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刺激
  • 2篇电疗
  • 2篇神经衰弱
  • 2篇紫外线
  • 2篇康复
  • 2篇超短波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电生理特征
  • 1篇电治疗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杜宝琮
  • 9篇董继超
  • 4篇马跃文
  • 2篇金妍
  • 2篇王天舒
  • 1篇俞澄
  • 1篇杜威
  • 1篇王丽娜
  • 1篇刘烁
  • 1篇耿咏梅
  • 1篇刘畅
  • 1篇马庆平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实用乡村医生...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弱视儿童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2008年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发育性眼病,发病率高,危害大。视觉系统的发育有关键期或敏感期,弱视的形成与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获得治愈的可能性也越大。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是视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反映了小儿弱视的电生理特征,现将2003至2005年中我院116例弱视儿童与33例正常儿童的PR—VEP表现比较分析如下。
董继超马跃文杜宝琮
关键词: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弱视儿童神经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特征小儿弱视正常儿童
截肢与早期康复
1998年
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而由医务人员施行的截去该段肢体的手术。它不同于先天性骨缺失。截肢将使患者终身失去部分肢体,形成残疾;同时应尽最大可能保留残肢的功能和截肢后假肢的安装等。在我国截肢的原因依次为:①损伤...
董继超杜宝琮
关键词:截肢术手术方式早期康复康复训练
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89例
1996年
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89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董继超,杜宝琮,王天舒我科应用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兴奋型,两年来共观察89例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89例神经衰弱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3例,年龄为20~60...
董继超杜宝琮王天舒
关键词:神经衰弱电疗高压静电
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89例
1997年
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89例董继超杜宝琮王天舒我科应用交流高压静电治疗神经衰弱兴奋型、迁延型患者8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9例神经衰弱患者中,兴奋型39例,迁延型50例;男性36例,女性53例;病人年龄为17岁~6...
董继超杜宝琮王天舒
关键词:神经衰弱电疗
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2005年
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即刻组除外)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脑组织中SOD含量增加,而MDA值下降(P<0.05)。结论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缩小梗死体积有关。
杜宝琮董继超杜宝民金妍刘烁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缺血-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实验大鼠
超短波联合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常伴明显的神经痛,临床上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疼痛,即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采用超短波联合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马跃文董继超杜宝琮王丽娜刘畅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紫外线治疗超短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OSTER神经疼痛
超声-中频电治疗后大鼠脑啡肽水平与其镇痛效应(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超声-中频电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该镇痛过程是否有脑啡肽等神经化学类物质参与,需对经超声-中频电作用后大鼠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验证。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理疗康复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3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甲硫氨酸脑啡肽组及亮氨酸脑啡肽组统称为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照组及亮氨酸脑啡肽对照组统称为对照组。方法:①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超声-中频电治疗,频率0.8MHz,采用连脉方式,调制频率100Hz,超声波声强0.9W/cm2;中频电载波频率4kHz,调制频率100Hz,采用连调波型,中频电流为2mA,作用时间为10min。对照组也经同样处理,但超声-中频电治疗仪不开高压,故无能量输出。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觉,用秒表测定大鼠甩尾反应时间(s)并作为痛阈值。②当超声-中频电作用大鼠10min后立即测痛阈,然后断头取其腺垂体(垂体后叶弃去)及丘脑下部组织,按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甲硫氨酸脑啡肽及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痛阈变化,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和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265.79%和272.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大鼠经超声-中频电单次作用后,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
杜宝琮杜威董继超俞澄金妍
关键词:超声疗法电刺激疗法痛阈
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3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48例,物理治疗组4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甲钴胺、VitB1治疗;物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超短波、紫外线和直流电局部导入VitB1治疗;综合康复组则是在物理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面部肌肉运动训练。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0天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各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康复组和物理治疗组面神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综合康复组评分高于物理治疗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马跃文董继超杜宝琮马庆平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超短波紫外线直流电康复
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并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1个疗程即15d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法对其吞咽障碍症状进行分级,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较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董继超马跃文耿咏梅杜宝琮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摄食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