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群森

作品数:24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合肥市重大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出血
  • 7篇脑出血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氨酸
  • 5篇半胱氨酸
  • 4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性
  • 3篇血症
  • 3篇预后
  • 3篇酸血症
  • 3篇微创
  • 3篇脑缺血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急性

机构

  • 12篇合肥市第二人...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群森
  • 19篇吴君仓
  • 13篇张持
  • 6篇赵昊
  • 6篇岳宏
  • 6篇刘祖欣
  • 5篇王小强
  • 4篇吴竹青
  • 3篇夏明武
  • 3篇郭茜
  • 3篇徐文安
  • 3篇洪玉娥
  • 3篇王小强
  • 2篇汪国宏
  • 2篇余招平
  • 1篇程怀东
  • 1篇葛巍
  • 1篇王娟
  • 1篇吴倩
  • 1篇许浩

传媒

  • 8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高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omocysteine, Hcy )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及其引起认知障碍的具体特征。 方法:对8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与8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
群森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31例青年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可能存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达到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我科1989-2004年间的年龄在19-45岁之间经影像学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病变、偏头痛、围产期等均为引起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及感染性病变作为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群森洪玉娥韦东平
关键词:青年人脑梗死病因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我国脑卒中的年平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就是使血管再通,或通过侧支循环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新的血流灌注。目前研究发现脑侧支循环开放和建立可有效减少梗死中心范围和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卒中复发风险[1]。本文就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吴竹青群森吴君仓
关键词:侧支循环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与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卒中后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1],且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2].
张持王小强刘秋婉群森吴君仓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了解脑微出血(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CMB分为2组,CMB组40例和无CMB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进一步回归分析CM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患者TC、TG、LDL-C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MB组脑卒中比例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较常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小强吴君仓张继群森岳宏赵昊张持吴倩刘祖欣
关键词:脑梗死高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年龄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方法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62例明确诊断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血浆的HCY水平划分为高HCY(82例)和正常HCY(对照组,80例)两组,并通过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多维度的神经心理学成套量表测查,来评估其认知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HCY组患者在空间工作记忆(N-back)和执行功能(Stroop试验)方面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5~64.305,P均<0.05),而在长时记忆中的自由回忆任务中(AVLT)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可能与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其工作记忆以及执行功能的影响突出,而对其长时记忆障碍的影响并不显著。
群森葛巍程怀东吴君仓
关键词: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根据匹配条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和随访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3%VS 32.6%,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治疗组为(81.6±7.2)分,大于内科对照组的(55.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较传统内科治疗有效,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群森岳宏张持张持吴君仓王小强
关键词:脑室出血微创手术引流
β2-微球蛋白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2
2017年
β2-微球蛋白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以往研究证实,血清β2-微球蛋白是一种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而肾功能损伤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刘秋皖群森吴竹青王小强吴君仓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Β2-微球蛋白炎症生物标志物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30~80ml)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6例(微创组67例,对照组69例),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微创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8.9%,对照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28.9%(χ2=4.34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微创组和对照组死亡原因时,死于单纯脑疝的分别是33.3%和70.0%(χ2=4.8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郭茜徐文安刘祖欣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病死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