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涵
- 作品数:22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关于沈阳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分析
- 生态城市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沈阳市的区域特征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沈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策略性研究,以期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 王道涵孙铁珩
-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经济生态系统
- 文献传递
- 磷素在水田土壤剖面中积累及移动机理研究
- 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行为与地下水体的环境问题关系密切,为深入探讨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移动行为及其作用机理,该文以沈阳地区水田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淋洗试验、模拟土柱和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
- 王道涵
- 关键词:磷素形态磷素积累
- 文献传递
- 关于沈阳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分析
- 生态城市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沈阳市的区域特征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沈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内容,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策略性研究,以期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 王道涵孙铁珩
-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规划
- 文献传递
- 论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容构架被引量:8
- 2005年
-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城市经营成本问题、人力资源转化问题、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增长空问控制问题;同时也要将构筑可持续发展度量体系、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循环型社会体系和建立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等具体的内容统筹规划,从而使城市的生态设计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 孙铁珩王道涵
-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生态生态规划
-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特征研究
- 该试验以蔬菜保护地土壤及其相邻露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主不同利用年限保护地耕层土壤磷素的积累特点、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有机磷在土壤剖面各层次的组成变化、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磷肥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及其铜、锌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初...
- 王道涵
- 关键词:速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微量元素
- 文献传递
- 磷素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潜力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针对磷素在田间条件下是否可以发生垂直迁移存有的疑问,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渗漏液磷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后土柱渗漏液中总磷、有机磷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逐渐升高而后有所降低的趋势;施磷肥和猪粪处理土柱渗漏液中的总磷量高于无磷肥处理;施猪粪处理土柱渗漏液中有机磷量明显高于施无机磷肥的处理。
- 王道涵梁成华孙铁珩潘大伟
- 关键词:磷污染
- 鞍山宋三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 本文以鞍山宋三灌区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面积为52.7km2的灌区内布设了109个取样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0~20 cm)中的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层土壤中Cu、Zn、Pb、Cd的...
- 金昊坤李法云王道涵宫大伟张营
-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
- 文献传递
- 淹水条件下有机酸(糖)对土壤磷素固定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以水田土壤剖面为对象,从磷素固定的角度研究了无定型铁等主要固磷基质在淹水加有机酸(糖)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固磷能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壤淹水条件下添加有机酸(糖)培养后均可以与Langmiur方程很好拟合,淹水不添加有机酸(糖)与添加的处理相比,所有样品的最大固磷量均表现出降低的特点。淹水后土壤无定形硅含量与淹水前相比有所降低;无定形铁淹水前后变化不大但多数以含量增加为主,加酸(糖)处理中无定形铁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络合态铁增加非常明显。无定性硅的变化与土壤固磷能力的变化相关性不显著,淹水前后无定形铁含量变化与最大吸磷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淹水加酸(糖)后的最大吸磷量与淹水前相比多数样品有所降低;络合态铁氧化物主要表现为与磷素固定能力一定的负相关。
- 王道涵何娜梁成华
- 关键词: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
- 辽宁省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特性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 梁成华陈新之唐咏杜立宇徐玉佩毕素艳胡滨王道涵李记柏左驰潘大伟杨春露
- 针对辽宁省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实际,课题在进行深入调查,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具有不同栽培年限蔬菜保护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了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稻草...
- 关键词:
- 关键词: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
- 沈阳市生态足迹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以《沈阳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1999—2003年沈阳5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从纵向比较分析了沈阳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生态赤字从1999到2001年稍微有些下降,而2001年后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资源过度消耗、重工业膨胀、人口急剧增长及耕地面积的减少等.
- 王道涵王秋萍
-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生态服务功能