨通常出现于低空急流左侧、高空急流右后侧这一观测事实,可能是潜热反馈的结果。至少是被它所加强。
- 潘在桃王作述蔡则怡
- 关键词: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