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程相占

程相占

作品数:152 被引量:643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哲学宗教
  • 36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8篇美学
  • 46篇生态美学
  • 27篇审美
  • 23篇环境美学
  • 22篇生态
  • 15篇艺术
  • 15篇生态审美
  • 11篇城市
  • 10篇生生
  • 9篇生态批评
  • 9篇文化
  • 9篇文学
  • 7篇伦理
  • 6篇生态智慧
  • 5篇学术
  • 5篇知识
  • 5篇中国美学
  • 5篇文化研究
  • 4篇艺术哲学
  • 4篇身体美学

机构

  • 141篇山东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哈佛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爱丁堡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河北省委党校
  • 1篇爱达荷大学
  • 1篇堪萨斯大学
  • 1篇奥格斯堡大学

作者

  • 142篇程相占
  • 3篇赵卿
  • 3篇曾繁仁
  • 2篇刘士林
  • 1篇史修媛
  • 1篇李莉
  • 1篇田晓菲
  • 1篇张常勇
  • 1篇王萌
  • 1篇生岩岩
  • 1篇马明
  • 1篇赵志军
  • 1篇张乾坤
  • 1篇斯科特·斯洛...
  • 1篇刘成纪
  • 1篇宇文所安
  • 1篇崔平
  • 1篇劳承万
  • 1篇庄守平
  • 1篇龚天雁

传媒

  • 10篇江苏大学学报...
  • 6篇求是学刊
  • 6篇鄱阳湖学刊
  • 5篇山东社会科学
  • 5篇江苏行政学院...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4篇学术月刊
  • 3篇东岳论丛
  • 3篇孔子研究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学术研究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东方丛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文艺争鸣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文史哲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复旦学报(社...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4篇2021
  • 12篇2020
  • 1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真正的环境审美:化解景观审美经验中的边界和对立被引量:10
2008年
为了使审美体验在环境公共行动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美学家必须化解与景观和环境相关的审美体验、审美判断以及决策中的一系列对立性要素,诸如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非人类与人类的对立、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地方民众与专家的对立。真正的环境审美体验是积极的、参与性的、可交流的,而不是消极的、私人的、主体性的。通过这种体验,我们可以消除一些妨碍美学在公共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障碍。一些途径可以打破人与自然的界限,比如园艺、环境艺术以及相关的对于环境的审美估价方式,都能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鼓励对景观更加亲密、更加积极的审美参与,应当重视审美沟通的价值,即与更多的人讨论和分享我们的环境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埃米莉.布雷迪程相占
关键词:美学
美育基本问题的正本清源被引量:1
2023年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的动宾词组是不懂外语词源的望文生义。充分利用汉语表达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将“审美”的内涵细分为“九感”,即感官、感性属性、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应和感悟等,它们之间互相促动,认知、反思、判断等理性因素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融合进来。审美教育就是以增强审美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生态审美。
程相占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审美能力自然审美艺术审美生态审美
中国生态美学发展状况及其话语建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相占访谈被引量:3
2019年
2018年12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的创新与发展"长江学者分论坛。程相占教授应邀参加了论坛,在京期间,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孙美娟的采访。这里发表的是采访的录音整理稿,录音整理者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18级硕士生冯明肖和刘希言,2016级博士生周思钊。
程相占孙美娟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生生态智慧
《圆圆曲》的主题和意旨被引量:1
1996年
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叙事名篇《圆圆曲》,曾引起人们两方面的争论,其一为该诗作期,其二即主题和意旨。第一个问题经由冯沅君、钱仲联以及冯其庸和叶君远等先生的诸多辨证,今天已可确定为顺治八年;第二个问题从陆次云所评"梅村效《琵琶》、《长恨》体作《圆圆曲》,以刺三桂"开始。
程相占
关键词:崇祯帝元明清主题意旨顺治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被引量:6
2021年
不同的环境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美学观,而最为独特的当数卡尔森提出的审美欣赏理论。卡尔森通过批评分析"审美"一词在当代美学中的发展来讨论其理论贡献与局限,在借鉴斯托尼茨、迪基与齐夫等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欣赏"界定为"交融的精神与肉体活动",用以取代"像呆牛般的凝视"。这种意义上的"欣赏"与"审美关联""欣赏性关联"等新型美学术语一道推进了美学原理的研究。准确把握卡尔森的审美欣赏理论是准确理解其环境美学理论的前提。环境美学将美学的根本问题界定为"审美欣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重大变化,它透露出一种极富时代意义的信息: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首先应该抱有感激之情,尊重环境自身的客观属性和内在价值,欣赏环境的客观特征和动态过程。
程相占
关键词:美学观环境美学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被引量:16
2003年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
程相占
关键词:意境论心灵境界境界说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被引量:43
2013年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程相占
关键词: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生态审美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国际新视野——“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2015年10月25~26日,由国际美学学会、中国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BK21PLUS事业团联合主办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召开。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的主持下开幕,来自美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围绕着“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三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
程相占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批评文艺美学研究环境美学生态哲学生态文学
论生态美学关键词“审美关切”——康德“无关切性”概念的真实含义及其批判被引量:6
2017年
《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的第一契机应该从"无关切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理解为"无利害性"或"无功利性"。"关切"的对象是"客体的存在"而不是"欲望"。康德本人不恰当地将"客体的存在"与"欲望"联系起来,因而误导了黑格尔以来的康德美学研究。康德之所以提出鉴赏力的判断不关切客体的存在,深层原因在于他断言事物自身无法为人类认识,他的审美理论因而走向了忽视事物自身的表象美学。忽略进而遗忘自然自身,是以康德为代表的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生态美学将事物自身如其本然地显现视为思想主题,因而是对于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
程相占
关键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
生态美学尚未成熟,世界各个地区的学者提出的不同立场都有助于生态美学的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理论取向、核心命题或关键词可以发现,生态美学的学术立场按照提出的时间顺序依次有生态学立场、生态艺术理论立场、现象学立场、生态美立场、...
程相占
关键词:生态美学学术立场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