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爱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江湖诗派的姚贾余绪
- 2011年
- 江湖诗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风或出入于江西法帖,或浸染于姚贾余绪。年辈稍前于江湖诗派的永嘉四灵,是晚唐姚合贾岛的诗歌风格在宋代流衍发展的重要传承者。他们对于姚贾诗风的倡导和效仿,引发了一大批江湖诗人竞相追随。后者效法姚合贾岛的五言律诗创作方式,表现出一种刻苦专注的创作精神、平俗工稳的艺术旨趣以及细微纤巧的风格之美。江湖派中除了姚贾、四灵一脉,还有许多诗人出入姚贾、江西之间。他们的诗歌创作在脱离学问功利、追求纯粹诗艺等方面代表了律诗的一个发展方向。
- 白爱平
- 关键词:江湖诗派永嘉四灵
- 姚贾并称的产生与流衍被引量:1
- 2011年
- 唐末五代时期,面对纷繁多向的诗歌审美旨趣和创作取向,士人们试图将众多前辈诗人排比归类,从而为诗歌之道做出最基本、最简洁的划分。齐己在其《还黄平素秀才卷》诗中首次将姚合、贾岛置于对举的地位。南宋时期真正出现了姚贾并称的说法,一些诗人群体如永嘉四灵以及江湖诗派诸人明确地将姚贾诗歌作为效仿接受的典型范本。姚诗的随和纤细与贾诗的寒涩苦僻以及二者所共有的清冷深幽的审美趣味,在南宋人眼里,正可以矫正江西诗派末流的圆滑熟烂之弊,从而为充斥着陈陈相因之气的诗坛重新开疆拓土。释永颐于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或稍后创作的《悼赵宰紫芝甫》诗,是现存最早出现"姚贾"二字的宋人文本。姚贾诗风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在严羽等倡导的诗禅理论兴起之后,逐渐沦为及目直寻诗论的反面注脚。
- 白爱平
- 关键词:诗歌创作
- 贾岛为僧及还俗时间地点考被引量:1
- 2006年
- 贾岛出家及还俗的时间地点问题是贾岛生平仕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史料记载以及贾岛等人诗文的考证分析,可知贾岛贞元九年(793)在北岳恒山出家为僧,时年15岁。后曾住洛阳石楼及嵩山一带。贞元十七年(801)在石楼与韩愈初次相识。元和六年(811)春在洛阳又遇到时任河南县令的韩愈,同年秋跟随韩愈赴长安准备应进士举,但并未马上还俗。冬十一月返回家乡范阳,处理僧俗事务。至迟于次年即元和七年(812)春还俗并参加进士考试,时年34岁。
- 白爱平
- 关键词:出家还俗
- 姚贾接受史
- 中唐诗人贾岛、姚合是具有独特地位的一对诗人组合。他们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奇涩精警的五律体制、清寒幽僻的艺术旨趣,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晚唐姚贾诗人群体、唐末五代姚贾后学、宋初九僧等晚唐体诗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
- 白爱平
- 关键词:贾岛诗歌中国诗歌史诗歌风格文学接受史
- 文献传递
- 韩偓和他的诗歌
- 韩偓是晚唐五代之交一位具有政治远见和崇高气节的杰出诗人。他以对唐王朝的耿耿孤忠、于亡国之际独抗高节的操守,以及《韩翰林集》中反映王室播迁、家国兴亡的作品,博得后世激赏。然其《香奁集》中诗,则因事涉闺阁、绮艳香媚,自宋以来...
- 白爱平
- 关键词:韩偓诗歌创作
- 文献传递
- 民生新闻“本土化”对大众道德的引导力被引量:1
- 2018年
- 民生新闻主要是指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这些新闻都立足于本省市,贴近受众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是民生、民情、民意,原本是传者本位,后发展为受者本位。民生新闻的内容大多来自受众,受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借助新闻舆论来解决,使新闻内容越来越"本土化"。
- 白爱平
- 关键词:民生新闻社会道德
- 姚合贾岛五言律诗的体式特征
- 2009年
- 中唐诗人姚合、贾岛以清僻细密的艺术旨趣、奇涩精警的五律体制在诗歌史上独标一格。他们继杜甫对七言律诗的细密琢磨终至大成之后,开辟了五言律诗体式奇变的新风气。其结体成篇不苟常态,有蜂腰体、全篇单行体、搏挽法、逆挽法、因果法等结构方式,尤其是蜂腰体和单行体,形式朴拙生新而气韵圆转流贯。对仗的方式除常体之外,又有假对、流水对、当句对、隔句对、轻重对等,其中流水对和轻重对最能代表姚贾五律的对偶风格以及诗人诗歌创作的才情胆略。句式的生新奇变方面,则有十字句、倒装句和折腰句等,其中最具姚贾诗体特征也颇为后人称道效法的十字句式,于别致流畅之中见古拙之美。姚贾五律体式在中晚唐之后不断有众多后学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诗体格局。
- 白爱平
- 关键词:姚合五言律诗体式
- 嵇康《声无哀乐论》所体现的儒家文化精神
- 2015年
- 正始年间竹林名士嵇康所作的音乐理论文章《声无哀乐论》,不但以其否定音乐本身的情感内容的论点在思想领域标新立异自所树立,而且在政治为先的思维范式、中和节制的人生态度和推类辨物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 白爱平
- 关键词:声无哀乐文化精神思维范式研究方法
- 苦吟文化的形成与共时传播
- 2016年
- 晚唐时期形成的苦吟文化是以苦吟诗人群体为中心的士庶人群通过互相效法而获得的以苦吟为主要精神内涵的艺术追求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在苦吟文化的最初形成与社会传播当中,有一些特殊的事件被人为地传播放大,起到了引导舆论推波助澜的作用。苦吟文化在晚唐社会的传播,按照传播的范围划分,主要有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等三种类型;按照传播的内容划分,则有原诗传播、选诗摘句、模拟转写、故事演绎、人物崇拜等方面。按照传播的手段划分,则有语言传播、卷本传播、题写传播等方式。"推敲"符号的形成、苦吟形象的建构和时人的身份认同,成为苦吟文化传播的重要条件。
- 白爱平
- 关键词:诗歌
- 韩偓与崔胤及昭宗之关系述论被引量:1
- 2005年
- 晚唐诗人韩偓与宰相崔胤一度私交甚笃,因崔胤之力拜翰林学士,并一起密谋定策诛刘季述,为昭宗反正之功臣。天复元年以后,在一些重大国策上与崔胤政见相左,崔胤渐嫌恶其分己之权。韩偓自入内廷,曾参与枢要,扈从西幸,昭宗倚为股肱,而此际君臣情结的深植可从一部《韩翰林集》中得到印证。
- 白爱平
- 关键词:晚唐韩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