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小谦

作品数:21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教育
  • 3篇教育机构
  • 3篇教学
  • 2篇弟子
  • 2篇学法
  • 2篇学堂
  • 2篇依存
  • 2篇元年
  • 2篇主义
  • 2篇专制
  • 2篇专制主义
  • 2篇民国
  • 2篇民国元年
  • 2篇教育史
  • 2篇科举制
  • 2篇老师
  • 2篇教师
  • 2篇教学法
  • 2篇封建专制
  • 2篇封建专制主义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1篇南昌师范高等...

作者

  • 21篇章小谦
  • 3篇田正平
  • 2篇杜成宪
  • 1篇李屏
  • 1篇蔡玉莲

传媒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教育概念史研究刍议被引量:11
2007年
尽管中国教育史的研究经常涉及到概念的考证,但是,系统的概念史研究还处于零星的起步阶段。为了客观地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状况,有必要考察教育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和外延;为了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也有必要发掘传统教育理论资源,搭建从传统教育概念向现代教育概念转换的桥梁。中国教育概念史的研究要避免走从概念到概念的老路,必须从概念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表达概念的词语的变化两个方面入手,去探讨概念自身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
田正平章小谦
“学生”考被引量:1
2008年
汉代以前受教育者称"弟子",东汉末年出现"太学生"的称谓,魏晋时期"学生"成为指称在官学领域受教育者的通用词语,到宋朝,"学生"所指扩展到官学之外的受教育者。
蔡玉莲章小谦
关键词:弟子太学生
儒家德治主义与科举制的依存和冲突
2003年
把科举制放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 ,可以发现科举制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是 ,由于儒家德治主义以德取士的人才观与科举制的实际运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 ,科举制不但难以实现儒家德治主义以德称位的政治理想 。
章小谦
关键词:封建专制主义科举制
中国教育者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从“教官”到“教师”称谓变化的历史考察被引量:9
2007年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用来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经历了从教官到教习,从教习到教员,从教员到教师的三次变换。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的变化,反映了教育者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而教育者概念的演变,则源于教育实践的变革。
田正平章小谦
关键词:教官教习教员教师
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考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对陶行知先生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这一很不寻常的语言事件作深入的历史考证,探索“教学”这一中国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何在中国传统教育和外来教育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和形成。
章小谦李屏
关键词:教学
“先生”考被引量:6
200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对教育者的称谓,第二人称一般称"先生"。"先生"之称,始于西周。"谓师为先生"的原因,是那时还没有形成教师概念,教育者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老师"取代了"先生",成为教育者的第二人称。
章小谦
关键词:老师
试析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思想被引量:8
2002年
蔡元培“世界观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方针,其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对普遍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求,达到对于现实世界中各种生死利害的超越,获得人格上的完全独立和精神上的彻底自由,从而为道德观念确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
章小谦
关键词:世界观教育
传统文化对新式教育机构合法性的认同——浅析民国元年为什么要改学堂为学校被引量:4
2004年
教育机构名称的改变,反映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的变革。民国元年改学堂为学校这一历史事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演进的必然结果。
章小谦
关键词:学堂传统教育现代教育
释卜辞“多子其■■■,不冓大雨?”被引量:3
2017年
陈邦怀等学者认为这条卜辞是贞问贵族子弟上学是否会遇上大雨,教育史学者引用其说,作为商代存在学校教育的证据。然而,详细的考证表明,这是一条关于祭祀的王卜辞。多子不是指贵族子弟,而是官名。■应释为徙,是一种祭祀名称;■即甲骨文的医字,也是祭名;学本义指重屋式的建筑物,卜辞中学指在这种建筑物中举行的祭祀活动。学祭是后世释菜礼的嚆矢。商王为多子所举行的徙学■这三种祭祀,具有相似的功能,都是为了驱邪治病。三种祭祀,或者需要杀牲,或者伴有大型舞乐,都必须于室外举行,所以需要事先卜问,是否会遇上大雨。
章小谦
关于教育史学评论的理论思考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在把教育史划分为客观的教育史(教育史Ⅰ)、记录的教育史(教育史Ⅱ)、教育史学科(教育史Ⅲ)、教育史学理论(教育史Ⅳ)四个层次的基础上,阐明了教育史学评论对于推动教育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教育史评论的客观基础,提出了教育史评论的社会标准和学术标准。
杜成宪章小谦
关键词:社会标准学科建设学术标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