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东
- 作品数:43 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结肠肿瘤组织Wnt/PCP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意义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Wnt/PCP信号途径中Wnt7a、JNK和RhoA蛋白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在结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MNU灌肠法诱导大鼠形成结肠肿瘤。免疫组化检测Wnt/PCP信号途径中重要因子Wnt7a、JNK和RhoA在结肠癌组织、结肠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nt7a蛋白在结肠非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0.713±0.025,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组(对照组)的0.208±0.002 5,P<0.001;结肠癌组阳性表达率为0.709±0.015,高于正常结肠组,P<0.001;而结肠非典型增生组与结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JNK蛋白在非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0.170±0.009,高于正常结肠组的0.682±0.022,P<0.001;结肠癌组阳性表达率0.674±0.034,高于正常结肠组,P<0.001;而结肠非典型增生组与结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RhoA蛋白在结肠非典型组阳性表达率为0.714±0.021,高于正常结肠组的0.270±0.000 8,P<0.001;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724±0.007,高于正常结肠组,P<0.001;而结肠非典型增生组与结肠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Wnt/PCP信号途径中Wnt7a、JNK和RhoA蛋白在结肠非典型增生和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王建赵振春白明东郭贞
- 关键词:结肠肿瘤WNTPCP信号传导
-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难取性结石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腹腔镜组),31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34例均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并取净,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05min,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开腹组1例结石未取净,其余病例结石取净,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难取性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建赵振春王陆本白明东胡兴明
- 关键词:腹腔镜碎石术胆道镜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治的9例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8例痊愈,占88.9%。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占11.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是防止胆道损伤的有效措施;胆道损伤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 胡兴明王建于世良王明才白明东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损伤胆肠吻合
- 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 -TRAP法检测了 4 8例乳腺癌、36例乳腺增生及 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端粒酶活性 ;同时采用RT -PCR检测其hTERTmRNA表达。所有样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乳腺癌、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9.6 % (4 3/ 4 8)、33.3% (12 / 36 )及 2 6 .7% (8/ 30 ) ,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1.7% (4 4 / 4 8)、36 .1% (13/ 36 )及 2 6 .7% (8/ 30 )。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范瑞芳柴福录卫立辛贺冠宪盛援万维喜白明东吴孟超
- 关键词:乳腺肿瘤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以东京指南为策略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和治疗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按东京指南为策略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和治疗结果。方法选择按东京指南标准诊断和分级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3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42例(年龄≥65岁),B组91例(年龄<65岁)。依据指南实施早期LC(症状出现72h内)和延期LC(症状消失后2-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顺利完成LC,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11.9%vs.1.1%)(P<0.01);A组总住院时间较B组长[(8.4±3.1)d vs.(7.5±2.4)d](P<0.05)。两组胆囊大部或完整切除比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LC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同非老年组患者一样,东京指南同样可作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首选的外科治疗策略。
- 白明东徐海王建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0例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常见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急且出血量大,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成败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准确定位出血点。我们对本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 徐海白明东赵严冬章密密
-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近况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近况。方法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有关胰瘘防治的方法和进展 ,对各种预防胰瘘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胰腺残端的处理是预防胰瘘的关键 ,各种胰肠吻合术预防胰瘘作用有不同结果 ,胰胃和胰肠吻合术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3 %和 11.1%左右。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在连续 10 0例的临床应用中 ,其胰瘘率为 0 ,效果独特。结论 各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 ,其中胰肠吻合为最常用的方法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确切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 刘颖斌白明东等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手术并发症
- 树突状细胞-Walker-256融合瘤苗的构建及对肝癌大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Walker-256肿瘤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对大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及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理。方法利用50%聚乙二醇(PEG)法诱导Walker-256肿瘤细胞与成熟DC融合,制备DC-Walker-256融合瘤苗。取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建立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建模后第7和14天各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融合瘤苗、DC-Walker-256和DC混合培养细胞、单纯DC和PBS。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肿瘤情况;收集大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大鼠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的蛋白表达。结果融合瘤苗组、混合培养组、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术后28 d分别存活8、5、6和3只;除融合瘤苗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少、食纳差、皮毛光泽差及腹水形成。除融合瘤苗组2只大鼠无明显肉眼肿瘤形成外,其余存活大鼠均可见肿瘤形成。①大鼠肝脏肿瘤重量:融合瘤苗组〔(32.4±9.2)g〕明显轻于混合培养组〔(67.3±5.1)g,P=0.031〕、单纯DC组〔(75.0±8.3)g,P=0.019〕和空白对照组〔(86.6±10.5)g,P=0.008〕。②CTL每孔斑点数:融合瘤苗组〔(404.51±25.34)个〕明显多于其他3组〔混合培养组:(214.54±21.45)个,P=0.019;单纯DC组:(226.52±32.55)个,P=0.025;空白对照组:(56.54±16.21)个,P=0.001〕。③MVD计数:融合瘤苗组为(24.12±2.32)个/HP,明显低于混合培养组〔(40.34±1.29)个/HP,P=0.025〕、单纯DC组〔(42.36±3.16)个/HP,P=0.035〕和空白对照组〔(56.48±5.16)个/HP,P=0.006〕;混合培养组和单纯DC组大鼠MVD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40和P=0.043),而混合培养组与单纯D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④VEGF-A蛋�
- 王建白明东许刚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种植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
- 89SrCl2治疗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评价
- 目的 应用SrCl治疗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来自甘肃省肿瘤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所选患者原发癌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有不同程度的骨疼痛,伴有全身或局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其中男29例,...
- 白明东彭淑牖陈玲董峰
- 文献传递
- 老年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老年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处理的可行性和结果.方法 对1988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人(中位年龄65.6岁;范围62~79岁)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手术特点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腹痛和腹胀、腹部包块、下肢疼痛和麻木、下肢水肿、便秘和尿频.部分患者无症状.CT和MRI检查准确率均为100%.本组患者共有并存疾病46例次,包括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心律失常等.38例共行手术45例次(包括7例局部复发再手术),其中肿瘤完全切除29例次(64.4%),联合受累邻近脏器和(或)血管整块切除8例次(17.8%),部分切除3例次(6.7%),因无法切除而仅行活检5例次(11.1%).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0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5/45)和26.7% (12/45).术后早期(<30 d)主要并发症为腹腔出血1例、淋巴漏1例、胰漏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胃瘫1例、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并发症均获治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龄不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绝对禁忌证,恰当的术前评估、缜密的手术预案、细致的手术技术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保证老年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是必须的.
- 白明东王建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老年人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