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伟坦

作品数:32 被引量:1,0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4篇盆地
  • 24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篇延长组
  • 8篇勘探
  • 7篇三叠
  • 7篇储层
  • 6篇油层
  • 5篇岩性
  • 5篇油藏
  • 5篇三叠系
  • 4篇低渗
  • 4篇低渗透
  • 4篇油气
  • 4篇油田
  • 4篇三叠系延长组
  • 4篇成岩作用
  • 3篇岩性油藏
  • 3篇延长组长
  • 3篇油层组
  • 3篇砂岩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长庆石油勘探...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地球探测与信...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2篇窦伟坦
  • 9篇杨华
  • 7篇蔺宏斌
  • 7篇田景春
  • 7篇付金华
  • 6篇郭正权
  • 6篇夏青松
  • 5篇刘显阳
  • 5篇喻建
  • 4篇侯明才
  • 4篇聂永生
  • 4篇宋江海
  • 4篇李明瑞
  • 4篇陈洪德
  • 4篇倪新锋
  • 3篇张清
  • 3篇董桂玉
  • 3篇姚泾利
  • 3篇张翔
  • 2篇傅锁堂

传媒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西安石油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录井工程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十五”重要...
  • 1篇2009年油...
  • 1篇“十五”重要...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199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勘探与配套技术
冉新权杨华付金华窦伟坦段毅姚泾利蔺宏斌刘显阳吕强周树勋陈志远张海峰张忠义郭正权杨兆林
1.首次建立了地质事件驱动下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揭示了淡水湖泊环境下无机营养盐触发生物勃发的机理;重新评价了湖相泥岩的生排烃能力,提出了盆地中生界具有“高强度生烃”的新认识,丰富了湖相泥岩生烃理论。2.通过湖盆底形...
关键词:
关键词:岩性油藏勘探地震勘探
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进行储层压裂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07年
对地层进行压裂形成人工裂缝来提高油气产量,是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最常用的手段。压裂裂缝在储层的纵向上的延伸对试油气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于压裂裂缝的检测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法。偶极声波测井一般用于裸眼井测量来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识别气层等。在分析偶极声波测井原理的基础上,将偶极声波测井在套管里进行测量,来检查压裂裂缝延伸高度,指导试油气结果的分析,在正确认识储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同时也拓宽了测井资料在工程检测方面的应用。
窦伟坦侯雨庭
关键词:压裂横波裂缝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被引量:11
2011年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窦伟坦杜玉斌于波邓述全姚宗惠王学刚杜中东王学智
关键词:地震数据采集三维地震黄土塬区储层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层水成因及气水分布规律被引量:137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天然气气田,属于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大面积展布的砂岩岩性气藏,含气面积达4×104km2。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地层水产状与成因分析表明,苏里格气田地层水均为CaCl2型,呈弱酸性,总矿化度为29.12~68.30g/L,氢(δ2D)同位素-82.7‰~-60.5‰,氧(δ18O)同位素-6.3‰~-3.39‰,锶(87Sr/86Sr)同位素0.71365~0.71718,反映了互不连通的深层封存环境的古沉积水特征。地层水分布主要受生烃强度和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不受区域构造控制,其相对独立、不连片、无统一气水界面。
窦伟坦刘新社王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岩性气藏气水分布
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成因组合形式和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被引量:57
2004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系统讨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成因类型及组合形式。从成因类型上看,三角洲前缘砂体包括:(1)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河口坝砂体;(3)远砂坝砂体;(4)席状砂砂体。从组合类型上看主要包括:(1)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叠置的河口坝砂体;(3)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砂体;(4)席状砂-远砂坝-河口坝组合砂体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三角洲前缘砂体组合形式的时空分布规律。
田景春陈高武窦伟坦夏青松倪新锋张翔聂永生杨华付锁堂付金华喻健宋江海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勘探新技术被引量:63
2003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特点。针对盆地油藏特点,长庆油田应用陆相三角洲成藏理论不断深化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同时积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测井精细解释、压裂改造、油层保护等勘探技术,使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低渗透油层勘探中,发现亿吨级整装西峰油田;在陕北三角洲油藏勘探中,含油范围不断扩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加,勘探成效显著。
杨华窦伟坦喻建宋江海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油气勘探
地化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层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地化录井参数结合物性参数进行综合判别,分别建立(S0+S1)/S2、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解释图板,尝试对低渗透油层进行解释,最终解释结论与试油资料进行对比,其效果明显,解释符合率达到72%以上,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的要求。
窦伟坦邢立李明瑞徐黎明张文正李剑锋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化录井低渗透油层
西峰油田的发现及综合勘探技术成果简介
《西峰油田的发现及综合勘探技术》是集石油地质研究、工艺技术攻关及勘探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工程研究项目,涉及了石油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及压裂测试等多学科、多专业,为地球科学与油气勘查技术领域。在西峰油田的勘探与发现过程中...
胡文瑞王道富何自新杨华韩申庭傅锁堂窦伟坦付金华雷群蔺宏斌喻建刘显阳宋广寿王成玉郭正权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综合勘探技术岩性油藏测井精细解释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被引量:16
1999年
首次详细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世晚期延长组长二段湖泊相风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本区湖泊风暴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三叠世末期风暴岩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背景及其分布规律,重新确定了长二段沉积期的湖泊边界和古地理格局。同时指出风暴岩发育区是良好岩性或构造一岩性圈闭区。
高山林陈海泓窦伟坦邵东波蔺宏斌
关键词:延长组湖泊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石千峰组有利区域预测被引量:12
2006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排替压力、孔隙度、渗透率、比表面积、扩散系数等物性封闭参数综合研究表明:物性封闭能力是影响天然气向上扩散运移的关键因素,通过各项参数具体分析并结合成岩作用等因素,建立了该区泥质岩物性封闭能力评价标准,纵向上评价结果为下石盒子组盒8、盒7及上石盒子组盒4、盒1四个层位的物性封闭能力相对较强,并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排替压力参数平面成图,结合其他地质条件,预测出对石千峰组成藏有利的三类区域,一类有利区分布在榆林以东地区,二类有利区分布在横山以南地区,三类有利区分布在神木以北地区。
李明瑞窦伟坦蔺宏斌张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排替压力盖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