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连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7例囊性肾癌患者超声与CT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及CT检查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超声及CT表现。结果囊性肾癌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囊壁和(或)分隔厚薄不均,尤其是出现壁结节和(或)附隔结节;单囊性与多囊性肾癌在囊壁、壁结节及囊液的影像学表现各有其特点,多囊性肾癌可见分隔。超声及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89%、92.60%。结论超声及CT检查对囊性肾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李红房世保纪清连李萍
-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检查
- 深在性囊性胃炎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GCP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6月于我院诊治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GCP的病人31例,分析其临床症状、病理、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结果31例病人中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58.00±11.08)岁;临床表现为腹痛11例,腹部不适7例,腹胀6例,无症状7例;发病部位为胃体14例(45.2%),胃窦7例(22.6%),胃底5例(16.1%),贲门3例(9.7%),胃角及幽门各1例(3.2%)。29例行CT检查,结果显示胃壁增厚19例,低密度影1例,未见明显异常9例。超声内镜检查示:黏膜下隆起均匀低回声3例,不均匀低回声、均匀无回声、混杂无回声各1例。2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性病变19例(61.3%),其中腺癌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管状腺瘤、印戒细胞癌各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鳞状细胞癌、脂肪瘤各1例;非肿瘤性病变12例(48.7%),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例,胃息肉3例。25例(80.6%)GCP病灶Ki-67指数≥10%,其中肿瘤性病变18例,非肿瘤性病变7例。结论GCP病人以男性为主,临床症状及内镜表现均不典型,CT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最终确诊需病理学结果。临床需警惕其是否伴发或转化为恶性肿瘤。
- 李航纪清连杨雪莲王小玮李晓宇徐永红
- 关键词:胃镜检查KI-67抗原
-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1年
- 囊性肾癌(C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形态类型,术前诊断相对困难,CRCC有典型征象时易被影像学确诊,而对于不典型者影像学检查时易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好,因而早期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CRCC的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分型、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李红房世保纪清连张云吉晓丽
- 关键词:囊性肾癌影像学诊断
-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及MRI表现。方法搜集21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IP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1例IPL,18例单发,3例多发,共26个病灶。21例均行动态增强扫描(19例CT动态增强,2例MRI动态增强),16个病灶呈边缘花环状、葫芦状延迟强化;9个病灶三期均无强化;1个病灶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消退。其中10例行CT平扫,均为单发低密度灶;3例行MRI平扫,共5个病灶,T2WI均呈稍高信号,1个病灶T1WI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仅1个病变DWI呈高信号。2个病灶内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边缘花环状或葫芦状延迟强化、T2WI呈低、稍高信号及"血管漂浮征"等表现,能为IPL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司友娇冯卫华华辉纪清连石祥龙杨志涛陈静静
- 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定量指标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MDCE-MRI)所获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病变均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采用3.0T MR扫描仪行MDCE扫描,测量病变的平均强化时间(MET)、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及强化曲线类型。先比较各参数在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异,然后比较各参数在各种病变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得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结果肝脏良、恶性肿瘤MET、PEI、MSI及强化曲线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与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PEI、M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瘤与肝癌、血管瘤M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PEI、MSI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2、0.80;各参数诊断的特异度均为77.0%,敏感度分别为58.8%、70.6%、82.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P=1/(1+e0.008X1+0.007X2-6.707),取约登指数最大点作为诊断点,即0.2946。结论MDCE-MRI的强化曲线类型及量化参数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陈静静石祥龙华辉纪清连李颖端司友娇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 胃肠道外间质瘤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CT及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腹部EGIST病人22例,对病灶CT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IST病人22例中,单纯CT检查13例,单纯MRI检查4例,同时进行CT及MRI检查5例。3例病人多发,其中2例多发病灶为腹腔种植转移(原发灶分别位于大网膜、腹膜后),1例为大网膜区及右侧附件区各1包块;19例病人单发,其中发生在大网膜4例,小网膜2例,肠系膜6例,腹膜后间隙6例,肝左叶1例;包块最大直径为2.9~19.4 cm(平均9.8 cm);病灶形态呈类圆形9例,分叶状13例。大体病理见肿瘤多数无真正包膜,切面主要为灰白色,光镜下由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构成。18例行CT检查病例中,密度不均15例,病变内见大小不一低密度区,病理上对应囊变、坏死区域;7例病变CT或MRI显示钙化,术后病理也可见钙化;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多为中度强化,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信号多不均,T 1WI为等低信号,T 2WI呈稍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腹部EGIS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检查可为EGIST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王瑾纪清连周彤李潇箫刘自民李颖端
- 关键词:胃肠道外间质瘤磁共振成像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行双肾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例CT平扫,含有明确脂肪密度,并呈侵袭性表现;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2例病灶较小,平扫呈略高密度实性肿块,边界清楚,病灶内无明显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对均匀,实质期强化程度最高,排泄期密度下降较少。免疫组化均证实为上皮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可富含脂肪,又可为乏脂肪病变,与经典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上区分困难,当AML出现侵袭性表现,应考虑到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毕卫群陈静静华辉冉雯雯李颖端纪清连
- 关键词: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上皮样
- 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分析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T对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肿瘤异位、最大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有钙化、边界不清时,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表现及瘤体内是否有液化坏死、肿瘤强化程度方面,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嗜铬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钙化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种振纪清连刘芝军李洋冯卫华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良恶性
-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含这种组合物的胃药,包括川楝子10-15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麦门7-15份、知母7-12份、地丁5-8份、番石榴叶5-8份、郁金3-5份、佛手2-5份、蓖麻仁1-2份、桂籽...
- 纪清连徐文坚纪恒胜
- 文献传递
- 胰岛细胞瘤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岛细胞瘤病人的普通平扫螺旋CT和螺旋CT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其中胰岛素瘤2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0例。结果 22例胰岛素瘤病人中2例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未发现肿瘤,18例为实性肿瘤,2例为囊性肿瘤;20例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瘤体及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8~32 mm,平均18.2 mm。1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中7例为实性肿瘤,3例为囊性肿瘤;10例平扫为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肿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囊性肿瘤囊壁明显均匀强化,囊腔未见强化;肿瘤长径为10~65 mm,平均30.7 mm。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中有较大价值,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重要信息。
- 王欣刘吉华纪清连蒋刚曹文牛军杰
- 关键词:胰岛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