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巨利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椎
  • 4篇上胸
  • 4篇上胸椎
  • 4篇内固定
  • 3篇生物力学
  • 2篇体外
  • 2篇内固定装置
  • 1篇多发性骨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渗漏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生物力学评价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体外循环
  • 1篇体外循环术
  • 1篇体外循环术后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罗巨利
  • 4篇詹新立
  • 3篇肖增明
  • 2篇刘会江
  • 2篇贺聚良
  • 2篇周齐
  • 1篇梁栋柱
  • 1篇赵卫东
  • 1篇顾容赫
  • 1篇刘云
  • 1篇沈翀
  • 1篇黄绍明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胸椎前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径路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国内外少见与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报道。目的:通过测量上胸椎(T1~4)骨骼标本相关解剖学数据,分析上胸椎前路内固定的进钉深度、选择螺钉长度以及钢板、内固定棒的预弯角度。方法:取完整的成人干燥脊柱骨标本,要求有完整的颈胸段,依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的标准和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T1~4各个椎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椎体前高、椎体后高、椎体上矢径、椎体下矢径、椎体上横径、椎体下横径、椎体最小横径。取正常成人颈胸段MRI正中矢状位片,分别以T1,T4为端椎用电子量角器测量得Cobb角度数。结果与结论:上胸椎椎体后高均大于椎体前高,从而维持了颈胸段脊柱的生理性后凸。由于正前方安置固定螺钉时有内倾和头尾倾斜的角度,因此实际钉长及进钉深度要大于相应椎体的矢状径。椎体最小横径比上下横径都小,在进行上胸椎侧前路内固定时应参照最小横径的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钉长及进钉深度。正常成人上胸椎MRI正中矢状位片测得的Cobb角为(7.20±2.04)°,内固定过程中在内固定钢板或内固定棒置入之前需根据正常Cobb角进行预弯以便达到紧密贴合。
贺聚良詹新立肖增明黄绍明沈翀周齐罗巨利
关键词: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解剖学金属植入物
上胸椎前路钛板与颈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拔出强度实验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胸椎前路的内固定器械,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固定器械已申请了专利,仍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进行比较,探讨上胸椎前路钛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6例新鲜成人T2~T4尸体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组,切除T3椎体和T2/3、T3/4椎间盘组织,同一尸体髂骨上取适当大小的骨块植入T3椎体缺损处,然后分别安装好内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出固定钛板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最大拔出力平均(1005.11±252.78)N,强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469.37±142.75)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拔出强度优于颈椎前路Orion钛板内固定装置,由此推断上胸椎前路内固定装置是比较牢固的,为后期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刘会江詹新立肖增明顾容赫刘云罗巨利梁栋柱
关键词:上胸椎生物力学
骨盆多发性骨折术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一例
2010年
体外循环术后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在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多发性骨盆骨折术后并发CLS患者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笔者报告1例多发性骨盆骨折术后并发CLS的诊断及治疗经过。
罗巨利詹新立周齐
关键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术后并发多发性骨折体外循环术后CLS
体外生物力学评价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的三维运动稳定性被引量:10
2011年
背景:国内外少见颈前路带锁钢板重建上胸椎的体外生物力学报道。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装置。方法:15具成人尸体上胸椎标本分成3组,即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组(B),颈前路钛板预弯内固定组(C),颈前路钛板未预弯内固定组(D)。对完整标本进行三维活动度测量,分别安装好各组内固定再次进行标本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及旋转状态下的三维运动稳定性测量,并与完整状态(A)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在完整状态下B、C、D3组标本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屈稳定性排列:B>D>C>完整,B、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后伸稳定性排列:B>C>A>D,B与A,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21,0.01);旋转状态下的稳定性排列:B>C>A>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弯稳定性排列:A>B>C>D,A和C,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2)。提示上胸椎前路钛板装置具有较好的三维稳定性,如果采用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建议塑型。
罗巨利詹新立肖增明贺聚良刘会江赵卫东
关键词:上胸椎内固定钛板生物力学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其体外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评价
目的:根据国人上胸椎的解剖特点,设计了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upper thoracic anterior titanium plate fixed systen,UTAP)。并对其进行体外生物力学稳定性的评价 方法...
罗巨利
关键词:上胸椎生物力学内固定有限元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