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毅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量表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情绪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青少年问题
  • 1篇情绪
  • 1篇子女
  • 1篇健康量表
  • 1篇儿童
  • 1篇儿童青少年
  • 1篇父母
  • 1篇残疾人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胡毅
  • 4篇陈祉妍
  • 2篇郭菲
  • 1篇黄峥
  • 1篇侯金芹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少年问题行为报告差异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者广泛认同多报告者评估方法,此设计能减小单一报告者评估误差和作答风格的影响,并能在数据分析时控制因自身评价一致性产生的伪变量间相关。但多报告者设计也给研究开展造成了新障碍,不同报告者的作答间通常只有低...
胡毅陈祉妍
关键词:青少年
文献传递
儿童青少年心理病理评定中的父母-子女报告者差异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儿童、青少年心理病理研究中经常使用多报告者的评估方法。不同报告者间的评价差异导致了研究者分析、理解数据的困难,因此引发了针对这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研究发现子女的人口学特征、被评估问题的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等均对报告者差异有显著影响。从报告者获取信息和认知的角度整合当前研究结果有利于对报告者差异的产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相关因素通过影响信息获得和作答过程对报告者差异产生影响。目前缺乏对报告者差异的系统理解和理论框架,进一步分析报告者差异对相关研究设计、数据处理和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
胡毅郭菲陈祉妍
儿童、青少年心理病理测定中报告者差异研究进展
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病理研究中,多报告者被认为是更有效力的评估方式,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同报告者间评价差异为研究者理解问题、利用数据造成了困难。研究者采用评价一致性和差别两种方式分析孩子心理病理的报告者差异,主要...
胡毅陈祉妍
关键词:影响因素
青少年抑郁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共存——孰因孰果?
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情绪和问题行为共存(co-occurrence)的概率大于随机水平,抑郁情绪高的个体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问题行为,反之亦然。其中,失败模型理论(the failure model)认为问题行为是抑郁情绪发...
侯金芹胡毅陈祉妍
关键词:抑郁情绪
文献传递
《中国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初步结果
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适应,进而减少社会负担,预防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贸然使用未经过研究的...
陈祉妍黄峥郭菲胡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