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万庆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S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 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周亦何晓燕
- 关键词:西洛他唑阿司匹林腔隙性脑梗死脑功能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合并有卒中后抑郁60例患者作为PSD组,不合并抑郁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BDNF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PSD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11.33±3.93)ng/mL,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为(29.38±5.0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对早期诊断P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50、91.67%和90.00%。结论BDNF对PSD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效能。
- 金晓梅王贤慧刘晓蓉王飞鸿何晓燕翟万庆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卒中抑郁
- 进展性脑卒中与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卒中与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28例和非进展组78例,同时选择同期28例病房内非卒中,且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超声学特征及斑块形态,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患者,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CRP水平。结果发病72 h时,进展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斑块发生以不稳定斑块为主,而非进展组斑块发生以稳定斑块为主;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进展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非进展组;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患者升高幅度显著大于稳定斑块患者。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CRP水平升高和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 何晓燕翟万庆李瑞霞杨丽娟
-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免疫比浊法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评价2组治疗效果,于治疗7d、14d时采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9.74%、25.64%和89.74%,对照组分别为22.22%、18.06%和68.06%,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d、14d时观察组NIHSS得分分别为(10.04±3.11)分和(8.57±2.51)分,对照组分别为(12.97±3.01)分和(11.78±3.29)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相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何晓燕翟万庆
-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 长期口服降纤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口服降纤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口服,3次/d,随访观察时间为1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Fg),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记录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体积,观察治疗后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Fg,左右颈动脉斑块体积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口服蚓激酶降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翟万庆宋丽艳何晓燕周亦唐甲凡盛海滨李瑞霞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蚓激酶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事件
- PD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评价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观测和评价其行为学改变,检测和分析PD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成年SD大鼠单侧前脑内侧束,制作偏侧PD大鼠模型,观测和评价其行为学改变(悬尾测试、旋转行为的旋转速度、启动时间和维持时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在PD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变化。结果 (1)PD大鼠出现了尾僵直、少动、运动迟缓、震颤、竖毛、咬尾或足、姿势和步态不稳等异常行为;(2)悬尾测试对于评价PD模型没有统计学意义,旋转行为的旋转速度、启动时间和维持时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时间依赖性;(3)PD大鼠模型毁损侧的黑质与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Dopamine,DA)和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含量均降低,DA的含量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第2、3、4及5周黑质部位的DA含量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下降62.96%、82.88%、92.71%、91.50%,纹状体部位的DA含量分别下降77.47%、91.39%、96.25%、96.18%;术后第3、4及5周黑质部位的DA含量平均下降(89.03±5.36)%(第3、4及5周的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纹状体部位的DA含量平均下降(93.61±2.79)%(第3、4及5周的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PD大鼠模型具有类似人类PD的运动症状,除旋转速度作为旋转行为经典的行为学指标外,启动时间和维持时间可作为PD模型旋转行为的辅助指标;(2)PD大鼠脑内毁损侧的黑质和纹状体部位的DA和5-HT含量均降低。
- 陆小军谢志颖付星卉翟万庆夏春林
- 关键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单胺类神经递质
- 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治疗后病情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短期内卒中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2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4 h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首日氯吡格雷给予负荷量),根据卒中是否进展分为非进展组及进展组,同时通过基因芯片对两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非进展组232例,进展组48例;两组生活方式、病史及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非进展组CYP2C19*1等位基因频率及*1/*1基因型频率高于进展组(P均<0.05),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及*2/*3基因型频率低于进展组(P均<0.05)。两组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短期内卒中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
- 翟万庆杨丽娟宋丽艳周亦
- 关键词: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 脑梗塞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 2019年
- 探究脑梗塞超早期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依据药物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常剂量组(0.9mg/kg)和低剂量组(0.6mg/kg)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正常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剂量组患者预后90天及180天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过7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观察指标检测值(PT、TT、APTT、Fbg以及IN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常剂量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不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周亦王贤慧翟万庆
- 关键词:脑梗塞
- 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入院时Hcy水平的中位数值,将78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分为高Hcy组与低Hcy组,同时选取同期35例急性脑梗死伴Hcy水平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高、低Hcy组给予维生素B12。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21天,分别对3组进行巴氏量表(BI)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其Hcy水平,并比较高、低Hcy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21天,高、低Hcy组Hcy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21天,高、低Hcy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Hcy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第21天,3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21天,高、低Hcy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高Hcy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Hcy组,而BI评分显著低于低Hcy组。低Hcy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Hcy组。结论检测Hc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Hcy水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宋丽艳唐甲凡周亦翟万庆
- 关键词:同型半胱胺酸急性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偏头痛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检测研究
- 2021年
- 探索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凝血状态。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77例偏头痛患者, 分为发作期偏头痛组(59例)和间歇期偏头痛组(18例),另选22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检查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最大强度(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较健康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R值减小,MA值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间歇期偏头痛组相比,发作期偏头痛组R值减小,MA值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尤其以发作期偏头痛者更明显。
- 金晓梅刘晓蓉王贤慧周亦翟万庆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高凝状态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