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哪哪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鼻炎
  • 4篇变应性
  • 4篇变应性鼻炎
  • 2篇对变应性鼻炎
  • 2篇常年性
  • 1篇蛋白
  • 1篇点刺试验
  • 1篇延期
  • 1篇症状
  • 1篇治疗作用及机...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生活质量问卷
  • 1篇嗜酸
  • 1篇嗜酸细胞
  • 1篇视觉模拟
  • 1篇视觉模拟量表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脓肿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章哪哪
  • 5篇陶泽璋
  • 4篇邓玉琴
  • 4篇肖伯奎
  • 3篇许昱
  • 3篇陈哲
  • 2篇张怡
  • 1篇李艳妮
  • 1篇陈金辉
  • 1篇王永平
  • 1篇章薇
  • 1篇华清泉
  • 1篇李本农
  • 1篇陈始明
  • 1篇任杰
  • 1篇孔勇刚
  • 1篇杨蕊
  • 1篇许伟民
  • 1篇蒲明

传媒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2014第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段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RS在各个年龄段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CRS患者387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及老年组(≥60岁)。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CRS的症状、伴随疾病及经内镜鼻窦手术的预后情况。结果:青年组及中年组患者面部疼痛、流涕症状较老年组常见,老年组患者嗅觉障碍较青年组及中年组常见。青年组和中年组伴随过敏性疾病高于老年组;经内镜鼻窦手术等治疗后,青年组及中年组嗅觉症状改善较老年组明显,老年组患者流涕症状改善较青年组及中年组明显。结论:不同年龄段CRS有各自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章哪哪彭方彧李本农许伟民李艳妮
关键词:鼻窦炎发病年龄
姜黄素对卵清蛋白致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防治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共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使用OVA致敏并激发制备AR模型,模型建立后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0.6 mg/kg),均为1次/d,持续7 d。AR模型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评估小鼠鼻部症状,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鼻黏膜炎症情况,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和OVA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小鼠鼻部症状明显,鼻黏膜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组织间质水肿严重,IL-4表达增多。地塞米松组和姜黄素组小鼠鼻部症状均减轻,鼻黏膜组织中Eos局部浸润及鼻黏膜下组织间质水肿减少,鼻黏膜IL-4表达下调,血清IL-4浓度降低。此外,血清slgE浓度在姜黄素组小鼠中降低而地塞米松组小鼠未见下降,且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IFN-γ降低。结论姜黄素可减少鼻黏膜Eos浸润,抑制IgE释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2细胞因子反应,从而达到治疗AR的作用。
张怡肖伯奎许昱孔勇刚章哪哪邓玉琴陶泽璋
关键词:姜黄素嗜酸细胞白细胞介素4
武汉地区270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各变应原阳性率变化情况,从而为A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5年间武汉地区2707例确诊为AR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比较各变应原阳性率在这5年间里分布上的差异及变化趋势。以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屋尘螨与粉尘螨5年问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12.11、11.11,P值均〈0.05),其中屋尘螨由2006年的84.5%增加到2010年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5);粉尘螨由2006年的81.5%增加到2010年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艾蒿、豚草、真菌Ⅰ和真菌Ⅱ5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4.10、67.06、18.95、36.62,P值均〈0.05),且艾蒿、豚草变应原致敏呈下降趋势,真菌Ⅰ和真菌Ⅱ呈现增长趋势。结论尘螨依然是武汉地区近5年来AR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并有增长的趋势;真菌过敏在AR患者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豚草和艾蒿过敏在AR患者中呈下降趋势。
章哪哪陶泽璋陈始明肖伯奎陈哲许昱邓玉琴
关键词:鼻炎常年性变应性变应原皮肤试验
不同过敏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常见过敏原——尘螨和艾蒿所致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之间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经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的单一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46例、单一对艾蒿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39例。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对比2种不同过敏原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VAS和RQLQ评分,并初步计算同种过敏原不同性别之间、同性别不同过敏原间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VAS得分各方面均较艾蒿组高,其中2组之间鼻部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部以及胸部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组及艾蒿组内男性和女性之间各项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过敏原组之间男性和男性、女性和女性相比,除鼻部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QLQ评分两过敏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螨组及艾蒿组内男女之间相比除鼻炎相关行为和情感反应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生活质量评分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过敏原组之间男性和男性,女性和女性相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尘螨和艾蒿所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存在差异,尘螨所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较重;这2种过敏原均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章哪哪陶泽璋邓玉琴陈哲许昱肖伯奎张怡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生活质量视觉模拟量表
脓肿期耳前瘘管一期瘘管切除与切排后延期瘘管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脓肿期耳前瘘管患者行一期瘘管切除或切排后延期瘘管切除疗效观察,探讨脓肿期耳前瘘管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4例脓肿期耳前瘘管患者随机分成一期瘘管切除组(简称一期手术组)和脓肿切排炎症控制后瘘管切除组(简称延期...
陈金辉章哪哪蒲明杨蕊王永平章薇华清泉陶泽璋
青藤碱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究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OVA)致敏BALB/c小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青藤碱治疗组于鼻部激发时开始换用含青藤碱的饲料喂养。末次激发24h后,各组小鼠取鼻部组织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OVA-IgE、IL-4和IFN-γ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治疗组的小鼠鼻黏膜无明显腺体增生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血清中特异性抗OVA-IgE、IL-4和IFN-γ浓度,T-bet和GATA3表达水平均较变应性鼻炎组降低。结论:青藤碱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h1/Th2细胞失衡发挥作用。
陈哲陶泽璋章哪哪任杰邓玉琴肖伯奎
关键词:鼻炎C小鼠青藤碱TH2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