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星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红曲
  • 3篇酿造
  • 3篇黄酒
  • 3篇红曲黄酒
  • 2篇酒酿
  • 2篇黄酒酿造
  • 2篇传统酿造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生化特性
  • 1篇酿造过程
  • 1篇酵母
  • 1篇酵母菌
  • 1篇酒曲
  • 1篇菌株
  • 1篇红曲菌
  • 1篇发酵
  • 1篇发酵特性
  • 1篇分子鉴定
  • 1篇PCR-DG...
  • 1篇PCR-RF...

机构

  • 4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4篇倪莉
  • 4篇翁星
  • 4篇吕旭聪
  • 4篇饶平凡
  • 3篇黄若兰
  • 2篇张雯
  • 1篇刘志彬
  • 1篇张雯
  • 1篇韩妙坤
  • 1篇陈芳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菌的分子鉴定及发酵特性表征
红曲黄酒在中国黄酒中独树一帜。传统红曲黄酒是通过加入酒曲(红曲和药白曲)酿造而成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茵的菌群多样性,以及不同类型酵母菌菌株的发酵特性。首先从20种酒曲中分离纯化出300株酵母菌,通...
吕旭聪翁星黄若兰饶平凡倪莉
关键词:红曲黄酒酵母菌分子鉴定发酵特性
文献传递
红曲黄酒酿造用曲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菌多样性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变化,为我国传统红曲黄酒中酵母菌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酿酒的有效控制及现代化酿酒新工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福建各地区的红曲黄酒酿造用曲20份,从中分离纯化出300株酵母菌,通过ITS1-5.8S-ITS2的PCR-RFLP指纹图谱对酵母菌进行分型,从各个分型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利用26S rDNA基因D1/D2区域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PCR-RFLP快速分型鉴定技术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总共分离鉴定出12种类型酵母菌,其中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弗比恩毕赤酵母(Pichia fabianii)是酒曲中3种主要的酵母菌类型。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群的跟踪分析共鉴定出4种酵母菌,即酿酒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在酿造前期扣囊复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而在酿造的后期,酿酒酵母完全取代之成为优势菌。结论: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酵母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菌群结构处于动态变化,最终酿酒酵母成为酿造体系的优势酵母菌。
吕旭聪翁星黄若兰张雯饶平凡倪莉
关键词:红曲黄酒传统酿造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PCR-RFLP分型方法分析前期从传统酒曲中分离纯化的16株代表性真菌,发现采用Hinf Ⅰ、Hae Ⅲ和Taq Ⅰ 3种限制性内切酶可将不同类型的真菌区分开,甚至是物种极为接近的真菌菌株。比较不同PCR引物(NS1/FR1+、FF390/FR1+、NS1/GCfung和NS3+/YM951r)对不同真菌菌株的扩增效率及DGGE分离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于红曲黄酒真菌菌群分析的PCR引物——NS1/GCfung。基于18S rDNA克隆文库RFLP分型结合克隆子测序技术解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的真菌菌群结构,采用引物NS1/GCfung进行PCR-DGGE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的真菌菌群动态变化,鉴定出传统酒曲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的优势真菌,为全面解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机制,改进传统酿造工艺,提升产品品质等奠定基础。
吕旭聪刘志彬刘志彬张雯陈芳黄若兰翁星饶平凡
关键词:红曲黄酒酒曲真菌多样性PCR-RFLPPCR-DGGE
福建红曲中红曲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特性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福建各地区红曲样品中的红曲菌,得到17株红曲菌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17株红曲菌被鉴定为变红红曲菌(M.serorubescens Sato)、橙色红曲菌(M.aurantiacus)、新月红曲菌(M.lunisporas)、血红色红曲菌(M.sanguineus)和高粱红曲菌(M.kao-liang)五大类。通过液态发酵法研究红曲菌产糖化酶,产色素以及产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Monacolin K)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红曲菌菌株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被鉴定为高粱红曲菌的B6菌株具有最高的产色素能力和产莫那可林K(Monacolin K)能力,其醇溶性总色价为3373.12U/g,酸式和内酯式莫那可林K产量分别为25.928mg/L和12.114mg/L,产淀粉酶酶活力为543.21U/g。B6菌株是可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红曲菌菌株。
吕旭聪翁星韩妙坤张雯饶平凡倪莉
关键词:红曲菌生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