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锋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利伐沙班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监测指导利伐沙班使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方法:2017-2018年收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利伐沙班1组进行凝血时间监测,利伐沙班2组分别于抗凝治疗前和治疗后(3 d、1个月和6个月)进行普通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检查.比较两组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PT、APTT、FIB水平与未抗凝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检测,利伐沙班2组R值和K值均较抗凝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2组不良反应较利伐沙班1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通过R值和K值的变化,来检测利伐沙班抗凝情况,通过血栓弹力图的高凝、低凝状态可以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但具体数值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 徐明明刘琳肖国荣王义兴胡锋兰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房颤利伐沙班
-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的构建被引量:6
- 2018年
- 按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制定标准化输血和质量监控流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临床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初步建成了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审批、标本采集和运输、血液库存管理、血型复检和输血相容性试验、发血和取血、输血前准备和核查、输血过程巡查、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血袋回收等全程各节点的闭环式管理和监控体系。经多家医疗机构试运行,可为临床输血提供高效、安全、可溯源的临床输血管理模式。
- 孟庆宝胡锋兰戴芳邓超干张印则
- 关键词:合理用血
- 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被引量:12
- 2018年
- 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建立以输血治疗预期目标为导向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采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输血前评估、输血预期目标、输血剂量、输血后效果评价进行全程控制。以输血预期为目标的输血管理系统确保了输血治疗目标明确、输血剂量合理并实现输血全过程密闭管理。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合理性以及输血治疗过程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 张印则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邵超鹏
- 临床输血电子病历及首页管理模式的建立被引量:8
- 2018年
- 在临床输血路径引导下的输血闭环式管理中,将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相关记录自动生成可编辑的输血病历电子文档,汇总成临床输血病历。借鉴病历首页的管理模式设计输血病历首页,通过输血病历首页监控输血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和病历的完整性,通过输血病历的上传和汇总分析获得区域性临床输血大数据。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使输血病历更趋规范化、减少项目遗漏和书写不及时现象,还可避免医务人员重复记录的问题。
- 王雷萍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孟庆宝
- 关键词:输血病历
- 粪便中灵芝孢子与肺吸虫卵形态学鉴别被引量:2
- 2011年
- 口服灵芝保健品患者粪便用0.9%NaC l溶液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灵芝孢子形态与肺吸虫卵形态,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粪便中灵芝孢子与肺吸虫卵形态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两者还是各有特征。在实际工作中,粪便检查查到大量肺吸虫卵样物质时,应询问病史,结合临床,通过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鉴别粪便中灵芝孢子与肺吸虫卵。
- 胡锋兰
- 关键词:灵芝孢子
- 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探讨该耐药菌的防治方法。方法:临床分离的10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扩增金属酶基因。结果:2007~2009年共分离出1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9%、39.6%、79.2%、56.6%、57.5%、41.5%、25.5%。结论:携带AmpC金属酶基因是本院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等多种药物的主要原因。
- 胡锋兰黄震
- 关键词:ICU铜绿假单胞菌AMPC基因耐药性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分析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以提高输注疗效。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分别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和配型血小板,计算1 h和24 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65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和52例阳性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后1 h和24 h C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输血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血小板交叉配型能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胡锋兰张健华张然蓉李江郝建华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血小板配型
- 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的用血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通过构建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体系,分析实施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趋势。方法采用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与三级组织管理构架,实施临床输血全程闭环路径管理体系,实现输血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统计分析。结果 1)成功构建科学、安全、规范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能对输血过程中各节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使临床输血全程质量及安全得到实时控制及质量持续改进。2)应用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我院2016年在出院人次及手术人次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总输血量控制良好;出院人均总用血量、手术人均总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等指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结论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我院用血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对提升血液质量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和输血数据的区域性汇总、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 孙亚纯孟庆宝邓超干戴芳胡锋兰张印则
- 关键词:临床输血智能化
-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模式对临床用血过程管理规范化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各节点的控制流程,分析各功能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在输血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结果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可科学监控临床输血全程关键节点。医师模块实现了申请过程中输血指征智能评估和临床症状强制性评估、监控输血知情告知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医师申请权限管理、门诊输血的自动划价、输血申请单的完整性并实现了患者标本有效性提示等功能。护理功能模块实现了各时间节点扫码记录、患者身份和血袋信息扫码识别、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等功能。输血科功能模块实现从血液入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监控、输血相容性试验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输血科主界面一键登录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合理用血等功能。大量输血审批模块实现了远程电子审批且未审批的常规输血申请单禁止打印。自体输血治疗模块从采血前评估、输血方式选择、血液管理到输血后评估通过智能信息检索与路径实时控制,实现了质量和安全前馈控制。结论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的输血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管理水平。
- 邓桂花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
- 关键词:临床输血闭环管理合理输血自体输血
- 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 MGT) 与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T法和MPT对500份需输血的患者同步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00份血样中凝聚胺法检出的阳性11例,阳性率为2.2%;而微柱凝胶法检出的阳性16例,阳性率为3.2%。MGT检测总阳性率高于MPT,MGT和MPT配血不相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虽然凝聚胺法操作简便、快速,但仍存在不完全抗体的漏检;而微柱凝胶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二者在在交叉配血中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 胡锋兰杨波张健华郝建华
-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