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8篇栓塞
  • 7篇疗法
  • 7篇介入
  • 7篇肝癌
  • 6篇肝肿瘤
  • 5篇动脉
  • 5篇介入治疗
  • 4篇栓塞疗法
  • 4篇细胞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原发性肝癌患...
  • 3篇栓塞术
  • 3篇化疗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原发性肝癌患...
  • 2篇切除
  • 2篇胃肿瘤
  • 2篇介入疗法

机构

  • 14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董永华
  • 9篇林贵
  • 5篇李茂全
  • 5篇王小林
  • 4篇颜志平
  • 3篇袁弥满
  • 3篇王建华
  • 2篇周康荣
  • 2篇程洁敏
  • 2篇周康
  • 1篇郑如恒
  • 1篇王小林
  • 1篇王建华
  • 1篇孙丽云
  • 1篇孙丽云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2
  • 2篇199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被引量:20
1998年
目的:本文通过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治疗中的研究,对双介入法作一评价。材料和方法:我院从1987年至1996年共有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28例为单纯的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归为 A 组;另外54例在 PTBD 术后2周左右接受了经动脉化疗术(TAI)和/或化疗栓塞术(TAI+TAE),归为 B 组。所有病人都通过多种影象学,外科或生物活检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所有的病人均获随访。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 PTBD 术后15~20天内,所有病人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好转。A 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均无胆道梗阻再通。B 组,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其中31例(57.4%)在2~4次 TAI 和/或 TAE 后显示胆道梗阻再通。其中9例在拔除引流管后5~51个月中无黄疸出现。两组的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PTBD 结合 TAI 和/或 TAE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 PTBD 相比较,双介入法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提高生存率。它还可以提供更方便的途径来置放胆道金属内支架。
王小林董永华龚高全
关键词:胆道肿瘤胆道引流梗阻性黄疸栓塞化疗
HAE的靶器官损伤和防治——提高其远期疗效的手段及措施被引量:4
1994年
随机自我院及联合病区,1988年1月1日~1993年12月31日所治并存活3年以上704例患者中抽取223例,重点分析 HAE 治疗所致损伤。结果表明,肝脏损伤分为肝实质、肝血管、肝功能损伤。实质损伤表现为肝硬化加重加快(199/223、89.31%)血管损伤有完全闭塞及狭窄。常见侧支血管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膈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能损伤主要表现为治疗后期与首次治疗前相比门脉高压加重增多和肝功能不全出现(189/223、84.56%)。基于上述回顾性分析,作者陈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处置方法并探讨提高 HAE 近期疗效的手段及措施。
李茂全颜志平程洁敏董永华王小林王树森李惠芳朱颖周梅华张秋萍
关键词:肝脏栓塞疗法动脉栓塞靶器官损伤
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6
1992年
本文运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3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首次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①中晚期肝癌患者的OKT_3,OKT_4,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但OKT_3亚群无差异(P>0.05);②介入治疗后,T 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变化;③NKH-1表面标记阳性细胞数在术后1周有下降趋势,但P>0.05,术后1月显著下降(P<0.01).本文讨论了肝癌介入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的机理和介入期间进行细胞免疫监测的意义.
董永华林贵王建华袁弥满孙丽云周康舒素珍郭振华李惠芳留虹方达
关键词:细胞免疫介入治疗肝肿瘤
晚期胃癌动脉内化疗灌注与合用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本组资料报告48例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胃癌患者,行胃动脉内插管治疗的结果。其中单纯动脉内灌注(GAI)16例,同时合用栓塞者(GAI+GAE)32例。结果显示:(1)生存率为:6个月,GAI组68.75%,GAI+GAE组87.5%;12个月,GAI组25%,GAI+GAE组60.7%;24个月,GAI+GAE组18.75%;(2)晚期胃癌多为富血管型(60.7%),治疗后病灶大小及血管改变,均以GAI+GAE显著;(3)发现碘化油可选择性地沉积于胃癌瘤体,证明了GAI+GAE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新方法。
李茂全林贵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董永华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灌注法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的NK活性变化被引量:2
1994年
随机选择60例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三组:Ⅰ组(20例)采用本院常规的介入治疗方案,Ⅱ组(20例)采用常规介入治疗的同时,分别在术后2小时和48小时,静脉滴注硫代硫酸钠4g,共计8g。Ⅲ组(20例)在Ⅰ组的相同条件下于术后1周开始肌注干扰素100万单位,每周二次二个月以上。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NK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经介入治疗后,NK 活性显示为逐渐下降;在术后加用硫代硫酸钠能够有效的保持 NK 活性,较长期地低剂量干扰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 NK 活性。
董永华袁弥满林贵
关键词:NK细胞肝肿瘤介入疗法
不能手术切除胃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1992年
本文报告3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进行动脉内化疗栓塞的结果、并发症、副反应。其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3.6%、31.3%。研究结果表明胃动脉内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的新方法。
李茂全林贵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董永华
关键词:胃肿瘤动脉内灌注栓塞
胃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胃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1995年
胃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能切除的胃癌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李茂全,额志平,王小林,周康荣,董永华自1988年7月至1993年12月,中山医院介入放射学病房及联合病房收治了10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胃癌患者,胃动脉内插管4...
李茂全额志平王小林周康荣董永华
关键词:胃肿瘤胃动脉栓塞术药物疗法
大鼠肝癌肝动脉碘油柱塞后的门脉血供被引量:42
1994年
采用软X线摄影技术和硅酮灌注技术,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模型作碘油肝动脉栓塞后的肿瘤门脉血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碘油肝动脉栓塞后,较大肿瘤结节(>5mm)的周边部分可见门脉血供存在,而较小肿瘤结节内(<5mm),其肿瘤血供呈现部分或完全来自门脉。作者认为,碘油肝动脉栓塞不可能产生完全性的肿瘤双重血供的栓塞;门脉血供的存在可能是碘油肝动脉栓塞后部分肿瘤细胞残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碘油肝动脉栓塞后有必要进行经门静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董永华林贵
关键词:肝肿瘤碘油栓塞疗法细胞瘤
肝癌介入治疗对靶血管损害的影像学评价及预防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回顾分析具有完整血管造影记录的263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例,采用介入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的方法评价靶血管近段的形态变化,观察其受损情况。结果发现:受损血管共85支,总受损率为32.2%,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单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所致的靶血管受损率。其中17.0%的损害导致选择性插管发生困难或失败,引起肿瘤侧枝循环形成而影响了介入疗效.受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可分为五类:1.毛糙或小波浪状(7.2%);2.局限性环形狭窄(14.8%);3.细线样狭窄(3.0%);4.串珠样狭窄(4.6%);5.完全闭塞(2.6%)。本文讨论了引起血管损伤的原因以及与受损后的血管外形改变的关系,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和意见。
董永华林贵
关键词:血管损伤血管造影介入疗法
肝癌介入导向核素内放射治疗被引量:3
1991年
长期以来,肝癌的体外放射治疗一商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主要原因在于2000~3000cGy 的吸收剂量不足以控制肿瘤的生长;超过此剂量则会引起放射性肝炎。Kaplan 和Begshaw 在1968年设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内放疗加体外放疗来减少放射性肝炎的发生。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这一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人们在栓塞剂的研究中发现:碘油(Lipiodol)和微球(Micros-phere)能选择性地积聚于肿瘤组织内而正常肝组织却很少积聚或被排泄掉。这种具有“载体”功能的栓塞剂即被用于携带放射性核素进行肿瘤内放射治疗的研究。介入技术将它们送到肿瘤的供养动脉口后释放。
董永华林贵
关键词:肝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