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血瘀
  • 13篇血瘀证
  • 13篇瘀证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8篇中医
  • 7篇血小板
  • 5篇药疗
  • 5篇药疗法
  • 5篇医药疗法
  • 5篇糖尿病血瘀证
  • 5篇中医药
  • 5篇中医药疗法
  • 5篇活化
  • 5篇病变
  • 4篇蛋白
  • 4篇血浆
  • 4篇血小板活化
  • 4篇治疗糖尿病
  • 4篇膜蛋白

机构

  • 18篇上海医科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常州市气管炎...

作者

  • 28篇石志芸
  • 16篇施赛珠
  • 9篇陈剑秋
  • 8篇李晓明
  • 5篇陈剑秋
  • 4篇王文健
  • 4篇董竞成
  • 3篇牛惠志
  • 3篇薛红丽
  • 3篇邓守贞
  • 3篇孙爱红
  • 2篇陈敛秋
  • 2篇许小凤
  • 2篇何婉婷
  • 2篇陈伟华
  • 2篇倪赞明
  • 2篇沈自尹
  • 2篇崔玉林
  • 2篇陈剑秋
  • 1篇鲁珊妹

传媒

  • 5篇中医研究
  • 4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成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 1篇全国第五次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赛珠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经验
施赛珠教授近十年来从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血瘀证的机理研究和临床治疗,对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栓前状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治疗上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现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石志芸
文献传递
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1999年
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Ⅰ)、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血浆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抑制物(PAP)、内皮素(ET)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探讨与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酶的改变,其血MGMP—140、TAT、PAP、ET均高于非血瘀证和正常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纤溶平衡的改变有利于血瘀证的发生。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血小板、内皮细胞、凝血、纤溶等改变皆有关。
石志芸施赛珠陈剑秋张茂华孙爱红
关键词:糖尿病血瘀GMP-140TPA
中医血瘀证与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以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内皮素 (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Ⅰ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和血浆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抑制物 (PAP)等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作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凝血 /纤溶平衡改变的观察指标。观察病种为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病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显示 ,血瘀证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等改变。提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凝血 /纤溶平衡的改变有利于血瘀证的发生。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血小板、内皮细胞、凝血、纤溶等改变皆有关。
石志芸施赛珠陈剑秋张茂华孙爱红
关键词:血瘀证中医诊断纤溶内皮细胞血小板
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
多年来,对糖尿病血瘀证的研究亦从单纯的舌下脉流行病调查发展至应用血液动力学、微循环、病理生理、生化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近年已深切认识到糖尿病血瘀证的形成与现代医学血栓与止血理论有关。认为其与糖尿病及糖...
石志芸施赛珠陈敛秋张茂华孙爱红
关键词:糖尿病血瘀证
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测定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1996年
本研究测定53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并观察PGD患者中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的关系。结果显示:PGD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其中血瘀证组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患者中气虚组高于非气虚组(P<0.05),说明GMP-140是反映PGD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气虚能加重血小板活化,加重血瘀倾向,符合中医“气虚血瘀”理论。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造成PGD高凝状态、血瘀倾向的重要因素。
李晓明施赛珠牛惠志石志芸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血瘀证中医药疗法
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早搏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许得盛王文建李晓明石志芸牛惠志鲁珊妹
关键词:早搏稳心颗粒心律平疗效观察
大剂量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1995年
大剂量皮质激素吸入加特非那丁、酮替酚等药物治疗23例激素依赖型哮喘,试图撤减口服激素,结果表明:完全撤减成功的占56%,部分撤减的占26%,临床症状改善的占13%,完全无效的占4.4%;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平均血浆皮质醇基值为0.147±0.043μmol/L,治疗后升至0.203±0.051μmol/L(P<0.01);synacthen试验0、60和120分钟时相上唾液皮质醇值比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结果提示大剂量皮质激素吸入是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较好方法之一。
董竞成石志芸崔玉林金维岳李娅丽章启夫
关键词:哮喘皮质激素药物作用
双红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观察双红通 (红花、红参、麦冬 ,等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 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观察双红通治疗前后症状以及神经电生理变化。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DPN大鼠给予同样药物治疗 ,4周后测定肌电图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结果 :治疗后DPN患者肢端疼痛、麻木、无力改善率分别达 80 .9% ,73.7% ,76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与治疗前比较 ,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动物实验提示 :经双红通治疗后 ,糖尿病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双红通能改善临床症状 ,增快神经传导速度 ,其作用机制并非通过降低血糖 ,而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从而达到减轻神经损伤和改善病情。
陈剑秋石志芸王文健薛红丽陈伟华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红细胞醛糖还原酶
血栓相关分子标志物在糖尿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而消渴与瘀血的关系,祖国传统医学早有论述,清·唐宗海《血证论·瘀血》指出:“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为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
石志芸施赛珠陈敛秋张茂华孙爱红
文献传递
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在中医血瘀证中的意义被引量:10
1995年
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了162例血瘀证和无血瘀证患者包括肾脏病、Ⅱ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三组疾病的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三病种组的GMp-140值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0.01),表明在上述疾病中存在血小板高度活化现象,并发现三组疾病中的血瘀证患者其血浆GMP-140含量亦均高于无血瘀证患者,说明GMP-140是反映血瘀证的客观指标,亦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石志芸施赛珠陈剑秋李晓明许小凤
关键词:血瘀血液GMP-140血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